资源简介 专题02物态变化考点解读 物态变化是注重从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以科学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发展能力提供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 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母题1】(2023 镇江)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分析】温度计使用时,应该: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如图,、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错误;、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正确;、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错误。故选:。【母题2】(2023 锦州)小明同学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为B.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C.普通壁挂式空调正常工作的功率约为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答案】【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中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在左右,故错误;、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则压强,故错误;、普通壁挂式空调正常工作的电流在左右,其功率在左右,故正确;、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故错误。故选:。【母题3】(2023 青海)如图所示,是青藏兵站部指战员在雪山下巡护的情景,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某指战员的身高约为B.某指战员的质量约C.此时的气候温度约为D.某指战员步行的速度约【答案】【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某指战员的身高约为,故正确;、某指战员的质量约,故错误;、由图知,此时的气候温度约为以下,故错误;、某指战员步行的速度约,故错误。故选:。方法技巧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要做到“六会”: (1)会认:使用前,应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决不能让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过高,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张裂;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过低,则测不出其温度值。 (3)会拿:在拿温度计时,要拿住温度计的上部,不可让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4)会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5)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液体中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会记: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不要忘记负号。 3.体温计的使用 (1)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示数只升不降,当人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上升,此时能测量出人体的实际温度。但是,当人体温度低于体温计原示数时,因为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显示还是之前的温度,将导致测量值偏高。 (2)读数时,应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母题4】(2023 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答案】【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蜡是非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会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下降;(3)青铜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解答】解:.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吸收热量,故错误;.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正确、错误;.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错误。故选:。【母题5】(2023 包头)如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水加热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将塞子顶出,同时管口出现“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受热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B.塞子被顶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白雾”是水汽化形成的D.酒精消耗过程中热值变小【答案】【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热传递;(2)水蒸气的内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3)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属于液化现象;(4)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决定于燃料的种类,与质量和燃烧情况等无关。【解答】解:、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错误;、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时,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正确;、“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酒精消耗过程质量减小,种类没有变化,因此热值不变,故错误。故选:。【母题6】(2023 陕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露和霜都是固体 B.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C.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过程;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错误,正确。故选:。方法技巧 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属于常考热点。物态变化类型有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六种物质形态的变化,这些物态变化变化形式一定会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相结合,所以分清常见的自然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对解答此类考题是条捷径。 (1)属于液化现象的有:秋后早晨露珠、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冬天汽车玻璃上的“雾”等。 (2)属于升华现象的有: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 (3)属于凝华现象的有: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等。 (4)汽化特点: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只有在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才可以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母题7】(2023 湘潭)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3所示图像,可知,段该物质是 态,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 吸热;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4,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 ,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答案】(1);(2)固;需要;晶体;(3)增大;降低。【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正确读出示数;(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3)增大压强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可以降低固体的熔点。【解答】解:(1)由图2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由图3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晶体熔化需要不断吸收热量,在段物质处于固体状态,在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吸热,物质正在熔化;(3)使用细金属丝,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悬挂重物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因此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增大压强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答案为:(1);(2)固;需要;晶体;(3)增大;降低。【母题8】(2023 淮安)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 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2)当水温升高到后,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 ,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答案】(1)外;66;(2)温度保持不变;(3)水蒸气;(4)吸热。【分析】(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液面的位置即可读数;(2)根据图丙所示的图像进行分析;(3)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大量的水蒸气;(4)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而纸的燃点大约是。【解答】解:(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图丙所示的图像中,水沸腾时图线变得平直,温度不再上升,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4)因为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杯没有燃烧。故答案为:(1)外;66;(2)温度保持不变;(3)水蒸气;(4)吸热。【母题9】(2023 盐城)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 加热。接着将铁圈向 移动,调节温度计到恰当的位置。(2)每隔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图丙所示情形可能为表中第 时气泡上升的状态。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90.0 92.3 93.8 96.1 97.1 98.0 98.0 98.0 98.0 98.0(3)沸腾后撤去酒精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 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 。