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中考道法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2024中考道法一轮复习分册精讲课件九上 3单元核心考点精讲课件文明与家园热点导入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当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放鱼日”的意义是什么呢?改善生态环境我们还可以怎么做?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构框架 明体系1巩固核心 突破易错3理知识 抓基础2热点联系考点4湖北3年真题子母题5构框架 明体系理知识 抓基础课时主线1.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新的特点。(P76)1知识点人口问题(1)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2)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3)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4)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5) 老龄化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2. 我国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P75~76)教材 探究与分享(1)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3)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3. 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P76~77)[黄冈、孝感、咸宁2023.17(2)]知识点拨知识点1 设问3实行全面三孩政策并不意味着否认/放弃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 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P77)2. 我国的资源现状(形势)、形成原因、不合理利用资源的危害及带给我们的警示。(P78)2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现状(形势):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形成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3)不合理利用资源的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4)警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观点辨析有同学说:为了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多用些资源也是值得的。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P78)观点错误。①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靠资源支撑,更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我们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教材 探究与分享3.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形势)、形成原因、环境恶化的危害及带给我们的警示。(P79~80)(1)现状(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2)形成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3)环境恶化的危害: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4)警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4.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P80)一目了然课标导航 核心素养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责任意识) 内容要求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法治教育)3知识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2.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2~84)[黄冈、孝感、咸宁2023.17(2),2021.12(2)](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教材新表述】(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黄冈、孝感、咸宁2022.9③)(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2年我国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发布“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各类尽责活动262个。解读:我国坚持保护环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数据说考点 情境助理解3.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P83~87)(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4. 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P85~87)[黄冈、孝感、咸宁2023.10④、17(2)](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4)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联系热点: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黄冈、孝感、咸宁2022.9④)(5)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情境助力教学设问4新时代10年,我们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热点情境★5.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武汉2023.34(2);黄冈、孝感、咸宁2021.12(2)](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6. 美丽中国愿景的表现: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②留住乡愁、守望相助。(P87)7. 为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P86~87)(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教材 探究与分享1. 我国人口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3.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核心观点速记巩固核心 突破易错5.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6.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7.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1.人口问题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2023苏州19④)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对自然一味地索取。(2023随州24③)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禁止资源消耗的方针。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已建成美丽中国。(2022 黄冈、孝感、咸宁 9②)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易错知识判断×人类要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正在建设美丽中国。×——突破高思维含量设问,提升解题能力类型5 生态文明建设带着问题分析素材,补充右栏内容,并完成下列要求。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某校开展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凝聚生态共识】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①。热点联系考点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议题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②。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③。②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③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筑牢绿色屏障】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④。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⑤。④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创新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1)为什么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6分)【答案】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6分)(2)强化法治保障会对生态环境治理产生哪些良好效应?(4分)【答案】①有利于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法治保障;②有利于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警示人们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等。(4分)(3)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也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参与。学校给同学们布置了以下实践作业,请你完善作业内容。(2分)作业任务 我要做到居家生活 节约水、电;做好垃圾分类日常出行 ①超市购物 ②尽量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携带可循环使用的布袋;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等同类素材拓展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湖北率先实行长江汉江流域禁捕退捕,禁捕面积全国第1,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江豚种群数量从2017年的1 000余头回升至如今的1 200多头;取缔小散乱码头1 859座,“一口一策”完成10 08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千里岸线还绿于民。思维点拨:湖北省实行长江汉江流域禁捕退捕并取得显著成效说明了什么?(可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等角度作答)同类素材链知识1命题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1. (2022黄冈、孝感、咸宁9)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八成以上交通用车为新能源车辆,造雪融化的雪水经净化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湖北3年真题子母题武汉2023.34(2);黄冈、孝感、咸宁3年3考①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②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已建成美丽中国 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我国积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A. ①②④ B. ①③④C. ①②③ D. ②③④【答案】B2. [2021黄冈、孝感、咸宁12(2)]【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日至2日在武汉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阅读以下会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努力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湖北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材料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蕴含了教材中哪些道理?【答案】①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④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注:武汉2023.34(2);黄冈、孝感、咸宁2023.10④也涉及此点。全国视野看趋势:2023年中考广东、常德等地均有考查。3. (2023广东)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A.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B. 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 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D. 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D命题点补充2命题点人口问题全国视野看趋势:2023年中考济宁、株洲等地均有考查。4. (2023济宁)《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该法的施行( )D3命题点资源、环境问题①使我国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资源不被浪费②使其成为环保部门的根本活动准则③体现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表明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