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教材解析 本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华文化、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二是认识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对于变化发展的世界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他们缺少一定理性的思考,在看待社会现象时,容易偏激,不能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教师教学中,就要通过一系列事物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意识,培养国际视野,树立开放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法治观念:能够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国的影响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提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责任意识:了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明确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形成对待世界文明的正确态度,掌握文化借鉴的原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猜猜我是谁 展示图片:大熊猫“进宝” 提问:“进宝”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象征意义? 播放视频:全球展商共赴“四叶草”之约。 展示材料:2023进博会。 提问:世界各国积极参加我国举办的进博会说明了什么? 1.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相关信息。 2.认真观看视频。 3.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环节一:中国的影响
教学内容:中国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旧知回顾 回顾之前所学,回答三个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的表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趋势?提问:在此过程中,中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合作探究 内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阅读教材34-36页,包括文化、经济、政治3个方面。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汇总交流发言。A.文化影响力: 展示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 提问:说说你知道哪些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 B.经济影响力: 播放视频并展示材料:中国品牌日 提问:你知道哪些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 图片展示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展示材料《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并总结中国的经济影响力。 C.政治影响力 展示中国领导人参与相关国际会议的合照 提问:这些照片中,中国领导人都位居C位,说明了什么?这些场合中,中国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说明了什么? 3.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中国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跟随老师引导,回顾旧知识。 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思考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分享探究成果。 结合图片,积极思考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了解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 认真观看视频,并结合相关材料,思考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中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 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在老师引导下了解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中国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环节二: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教学内容: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预设过程(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进博会上的多样文化 文化对对碰:将视频中出现的下列文化与对应国家或地区连接起来。 自主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国外文化?从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分析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习语近人: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交流的语录。 提问:怎样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经验鉴赏。 展示材料:美国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成果 提问:美国的成果启示对我国促进中华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认真观看视频,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视频完成文化对对碰。 2.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考问题。 3.品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 4.仔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5.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掌握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6.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2022年1月17日,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指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这彰显了我国( C ) ①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②已成为国际事务的领导者 ③是一个勇于担当的大国 ④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无论是吉祥物、会徽、火炬、奖牌、体育图标、体育场馆的设计,还是开闭幕式上让人惊叹的场景设计,如二十四节气倒数、焰火打造“空中迎客松”、十二生肖冰嬉、折柳寄情...所有细节都融入了鲜明的中华文化元素。这些设计( B ) ①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 ②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④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2年1月17日,中国亮出2021年经济答卷,全球瞩目。经济总量跃上114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升至第12位。这一成绩让我们更加坚信( C ) ①中国正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活力 ②我国己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猜猜我是谁?
进宝,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涵义,也是"进博"的谐音,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进宝”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象征意义?
"进宝"围着一条绣着进口博览会标识的蓝黄色围巾,黄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蓝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黄蓝色调体现了进口博览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紧密联系。吉祥物手中所持的四叶草,既代表了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体建筑的造型,又具有幸福幸运的象征意义。
2023进博会
余家分支机构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0日圆满闭幕。据统计,本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
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巴林、中非、多米尼克、冈比亚、几内亚比绍、洪都拉斯、马里、阿曼、塞拉利昂、多哥、津巴布韦等11国首次参展。各参展国积极推介本国投资环境、旅游资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举办近200场丰富多彩的展台活动。
世界各国积极参加我国举办的进博会说明了什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与世界深度互动
第三课
·
与世界紧相连
知识导航
CONTENTS
当今世界,中国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34-36
01
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与其他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意义) P37-38
02
我们应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P37-38
03
中国的影响
01
旧知回顾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特点?
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趋势?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中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
内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阅读教材34-36页,包括文化、经济、政治3个方面。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汇总交流发言。
文化影响力
说说你知道哪些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传统节日
特色饮食
中华武术
汉字
茶艺文化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P34
经济影响力
中国品牌日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知名自主品牌。
每年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旨在讲述中国品牌的故事。
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
你知道哪些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
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
联想
小米
阿里巴巴
华为
中国高铁
经济影响力
北京时间5月2日10时30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为亚太和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大动力。中国和印度将推动2023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4.6%,超过2022年的3.8%。这一预测较2022年10月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上调0.3%。这也意味着亚太地区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70%左右,而在亚太范围内,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名第一。
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P35
政治影响力
这些照片中,中国领导人都位居C位,说明了什么?
这些场合中,中国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P36
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路径。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P36
笔记整理1:中国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34-36
01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P34
02
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P35
03
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P36
04
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路径。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P36
政治
政治
经济
文化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02
进博会中的多样文化
文化对对碰
将视频中出现的下列文化与对应国家或地区连接起来
桑巴舞
美洲
冰岛
巴基斯坦
卢迪舞步
骆驼皮灯
“诗人之国”
耶稣山
盐灯
桑巴舞(巴西·南美洲)
卢迪舞步
骆驼皮灯
“诗人之国”
(尼亚加拉·北美洲)
耶稣山(巴西·南美洲)
盐灯
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P37
自主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国外文化?
阿拉伯数字
西医医药
电灯
歌剧
哥特式建筑
文学艺术
自主思考
从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分析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P38
1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P38
2
每日一习话


我们要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开放而不是隔绝。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促进文明包容互鉴。
—习近平
怎样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经验鉴赏
放眼全球,国际上的发展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虚心学习,才能发展强大。美国尽管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一个后来居上的国家,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学习先进国家的科学和文化,引进先进技术来发展自己,如美国的先进纺织技术和工厂制度是通过英国移民发展起来的,美国的教育发展也吸收了欧洲的教育思想等。美国一个极大优势就是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之精华,发展成为多元性多样化的美国文明,使得美国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精英和杰出人才为其服务,学习能力超强,推动美国在许多方面不断创新,位居世界前沿,引领世界潮流。
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促进中华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笔记整理2: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P37-38
1
2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P37
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P38
课堂小结
万套年生成能力
与世界深入互动
中国的影响
政治:世界格局/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P36
怎样对待其他文明?P37-38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P37-38
文化 P34
经济 P35
随堂演练
万套年生成能力
1.2022年1月17日,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指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这彰显了我国( )
①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②已成为国际事务的领导者
③是一个勇于担当的大国
④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随堂演练
万套年生成能力
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无论是吉祥物、会徽、火炬、奖牌、体育图标、体育场馆的设计,还是开闭幕式上让人惊叹的场景设计,如二十四节气倒数、焰火打造“空中迎客松”、十二生肖冰嬉、折柳寄情...所有细节都融入了鲜明的中华文化元素。这些设计( )
①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
②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④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随堂演练
万套年生成能力
3.2022年1月17日,中国亮出2021年经济答卷,全球瞩目。经济总量跃上114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升至第12位。这一成绩让我们更加坚信( )
①中国正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活力
②我国己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