【答案】(1)外焰;上;(2)95;98;;(3)过一会儿;吸热。【分析】(1)酒精灯在加热时要使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2)温度计在读数时要弄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3)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接着将铁圈向上移动,调节温度计到恰当的位置。(2)每隔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时温度计示数为,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图丙所示情形可能为表中第时气泡上升的状态。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水蒸气。(3)沸腾后撤去酒精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过一会儿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故答案为:(1)外焰;上;(2)95;98;;(3)过一会儿;吸热。方法技巧 1.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2.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3.液体沸腾图象: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表所示: 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进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变化有制冷作用温度不变影响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1.(2023 金安区校级三模)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①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吸热的是②④,故错误,正确。故选:。2.(2023 遵义模拟)“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茶技艺为一体的茶道形式。泡茶时,在杯子周围会出现“白气”,则“白气”是 A.小冰晶 B.小水珠 C.水蒸气 D.空气【答案】【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人眼观察不到;(2)“白气”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解答】解:“白气”是杯口处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正确,、、错误。故答案为:。3.(2023 大丰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倒扣着放入容器中。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D.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答案】【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给盛水的容器加热,温度到达水的沸点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加热过程中,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杯中水的沸点升高,但杯之外水的沸点较低,则中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中的水不能沸腾。故选:。4.(2023 山亭区一模)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A. B. C. D.【答案】【分析】先求出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然后根据物体的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的关系,求出实际温度和温度计示数。【解答】解:(1)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水温升高到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中间是60个格,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温度计示数;故选:。5.(2023 佛冈县一模)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冷饮冒“白气”,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答案】【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由于水遇冷凝固变成固态小冰晶造成的,故正确;、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水蒸气凝华造成的,故错误;、冷饮有“白气”生成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故错误;、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吸热造成的,故正确。故选:。6.(2023 杏花岭区校级三模)西周晋侯鸟尊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我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如图所示。古代劳动人民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情境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铜液冷却成型”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B.使用干冰在舞台上制作云海效果C.夏日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露珠D.民间艺人用糖浆制作糖画【答案】【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在这一过程中,液态的铜液变为固态的铜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是凝华现象,故错误;、使用干冰在舞台上制作云海效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错误;、夏日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错误;、民间艺人用糖浆制作糖画,是凝固现象。故选:。7.(2023 邓州市二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关于节气中物质状态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错误;、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正确;、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错误;、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错误。故选:。8.(2023 武进区模拟)“泼水成冰”是严寒天气下北方部分地区特有的一种现象,小明同学想探究“泼水成冰”现象的形成条件,他做了以下几次实验:实验一:把的水泼向的空中,水在空中没有结冰,也没有惊艳的视觉效果;实验二:把的水泼向的空中,出现一些水雾,但没惊艳的“泼水成冰“效果;实验三:使用的热水泼向的空中,热水划成弧线,形成完美的“泼水成冰“效果。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泼水成冰”现象可以使用任何温度的水完成B.“泼水成冰”现象只要环境温度足够低就能完成C.“泼水成冰“现象中的冰是由泼出去的水直接凝固而成D.“泼水成冰”现象中的冰是由水蒸气液化后凝固或直接凝华而来【答案】【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把的水泼向的空中,水在空中没有结冰,把的水泼向的空中,出现一些水雾,使用的热水泼向的空中,形成完美的“泼水成冰“效果,因此“泼水成冰”现象不是使用任何温度的水都能完成,故错误;、“泼水成冰”现象除与环境温度有关,与水的温度也有关系,故错误;、“泼水成冰”现象中的冰是由水蒸气液化后凝固或直接凝华而来,故错误、正确。故选:。9.(2023 永安市模拟)小兵用图1中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时间 0 2 4 6 8(a)物质的状态(1)实验表格如上表所示,则表格中(a)处应填写的项目是 ;(2)小兵正确地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①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第时,该物质 (选填“继续”或“不再” 吸热,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 ;③在第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熔点为的盐冰水混合物中,此时试管中该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温度;(2)①晶体;②继续;6;③不变。【分析】(1)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时需要观察物质的状态及温度计的示数;(2)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不变。【解答】解:(1)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时需要观察物质的状态及温度计的示数。(2)①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②第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该物质继续吸热;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③在第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熔点为的盐冰水混合物中,此时试管中该物质的温度不变,其原因是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温度;(2)①晶体;②继续;6;③不变。10.(2023 高邮市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常用温度计测温物质属性如下表所示,由表格内容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水沸腾时的情况是图 ;(3)如图丁所示,其中、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水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请分析造成这两个组实验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沸点是,为了把水的沸点提高到,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可行不可行),原因是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水银 357酒精 78【答案】(1)水银;(2)乙;(3)水的质量不同;不可行;水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分析】(1)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2)根据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3)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由吸热公式△可判断;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解:(1)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酒精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3)如图丁中、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他们所用水的初温和末温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热量不同),由吸热公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酒精灯的火焰的大小无关,故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故答案为:(1)水银;(2)乙;(3)水的质量不同;不可行;水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