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共24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共24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向 炯
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总结理论
假说—演绎法
问题探讨
为什么圆粒都是黄色,
皱粒都是绿色?
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
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
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呢?
思考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基因的分离定律
遵循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遵循
孟德尔是怎样设计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他的研究方法和探索
精神给我们哪些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本节聚焦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9
3
3
1
:
:
:
F2
F1
P
1.不论正交、反交F1都为黄色圆粒。说明F1为显性性状
2.F2中出现新的性状组合(重组型:亲本中没有的性状组合类型):
亲本型:与亲本表现相同的性状组合类型,如: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观察现象
数量
315
101
108
32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
方法:单独分析
种子形状
315 + 108=423
圆粒种子:
皱粒种子:
101 + 32=133
子叶颜色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315+101=416
108+32=140
3:1
3: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F2
F1
P
9
3
3
1
:
:
:
数量
315
101
108
32
说明:两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      的
互不干扰
豌豆的圆、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豌豆的黄、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假说1:
假说2: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核心)。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雄配子:YR、Yr、yR、yr,且比例为1:1:1:1
雌配子:YR、Yr、yR、yr,且比例为1:1:1: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作出假说
YYRR
yyrr
×
YyRr
F1
P
Yy
Rr
Y
y
R
r
YR
Yr
yR
yr
分离
自由组合
1 : 1 :1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2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F1配子
F1
YyRr
黄色圆粒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假说3:
YYRR YyRR YYRr YyRr
分析:
1.雌雄配子结合方式______种
2.性状类型_____种,遗传因子类型_____种
1
2
2
4
1
2
2
1
1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双显性(黄圆Y R ):
(黄皱Y rr):
双隐性(绿皱yyrr):
(绿圆yyR ):
单显性
9/16
各3/16
1/16
16
9
4
对自由组合的验证
绿色
皱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圆粒
P
配子
×
F1
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YyRr
yyrr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
1

1

1

演绎推理
将F1植株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测交),预期后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1:1:1:1
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
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1:1:1:1。
预期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为什么要设计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中,测交子代的性状类型及比例能够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绿色
皱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圆粒
P
配子
×
F1
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YyRr
yyrr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
1

1

1

发生时间
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基因;至少两对相对性状
自由组合定律 --得出结论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的关系
实质





根据实验
现象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F2为什么出现新的性状组合?9:3:3:1?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测交实验
自由组合定律
2.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关于实验的操作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杂交实验中的母本去雄套袋,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
B.F1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相等,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受精过程中,F1产生的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自由组合
D.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测交结果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分离比为1:1:1:1
C
课堂练习
总结:
1.正确选材:豌豆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2.研究方法正确: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3.统计方法正确:
采用统计学进行统计
4.科学的实验程序:
假说——演绎法
(即一对相对性状到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创新性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孟德尔的研究起初没有得到重视,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并重复除了其实验结果
1909年丹麦科学家约翰逊提出基因的概念,取代遗传因子;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
H. de Vries
Erich Tschermak
Carl Correns
Wilhelm Johannsen
孟德尔:
遗传因子
约翰逊:
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不成对遗传因子
表现型
基因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DD/Dd
dd
成对遗传因子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

a
a

A
A

A
B

A
a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④)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③)
相同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①、②)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练 习 题
B
D
3.(典例剖析)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统计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
圆粒是显性性状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的性状表现不能确定
D.亲本的性状表现不能确定
C
4.(学以致用)让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理论上F2中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子植株约为(  )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C
练 习 题
杂交育种
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医学实践
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知识点三、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应用
产奶多,
但长不快
不产奶多,但长得快
产奶多,
但长得快
 
×
长毛立耳猫
(BBEE)
短毛折耳猫
(bbee)
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
(BBee)
动物杂交育种:

假如你是一位遗传咨询师,一对健康夫妇前来咨询。丈夫的母亲是白化病,妻子的弟弟也是白化病,其余相关个体都正常。
请问:这对夫妻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多大?若这对夫妇生出了一个正常孩子,则该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多大?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患病男性
患病女性
婚配
1
2
3
4
1
2
3
知识点三、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应用
医学实践
一、概念检测
1.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
(2)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 )
×

2.南瓜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那么表型相同的一组是 ( )
A.WwDd 和 wwDd B.WWdd 和 WwDd
C.WwDd 和 WWDD D.WWdd 和 WWD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