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课件+学案)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课件+学案)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资源简介

主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单元导图总览】
1.主题单元结构
【核心知识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法)
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内涵)
7.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性)
8.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重要性)
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重要性)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
3.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如忠于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信守法、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等。(做法)
(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特点)
2.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重要性)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本质)
4.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集中表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法)
文明的交流互鉴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认识)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识)
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4.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做法)
5.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做法)
【典题演练】
1.2023年2月,《长·安 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走红网络,吸引了2300万余人次在线观赏。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艺术家以朗诵、韵白等方式展现唐诗的风采,很多观看直播的网友感慨“诗词原来这样美”。这场唐诗音乐会的走红 ( )
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步天下、领先世界的独特优越性 ②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③表明科学技术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④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原汁原味、拒绝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北京将打造“博物馆之城”。展望2050年,北京“博物馆之城”金名片的影响力将全面彰显,对“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形象形成重要支撑。发展博物馆事业 ( )
①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能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③可保障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④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勤劳勇敢的30万河南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的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一精神 ( )
①践行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时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一日,某老人突然发病昏倒在地,一名路过的医生跪地对其进行急救,周围的群众也纷纷加入救护行动中。经过急救,老人脱离危险。众人的举动 ( )
①彰显了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对他人生命的关切,传递了温暖 ③是凡人善举,人人都能做到 ④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值得称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九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唱家与中国音乐家相聚云端,合作表演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呈现中国、希腊、塞尔维亚、埃及等国家名曲,展现沿线国家友好交流、文明互鉴的美好祝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欣赏不同的文明,尊重文化多样性
B.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C.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赓续红色血脉
D.消除文化差异,推动多元文化一体化发展
6.2023年5月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安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贵宾举行了唐朝传统迎宾仪式,共同观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演出呈现了十三朝古都风华和丝路共鸣,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歌手联袂演唱的主题曲《美美与共》赢得各国贵宾和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传统的迎宾仪式和开幕式的演出体现了 ( )
①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②不同文化的同步发展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中华文化的整体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小江所在的班级在学习《凝聚价值追求》一课时,开展了以“见贤思齐,见善则迁”为议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课堂活动的内容,请你参与。
【解读名言】 某同学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报刊等途径,搜集到以下名言俗语:
名言俗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①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④
  (1)上表各名言俗语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要求 请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续写倡议】 课堂最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下列倡议书。
关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中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服务社区、关爱老人儿童、保护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们那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负责任的公民。 为此我们倡议: (1)在家里: 。 (2)在学校: 。 (3)在社会: 。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2)请你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主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C 2.A 3.D 4.A 5.A 6.A 7.(1)①爱国;②法治;③友善;④诚信。(2)在家里:孝敬父母,尊长爱幼,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学校:认真参与每一次升国旗;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关心、帮助同学,不欺凌、侮辱同学,不打骂同学;等等。在社会: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纪守法;等等。(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共34张PPT)
主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法)
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内涵)
7.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性)
8.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重要性)
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重要性)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
3.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如忠于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信守法、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等。(做法)
(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特点)
2.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重要性)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本质)
4.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集中表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法)
文明的交流互鉴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认识)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识)
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4.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做法)
5.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做法)
【典题演练】
1.2023年2月,《长·安 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走红网络,吸引了2300万余人次在线观赏。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艺术家以朗诵、韵白等方式展现唐诗的风采,很多观看直播的网友感慨“诗词原来这样美”。这场唐诗音乐会的走红( )
C
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步天下、领先世界的独特优越性
②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③表明科学技术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④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原汁原味、拒绝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北京将打造“博物馆之城”。展望2050年,北京“博物馆之城”金名片的影响力将全面彰显,对“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形象形成重要支撑。发展博物馆事业 ( )
A
①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能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③可保障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④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勤劳勇敢的30万河南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的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一精神 ( )
D
①践行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时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一日,某老人突然发病昏倒在地,一名路过的医生跪地对其进行急救,周围的群众也纷纷加入救护行动中。经过急救,老人脱离危险。众人的举动 ( )
①彰显了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对他人生命的关切,传递了温暖 ③是凡人善举,人人都能做到
④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值得称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5.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九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唱家与中国音乐家相聚云端,合作表演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呈现中国、希腊、塞尔维亚、埃及等国家名曲,展现沿线国家友好交流、文明互鉴的美好祝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A.有利于欣赏不同的文明,尊重文化多样性
B.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C.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赓续红色血脉
D.消除文化差异,推动多元文化一体化发展
6.2023年5月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安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贵宾举行了唐朝传统迎宾仪式,共同观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演出呈现了十三朝古都风华和丝路共鸣,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歌手联袂演唱的主题曲《美美与共》赢得各国贵宾和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传统的迎宾仪式和开幕式的演出体现了 ( )
A
①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②不同文化的同步发展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中华文化的整体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小江所在的班级在学习《凝聚价值追求》一课时,开展了以“见贤思齐,见善则迁”为议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课堂活动的内容,请你参与。
【解读名言】 某同学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报刊等途径,搜集到以下名言俗语:
名言俗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①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④
 (1)上表各名言俗语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要求 请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①爱国;②法治;③友善;④诚信。
【续写倡议】 课堂最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下列倡议书。
关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中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服务社区、关爱老人儿童、保护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们那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负责任的公民。
为此我们倡议:
(1)在家里:

孝敬父母,尊长爱幼,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2)在学校:

认真参与每一次升国旗;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关心、帮助同学,不欺凌、侮辱同学,不打骂同学;等等
(3)在社会: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纪守法;等等
(2)请你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