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7.1 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
    ——黄土高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能够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通过阅读教材,认识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及形成的地貌景观。
3.重点: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范围:黄土高原北连A  高原,东起B  山脉,南抵C  (山脉),D  (河流)流经该地区。
2.填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城市的名称。
①  ;②  ;
③  ;④  。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地表破碎、  。
4.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是  、  、  。
5.形成: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是由  吹来的,从而形成了“风成说”。
(1)黄土的源头是  和  。
(2)  (风向)风将粉沙土带到了黄土高原。
知识点二: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成为目前世界上  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写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写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内蒙古 太行 秦岭 黄河
2.太原 呼和浩特 郑州 西安
3.沟壑纵横
4.塬 梁 峁
5.风
(1)蒙古高原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2)西北
知识点二 水土流失严重
1.水土流失
2.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1)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过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3.(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村庄和农田,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3)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合作探究】
1.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查阅资料,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3.拓展提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读图,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与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与缓坡)、不同的降雨强度(暴雨与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窑洞: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2)白羊肚头巾: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上的灰尘和沙砾。
2.(1)说明黄土是在地形形成之后形成的,并且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说明黄土分布与风向一致,带来黄土的风从西北向东南吹来,风力逐渐减弱。 (3)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有可能是从蒙古、中亚一带吹过来的。
3.(1)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2)土质:沙土比黏土的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
降雨:暴雨比小雨的水土流失严重。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