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并能说明分子很小。
了解分子热运动现象,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的探究过程,学习运用类比等方法理解抽象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
2. 难点: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装置、香水或风油精。
2. 实验器材:烧杯、水、高锰酸钾颗粒、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扩散、茶叶泡开等),引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且分子在不停运动的话题。
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原理?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远处飘来的香味?
2. 新课讲解(10分钟)
讲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并强调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可以通过类比(如将分子比作小球,将物质比作由小球组成的“海洋”)帮助学生建立分子概念。
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阐述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实验探究(15分钟)
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观察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的扩散现象,记录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及其背后的原理,加深对分子热运动和扩散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并补充相关知识点。强调实验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
5. 课堂练习与总结(5分钟)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并当堂订正,巩固所学知识。题目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分子热运动和扩散现象的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运动。强调这些知识点对理解后续物理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5分钟)
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
黑板左侧: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
黑板中央:
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黑板右侧:
留出空间用于记录学生的疑问、讨论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课堂练习的答案和解析。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分子热运动和扩散现象的存在。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但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理解仍需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讲解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同时,应继续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