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内容】教材:《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点拨,准确把握故事情节。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分析,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3.通过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体会外交中应具备的精神品质。【课型及课时】教读引领课 1课时【学习过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终使完璧归赵。这是外交的艺术。自古至今,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外交,但是当国家实力不甚强大时,如何维护好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非常考验外交能力。今天我们就去看一场战国时期强秦和小国安陵的外交斗争。一、初读晓意小组合作学习:(1)朗读课文,互正字音和停顿。(2)交流积累的重点实虚词,互相补充。(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积累重点实虚词,然后在课堂笔记本上翻译课文,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到组内,组内不能解决的教师及时帮助解决。(4)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进行展示翻译成果。教师强调和归纳本课应理解和掌握的文言词语:(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同“措”)仓鹰击于殿上(同“苍”)(2)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光)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加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大王加惠(施与)(3)重点实词易:交换。加惠:施与恩惠。广:增广,扩充。怫然:愤怒的样子。布衣:平民。跣:赤脚。抢:碰,撞。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谕:明白,懂得。(4)重点虚词①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把)今吾以十倍之地(用)②其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祈使语气)二、再读识人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秦王、安陵君、唐雎三个人的语气。2.小组在班内朗读展示,同学互评,通过教师对个别句子的朗读节奏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物语气。语气:秦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狡诈、盛气凌人、蛮横无理)安陵君——“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委婉、坚定)唐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正气凛然、不畏强暴)3.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什么?“不说”“怫然怒”“色挠”。当安陵君婉拒了秦王易地的要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士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通过秦王情绪前后变化的对比,可以看出秦王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以及安陵国君臣的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总结唐雎是运用哪些说话技巧来完成使命的。(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与臣而将四矣。(1)你们小国家,如果不和我交换,真打起仗来,你们肯定是战败方。我跟你们交换是看得起你们,别敬酒不吃吃罚酒。(2)你最好把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我就会发怒,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3)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说话技巧:在双方的对峙中,我们可以看出唐雎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三、拓展阅读1.结合注释、文后翻译,阅读丛书中的《公孙弘不辱使命》《苏秦说齐》两篇文章,谈谈公孙弘和苏秦是如何完成外交使命的。《公孙弘不辱使命》:当秦昭王见到公孙弘的时候,秦昭王对公孙弘的拜访充满了不屑,毕竟公孙弘是来探听秦国虚实的。于是,秦昭王并没有给公孙弘好脸色。当秦昭王质问公孙弘时,公孙弘表现得很沉着冷静,没有顺着秦昭王的思路作答,而是说:“孟尝君好人,大王不好人。”跳出了秦昭王的套路,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就是孟尝君爱惜人才,而大王却不爱惜人才,不爱招揽贤士。由此引出秦昭王与孟尝君对待人才的差别。公孙弘对秦昭王带着侮辱的语气对待使者,表现的是一副凛然正气的态度,并且给予了有力的回击,用自己的忠贞不屈,使得拥有千乘之地的客卿没有受到拥有万乘的大国的压迫。《苏秦说齐》:苏琴用拜、庆、吊三种方式引起齐宣王的重视,然后陈述其理由——以饥食有毒之乌喙为例,说明吃得愈多其死必速,与饿死同患。燕国虽弱,但燕易王是强秦的小女婿,强秦是它的坚强后盾,所以燕国好比有毒的乌喙。如今齐国侵占它十座城市,必然和强秦结下冤仇,促成燕、秦联合,招来天下精兵,齐国必危,这如同多食乌喙一样。苏秦抓住齐王畏惧强秦的心理进行攻心,使齐王听从他的计谋,归还燕十城。指出:归还燕十城后,既可使燕、秦高兴,与齐结交,又可使他们“俱事齐”,从而使齐“号令天下”,成霸王之业。2.你还知道哪些不辱使命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然后结合所学所知,说说你认为好的外交官需要具备哪些精神品质。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范成大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等。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曹操大军南下,江夏的刘备势单力薄,诸葛亮受命到东吴与孙权结盟。东吴以张昭为首的谋士反对孙权与刘备联盟共退曹操,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一一回应,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众谋士无话可说。精神品质 机智勇敢、忠贞不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攻心,等等。四、布置作业1.(必做)本文塑造的唐雎这个形象表现出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其实像这样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的“士”还有很多,请阅读丛书丰子恺先生的《威武不能屈——梅兰芳先生逝世周年纪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梅兰芳先生“威武不能屈”的故事,感受梅先生身上不屈的精神。