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7 建设美丽中国 (课件+学案)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27 建设美丽中国 (课件+学案)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资源简介

考点27 建设美丽中国
【回归教材】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1.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
3.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4.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5.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6.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7.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9.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0.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考点梳理
知识点1 正视发展挑战(九上P74~80)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5年1考)
重视人口 问题的 原因 (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2)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人口国情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坚持计划 生育基本 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表现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资源 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
要求 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环境 现状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形成 原因 (1)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措施 (1)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2 共筑生命家园(九上P81~88 5年5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年5考)
原因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措施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5年4考)
正确处理经 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原因 (必要性)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做法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方针、倡导方式) (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守“三线”)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两型”社会)
澄清认知
1.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正确说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2.我国把环境治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
正确说法: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3.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彻底改善。( )
正确说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4.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禁止资源消耗的方针。( )
正确说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议题探究考点
  阅读材料,补充下栏考点链接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十三) 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①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5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②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③“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净减少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4.33万平方公里。沙区平均植被盖度上升了2.6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20年间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通过持续系统治理,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考点链接
①环境面临危机


请你补充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原因。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良好态势的积极影响。
拓展设问
  (3)请你为巩固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提出几条建议。
【参考答案】议题探究考点
考点链接 ②保护环境的国策;③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④坚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⑤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
(2)①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维护人们生命健康;②有利于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有利于缓解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④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
(3)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科技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⑤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线、生态保护红线;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等。
【真题精粹】
命题点1 人口国情
例题 (2021江西·15)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下列数据可知 ( )
人口普 查次序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盲率
第六次 8930人 9.08年 4.08%
第七次 15467人 9.91年 2.67%
  A.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改善
C.我国总人口增速趋缓
D.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满分秘籍
“三看”法解图表类选择题
图表类选择题包括表格、知识结构图、知识逻辑图、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
一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要内容。
二看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横向纵向综合比较,全面分析图表内容和数据。
三看注释。辅助理解图表内容。
对点训练
1.(2023广东)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 )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
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2023湖南常德)下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告诉我们 ( )
①我国人口数量太大,要控制人口增长
②老龄化加剧成为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③适应图中变化的根本之策是提高人口素质
④坚持计划生育有利于解决上图反映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点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题 (2019江西·16节选)【旅有所为】他们来到村里的文化小广场,看到一群村民正在为制定村规民约出谋划策。小鄱也试着拟写了一条:邻里间要和睦相处,产生纠纷可向村委会申请调解或向派出所提起诉讼。
小鄱拟写的这条村规民约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并针对“生态宜居”这一要求拟写一条村规民约。
对点训练
1.(2023湖北随州)漫画《和谐共生》启示我们 ( )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对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广东)下列信息表明 ( )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   ◎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审议通过。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
A.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全国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
D.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2023湖北荆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指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下列有助于实现此目标的有( )
①高耗能产业进一步扩容增产行动 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 ③低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 ④全产业链稳产增产政府补贴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广东)近年来,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这表明广东省 ( )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自然灾害问题 ②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④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点3 走绿色发展道路
例题1 (2022江西·23)2022年春天,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奏响了“一起向未来”的华彩乐章。
【用好冬奥遗产】北京冬奥会不仅奉献了精彩的冰雪盛会,更在多个领域留下了宝贵遗产。
◎手持火炬零碳排放;“绿电”点亮奥运赛场;氢燃料车保障出行……一系列低碳举措为北京冬奥增添“亮丽底色”。
“一起向未来”,我们应如何运用好材料中蕴含的冬奥遗产
例题2 (2021江西·20节选)周末,小江来到幸福村游玩,以下是他的见闻。
小江看到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流连忘返。幸福村依托好风景,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美了乡村,醉了游客,富了百姓。
小江的见闻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方法点拨
三个字概括简答题的题型特点
近年来,中考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简答题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所变化。其主要特点如下:
1.简。简答题,就是要求做题人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的题目。同概括与评析题、探究与实践题相比,简答题的材料内容相对较少,且要求学生用精练的文字回答问题。
2.新。近年来,简答题的命题一般都紧密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活。一是命题形式“活”,有填空式、图表式、漫画式等;二是设问类型“活”,有原因类、意义类、说明类、感悟类、评价类、辨析类、启示类、做法类等;三是答案要点“活”,学生常常要联系多个知识点综合作答。
