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共19张PPT)课件-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共19张PPT)课件-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应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
没有线粒体中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不一定
真核细胞:
不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
原核细胞:
能,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如:好氧细菌
问题探讨
剧烈运动后,第二天早上为什么会感觉肌肉酸痛?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为什么会烂根?
酵母菌为什么可以用来酿酒?
无氧呼吸
联系生活
酸奶发酵是乳酸菌发酵,只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所以牛奶加满,而且发酵不产生气体,排气孔封闭;
米酒发酵时挖一个窝保留部分空气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繁殖更快,接着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因此要开排气孔。
家用酸奶机可以进行酸奶和米酒发酵。酸奶发酵时,牛奶要加满,盖子的排气孔要封闭。甜酒发酵时,米中间要挖一个窝,盖子留一个排气孔。试分析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ATP热量细胞质基质酶①细胞质基质2.物质变化(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 4[H] +能量1.场 所:(少量)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二)无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彻底分解
C6H12O6
2丙酮酸
4[H]
能量
ATP(少量,2mol)
热量(大部分)
细胞质基质




2C2H5OH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反应式):
场 所:

2C3H4O3+ 4[H]
2C2H5OH(酒精)+2CO2
2CO2
二)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C6H12O6

2C3H4O3
+ 4[H] +能量
场 所: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彻底分解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场 所:

2C3H4O3+ 4[H]
2C2H5OH+2CO2
总反应式:
C6H12O6

+能量
2C2H5OH(酒精)+2CO2
(少量)
葡萄糖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存留在酒精中
1.酒精发酵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无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彻底分解
C6H12O6
2丙酮酸
4[H]
能量
ATP
热量
细胞质基质




2C3H6O3
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反应式):
1.场 所:

2C3H4O3+ 4[H]
2C3H6O3(乳酸)+能量(少量)
二)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C6H12O6

2C3H4O3
+ 4[H] +能量
场 所: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彻底分解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
场 所:

2C3H4O3+ 4[H]
2C3H6O3
例:①人和动物细胞③乳酸菌、②某些植物的特殊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葡萄糖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存留在乳酸中
2.乳酸发酵
总反应式:
(少量)
C6H12O6

+能量
2C3H6O3(乳酸)
二)无氧呼吸
葡萄糖C6H12O6
丙酮酸+[H]

C2H5OH
(酒精)+CO2
C3H6O3
(乳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少量能量
不同点:
第二阶段不同
相同点:
1.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都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概念:指细胞在 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 分解,释放 能量的过程。
没有氧气
不完全
少量
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哪里
人体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线粒体基质),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CO2
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思考: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
酶种类不同
控制合成相关酶的基因不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释放
联系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在细胞质基质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多种酶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者酒精和CO2
释放大量能量,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
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1)二者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丙酮酸)
细胞呼吸


热能
散失
能量
转移
ATP
ADP
Pi


细胞分裂
生长发育
主动运输
肌肉收缩
神经冲动的传导
C6H12O6
CO2+H2O
丙酮酸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属于细胞呼吸
意义: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运用
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透气,可以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这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①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
②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物质的储存:
(1)储存粮食:适宜的低温,低氧,干燥(水分很少)。
(2)储存水果、蔬菜:适宜的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运用
1.(2022·广东佛山)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包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B.提高氧气含量有利于水果蔬菜的储藏
C.松土能促进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
D.包扎伤口时要注意选用透气的敷料
B
小试牛刀
这一论点包含两个要点:线粒体原本是一种独立生存的细菌,后来与真核细胞共生变成细胞内的结构。
由此可见,证据1、3和4能够支持这一论点,而论据2不支持。
运用证据和逻辑评价论点
思维训练
1、线粒体内存在于细胞DNA相似的环状DNA。
2、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几种由线粒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
3、真核细胞内的DNA具有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经常不表现出遗传效应,线粒体DNA和细菌的却不是这样。
4、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易错辨析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 )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两个阶段都可以释放出能量( )
(3)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在有氧呼吸中有两个去向,在无氧呼吸中有三个去向( )
(4)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5)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多于吸收的O2的体积( )
(6)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
×
×
×
×

无氧呼吸唯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丙酮酸的还原
等于
乳酸发酵

1、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3、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4、苹果储存久了会有酒味产生。( )5、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B、乳酸杆菌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C、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的ATPC当堂检测6、如图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③或④将会受到抑制
B、能进行过程②的生物体内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C、人体在长跑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过程①、④提供
D、导致过程③、④不同的原因是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