梅兰芳先生是一代名旦,在日寇侵占上海时,在中国人民似乎永无翻身之日时,他因为爱国,毅然决然摔破“饭碗”,不顾生活,蓄须抗战。2.(选做)历史上还有很多经典的外交场景,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与同学组成小组,模仿再现场景,在班级内进行展演。【板书设计】人物形象秦王:狡诈、盛气凌人、蛮横无理、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安陵君: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唐雎:机智、勇敢、不卑不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共21张PPT)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预习检测】雎( ) 跣( )祲( ) 缟( )傀( )guījūxiǎnjìngǎo《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该书是______ 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_____ 篇。文中的唐雎是 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___ 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战国策》西汉刘向安陵33【预习检测】有胆有识【文学常识】《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背景资料】战国末期,安陵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魏的手段轻取安陵。然而安陵国君臣不甘束手就擒,展开了一次可歌可泣的外交抗争。情境导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让后人敬佩于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这是外交的艺术。但是当国家实力不甚强大时,如何维护好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呢。今天我们就去看一场战国时期强秦和小国安陵的外交斗争。【学习目标】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点拨,准确把握故事情节。2.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分析,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3. 通过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体会外交中应具备的精神品质。一、初读晓意(1)朗读课文,互正字音和停顿。(2)小组内交流积累的重点实虚词,互相补充。积累文言词语(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同“措” )( 同“苍” )文言积累(2)重点实词易: 加惠:广: 怫然:布衣: 跣:抢: 谕:休祲:交换施与恩惠增广,扩充愤怒的样子平民赤脚碰,撞明白,懂得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文言积累(3)重点虚词①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今吾以十倍之地②其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凭借)(把)(用)(表祈使语气)文言积累(4)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大王加惠(光)(只,仅仅)(益处)(施与)二、再读识人1.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秦王、安陵君、唐雎三个人的语气和态度。秦王——“寡人 / 欲以五百里之地 / 易安陵,安陵君 / 其许寡人!”“安陵君 / 不听寡人, 何也?”(狡诈、盛气凌人、蛮横无理) 安陵君——“大王 / 加惠,以大 /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 先王,愿 / 终守之,弗 敢 / 易!”(委婉、坚定)唐雎——“若士 / 必怒,伏尸 / 二人,流血 / 五步,天下 / 缟素,今日 / 是也。”(正气凛然、不畏强暴)二、再读识人2.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从这些变化中你读出了什么?“不说”,表现出秦王极为不满的情绪;“怫然怒”,秦王语带讥讽;“色挠”,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二、再读识人3.揣摩下列句子,琢磨其“潜台词”,学习唐雎的说话技巧。(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与臣而将四矣。潜台词:(1)我跟你们交换是看得起你们,别敬酒不吃吃罚酒。(2)最好把土地奉送给我,不然我发怒,后果不堪设想。(3)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说话技巧: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三、拓展阅读1.阅读丛书中的《公孙弘不辱使命》《苏秦说齐》两篇文章,谈谈公孙弘和苏秦是如何完成自己的外交使命的。《公孙弘不辱使命》面对秦昭王的责难,公孙弘沉着冷静,跳出秦昭王的套路,提出自己的观点:孟尝君爱惜人才,而大王却不爱惜人才。公孙弘用自己的忠贞不屈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使命。《苏秦说齐》苏秦先用拜、庆、吊三种方式引起齐宣王的重视,然后陈述其理由—— 以饥食有毒之乌喙为例,说明齐国现在所处的危局,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归还燕十城。2.你还知道哪些不辱使命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然后结合所学所知,说说你认为好的外交官需要具备哪些精神品质。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范成大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等。精神品质:机智勇敢、忠贞不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攻心等等。四、课后作业1.(必做)阅读丛书丰子恺先生的《威武不能屈——梅兰芳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梅兰芳先生“威武不能屈”的故事,感受梅先生不屈的精神。2.(选做)历史上还有很多经典的外交场景,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模仿再现场景,在班级内进行展演。板书设计人物形象秦王:狡诈、盛气凌人、蛮横无理、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安陵君: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唐雎:机智、勇敢、不卑不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唐雎不辱使命》康佳.pptx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