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24中考道法一轮复习分册精讲】 七(下) 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课件(共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2024中考道法一轮复习分册精讲】 七(下) 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课件(共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中考道法
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4中考道法一轮复习分册精讲课件
七下 4 单元
核心考点精讲课件
走进法治天地
热点导入
2023年6月9日,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采取肆意谩骂、恶毒攻击、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等行为依法严惩。
法律的特征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起草意见稿体现了什么?
法律的作用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理知识 抓基础
2
2
巩固核心 突破易错
3
1
构框架 明体系
热点联系考点
4
湖北3年真题子母题
5
构框架 明体系
理知识 抓基础
课时主线
1
知识点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课标导航
核心素养
1.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法治观念)
2. 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法治观念)
内容要求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教育)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课标导航
学业要求:能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认识和评价社会生活现象,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权益。
学业质量描述: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1.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P85~86)(黄冈、孝感、咸宁2021.3)
(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情景助力教学
设问1
2023年10月20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二次审议。草案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作了规定,明确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
知识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特征与作用、全面依法治国等
热点情境
2. 法治的重要性。(P83~88)
(1)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3. 法律的特征。(P91~92)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黄冈、孝感、咸宁2022.11(1)]
(2)由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如:公安机关对罪犯进行逮捕、拘留;法院对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人进行强制执行。(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P9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2)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法律的作用。(P92~94)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情景助力教学
设问5
2023年,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徐某、刘某私自向长荡湖投放大量外来物种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了生态损害,应当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并在服务功能损失范围内适用惩罚性赔偿。
上述案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案例情境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违反法律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我们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
知识点
特殊保护
课标导航
内容要求
1. 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法治教育)
2. 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法治教育)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1. 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P96~97)
(1)必要性: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P97~98)
(1)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3.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P99)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家庭保护[黄冈、孝感、咸宁2022.11(1)] 含义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地位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
表现 陪伴子女,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生病时及时带子女就医;保证子女按时入学;孩子犯错后父母及时教育、引导等
学校保护 含义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 起着重要作用
表现 定期对校园、教室进行全面消毒;实施校长陪餐制度;举办校园安全教育日活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等
社会保护 含义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意义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地位 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表现 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社区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社区开展暑期防溺水宣传
网络保护 含义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意义 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表现 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建立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系统;取缔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服务等
政府保护 含义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 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表现 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对未成年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建立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机制;收留、抚养无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等
司法保护(黄冈、孝感、咸宁2023.3) 含义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地位 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表现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判罚缓期执行;人民法院不得将失信未成年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
以案学法 情境助理解
君君4岁时父母离异,君君由母亲抚养,父亲拒绝承担抚养费。随着君君的成长,母亲无法独自承担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君君将父亲起诉至法院,要求父亲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君君父亲向君君支付抚养费直至君君独立生活为止。
解读:君君父亲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法定义务,案例中君君的父亲应该依法履行该义务,支付君君的抚养费并加强对君君的家庭保护。
教材 探究与分享
4. 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做法。)(P96~99)
(1)国家:①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②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
(2)社会:加强社会保护。①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组织;②净化网络,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学校:认真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①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②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③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措施。
(4)家庭: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①自觉履行抚养、监护和保护义务;②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影响子女;③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等。
(5)未成年人:①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②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③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及法律救助。
5. 未成年人应怎样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P100)
(1)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3
知识点
依法办事
1. 为什么要依法办事?(P101~102)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 怎样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P102~103)(武汉2023.3)
(1)树立法治意识。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情景助力教学
设问2
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他们搜查晓程的口袋,要求交出所有值钱的物品,并警告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案例情境
①晓程可以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或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②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加强自我保护。
3.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102)
(1)必要性:①法律信仰角度: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②人民角度: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重要性: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②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4.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哪些力量?(P102~103)
(1)学习法律方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树立法治意识。
(2)遵守法律方面: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③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3)依法维权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
教材 拓展空间
巩固核心 突破易错
核心观点速记
1. 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特征)
3.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作用)
4.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作用)
5.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重要性)
6.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7. 依法办事要求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做法)
1. 法律能调整我们一生中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2021黄冈、孝感、咸宁3④)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2023金华12D)(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023黄冈、孝感、咸宁3A)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易错知识判断
×
法律不能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有些领域的社会关系是由道德、伦理等规范调整的。
×
×
4. 法院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司法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2023苏州10BC)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了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免受伤害。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以牙还牙。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
法律只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还需要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
×
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
热点联系考点
——突破高思维含量设问,提升解题能力
类型8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带着问题分析素材,补充右栏内容,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3年7月3日,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该报告旨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智健康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群体数据权益①。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信
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个人信息面临着被泄露的风险②。

我国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网络是把双刃剑
尤其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他们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对于某些数据处理活动并不能完全理解,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其自身的选择,导致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遭受侵害③,互联网背景下未成年
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亟待关注。
报告最后呼吁,未来有待各方联动、协同推进,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治理方案,形成综合、立体、科学的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生态④。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请你补充
同类素材拓展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规定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要求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
思维点拨: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可从网络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角度作答)
同类素材链知识
(1)请你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创建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生态的原因。(6分)
【答案】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网络环境等。(6分)
活动主题 护网络安全, 建和谐校园 活动背景 略
活动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案 ※开展“追根溯源”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例个人信息容易遭到泄露的网络行为,探究其发生的过程和带来的不良影响。 ※举行网络安全“校园正能量”视频创作比赛,评选出符合要求的优秀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并进行推广传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略
(2) 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上网,学校计划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的校园宣传活动,小黄制定了以下活动策划书,请你补充空缺内容。(4分)
【答案】①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2分)
②发起倡议,让同学们签署“中学生安全使用网络倡议书”。(2分)
湖北3年真题子母题
1
命题点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黄冈、孝感、咸宁3年2考
1. (2021黄冈、孝感、咸宁3改编)下表说明(  )
①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④法律能调整我们一生中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时期 相关法律
少年 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
青年 宪法、劳动法等
老年 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2. (2023十堰6)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B. 刘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C. 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D. 某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B
3. (2023威海改编)围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某班合作学习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了评析。其中,你认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注:黄冈、孝感、咸宁2022.11(1)也涉及此点。
内容 评析
本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①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学校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 ②确保未成年人一定能健康成长
国家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及时、公正解决体育纠纷 ③体现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国家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给予特别保障 ④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命题角度补充
2
命题点
特殊保护
黄冈、孝感、咸宁3年2考
4. (2023黄冈、孝感、咸宁3)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通过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开展司法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保护联动机制试点,共同保护祖国的明天。对人民法院上述做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我国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 体现了司法保护的力量,能确保未成年人免受侵害
C. 司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D. 未成年人要依法办事,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
C
15. [2022黄冈、孝感、咸宁11(1)]【明确责任 与法同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该法律的颁布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保护?简要说明这一保护的重要性。
【答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家庭保护。重要性:①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②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远离毒品危害”——设计禁毒宣传黑板报
☆“慧眼识诈”——制作反电信诈骗宝典
☆“筑牢信息防护墙”——收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妙招
3
命题点
依法办事
武汉2023.3
6. (2023武汉3)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摘要: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
A. 学会独立思考,排除外界影响
B. 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 完善自我认知,学会调控情绪
D. 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