对点训练
1.(2023福建)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家园。珍爱地球,我们要 ( )
①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品 ②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交车 ③顺其自然,维持环境现状 ④讲究卫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福建)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实现了预期目标。这表明我国 ( )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C.企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小
D.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
3.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长期吃“煤炭饭”,随着国家整治小散乱煤矿力度不断加大,该镇开始思考转型发展之路。今天的小沔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小沔镇的经历告诉我们 ( )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②绿色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色” ③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镇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真题精粹
命题点1 D 对点训练 1.D 2.C
命题点2 ①改正:邻里间要和睦相处,产生纠纷可向村委会申请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答:提倡实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严禁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等等。
对点训练 1.D 2.D 3.C 4.C
命题点3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2.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③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对点训练 1.A 2.B 3.A
2(共87张PPT)
模块三 国情与责任
考点27 建设美丽中国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考点 教材链接 考情分析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发展中的 人口问题 九上第六课 第一框 近5年中考考1次,考查的知识:我国人口的特点。2021年考选择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考点 教材链接 考情分析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坚持人与 自然和 谐共生 九上第六课 第二框 近5年中考考5次,考查的知识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22年考1次和2019年考2次,均考探究实践题;2020年考查2次,分别考选择题、概括评析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考点 教材链接 考情分析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九上第六课 第二框 近5年中考考4次,考查的知识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2023年、2022年和2021年均考探究实践题。
◆江西中考在命题时会结合国家用科技手段降低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能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立法、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等。
◆2024年中考备考,我们要重点识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正视发展挑战(九上P74~80)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5年1考)
重视人口 问题的 原因 (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2)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5年1考)
人口国情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5年1考)
坚持计划 生育基本 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表现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资源 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
要求 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环境 现状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形成 原因 (1)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措施 (1)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共筑生命家园(九上P81~88 5年5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年5考)
原因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年5考)
措施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5年4考)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5年4考)
原因 (必要性)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5年4考)
做法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5年4考)
做法 (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方针、倡导方式)
(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守“三线”)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两型”社会)
1.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正确说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2.我国把环境治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正确说法: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3.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彻底改善。(×)
正确说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4.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禁止资源消耗的方针。(×)
正确说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阅读材料,补充右栏考点链接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十三) 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①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5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②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累计完成防沙
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③“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净减少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4.33万平方公里。沙区平均植被盖度上升了2.6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20年间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通过持续系统治理,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①环境面临危机


保护环境的国策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
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④坚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⑤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
体好转、改善加速”良好态势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维护人们生命健康;②有利于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有利于缓解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④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
拓展设问
  (3)请你为巩固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整体好转、
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提出几条建议。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科技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⑤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线、生态保护红线;
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等。
人口国情
 (2021江西·15)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下列数据可知( )
D
人口普 查次序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盲率
第六次 8930人 9.08年 4.08%
第七次 15467人 9.91年 2.67%
A.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改善
C.我国总人口增速趋缓
D.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三看”法解图表类选择题
图表类选择题包括表格、知识结构图、知识逻辑图、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
一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要内容。
二看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横向纵向综合比较,全面分析图表内容和数据。
三看注释。辅助理解图表内容。
1.(2023广东)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 )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D
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
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2023湖南常德)下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告诉我们 ( )
C
①我国人口数量太大,要控制人口增长 ②老龄化加剧成为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③适应图中变化的根本之策是提高人口素质 ④坚持计划生育有利于解决上图反映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江西·16节选)【旅有所为】他们来到村里的文化小广场,看到一群村民正在为制定村规民约出谋划策。小鄱也试着拟写了一条:邻里间要和睦相处,产生纠纷可向村委会申请调解或向派出所提起诉讼。
小鄱拟写的这条村规民约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并针对“生态宜居”这一要求拟写一条村规民约。
①改正:邻里间要和睦相处,产生纠纷可向村委会申请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答:提倡实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严禁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等等。
1.(2023湖北随州)漫画《和谐共生》启示我们 ( )
D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对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广东)下列信息表明 ( )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
◎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审议通过。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
D
A.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全国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
D.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2023湖北荆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指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下列有助于实现此目标的有( )
C
①高耗能产业进一步扩容增产行动 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 ③低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 ④全产业链稳产增产政府补贴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广东)近年来,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这表明广东省 ( )
C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自然灾害问题 ②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④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走绿色发展道路
 (2022江西·23)2022年春天,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奏响了“一起向未来”的华彩乐章。
【用好冬奥遗产】北京冬奥会不仅奉献了精彩的冰雪盛会,更在多个领域留下了宝贵遗产。
◎手持火炬零碳排放;“绿电”点亮奥运赛场;氢燃料车保障出行……一系列低碳举措为北京冬奥增添“亮丽底色”。
“一起向未来”,我们应如何运用好材料中蕴含的冬奥遗产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
(2021江西·20节选)周末,小江来到幸福村游玩,以下是他的见闻。
小江看到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流连忘返。幸福村依托好风景,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美了乡村,醉了游客,富了百姓。
小江的见闻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③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三个字概括简答题的题型特点
近年来,中考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简答题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所变化。其主要特点如下:
1.简。简答题,就是要求做题人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的题目。同概括与评析题、探究与实践题相比,简答题的材料内容相对较少,且要求学生用精练的文字回答问题。
2.新。近年来,简答题的命题一般都紧密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活。一是命题形式“活”,有填空式、图表式、漫画式等;二是设问类型“活”,有原因类、意义类、说明类、感悟类、评价类、辨析类、启示类、做法类等;三是答案要点“活”,学生常常要联系多个知识点综合作答。
1.(2023福建)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家园。珍爱地球,我们要 ( )
①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品 ②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交车 ③顺其自然,维持环境现状 ④讲究卫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2023福建)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实现了预期目标。这表明我国 ( )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C.企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小
D.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
B
3.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长期吃“煤炭饭”,随着国家整治小散乱煤矿力度不断加大,该镇开始思考转型发展之路。今天的小沔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小沔镇的经历告诉我们 ( )
A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②绿色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色” ③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镇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原创)漫画《纷纷发力》中的举措( )
                    
B
A.违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C.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D.将从根本上改变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
2.中企承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缓解肯尼亚“电荒”;中国技术支持非洲“绿色长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国电动大巴在南美,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共建美丽地球,中国一直在努力。这体现了中国致力于( )
①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④建设绿色清洁美丽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国资源已枯竭,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D.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C
4.近年来,江西将岸线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在长江岸线拆除码头、泊位,恢复岸线;关停长江沿线上千家小散乱企业;实施“十年禁渔”,出台多项政策,帮扶5万多名渔民转产就业……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①开发利用自然须遵循自然规律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对立
④要牺牲经济发展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原创·时政材料、科技创新)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力争达到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2.73万吨、1.41万吨、8.41万吨、0.55万吨。为此,我省必须 ( )
D
①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把节能降耗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④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碳中和要求人们通过种植树木、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为此,武汉市政府将嵩阳山、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地。据测算,这两片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约3万吨碳排放。这体现了( )
A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④建设生态文明,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2贵州黔东南)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如下)。正确的调查顺序是 ( )
①讨论垃圾分类解决建议 ②实地考察垃圾分类现状
③形成实用调查报告文本 ④网上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C
8.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下列选项与指示相符合的有 ( )
A
①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②体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高速发展的道路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共识
④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利因素已经消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内蒙古包头改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这是 ( )
①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人类面对人口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③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需要 ④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根本出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二、简要回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10.(2023湖北荆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下列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注: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结合材料一,除人口规模巨大外,我国现代化建设还面临哪些人口特点
总人口增速趋缓、老龄化加剧。
(2)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少年怎样才能担负起历史重任
坚定理想信念,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培养过硬本领;等等。
三、概括与评析
11.(原创)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析。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彰显省会担当。
▲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出发,南昌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坚持抓好“四尘”“三烟”“三气”专项治理,在省内率先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主机网络纳入管控范围,建成105套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网络,提升禁燃禁放火点处置效率。
▲打好制度改革“组合拳”。南昌市出台《南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率先配套制定《南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责任明确、赔偿到位、修复有效、公开透明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效益。前几年,湾里管理局按照“生态修复+绿色公园”的思路,采用高陡边坡综合治理措施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如今,天河矿山公园,酷似心形的南铁湿地绿草茵茵,碧波荡漾的双月潭鸟鸣清脆,美丽的景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一并呈现。
(1)拟题:运用所学观点,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昌》《建设美丽南昌,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南昌致力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等
.
.
.
(2)评论:抓住关键,层次清晰,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例答:
①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③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从法治的角度:我省坚持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