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21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21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1.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2.特殊保护
3.依法办事
01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点 年份、题号 设题材料 素材来源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5年4考) 法律的特征 2023.17(1) 2021.18(4) 2020.7A 2019.7② 《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网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020.5 最高法和最高检保护未成年人的举措 《中国教育报》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019.25(3)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 —
家庭保护 2021.8B 关于学生睡眠不足的漫画 —
学校保护 2020.12③ “校闹”事件 人民网
社会保护(5年2考) 2020.12② “校闹”事件 人民网
2019.25(3)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 —
02
重点知识梳理
真题链接
知识框架
重点1: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一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重点2: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1.(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
真题链接
解析: C: 依据教材知识,在全国人大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C说法正确。
2.(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上述行动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只针对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C.法律主要依靠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解析: D: 材料中,我国严惩腐败,这表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说法正确
真题链接
(1)必要性(未成年人自身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2020.5②)
(2)重要性(人类社会角度):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考点二 特殊保护
重点1: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019.25(3)]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
重点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重点3: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网络保护:
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
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
(1)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考点三 依法办事
重点1:依法办事的要求
做法:(1)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3)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1.4.(2023年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撑起了“保护伞”,国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因为未成年人( )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②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③所处社会环境复杂,无自我保护意识
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 ③: 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③错误
真题链接
2.(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有利于减轻青少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政府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B
真题链接
解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故B正确
3.(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政府保护
D.网络保护
D
真题链接
解析: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因此,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D正确;
4.(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国事”,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这部法律的实施( )
①体现了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有利于促进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责任
④表明该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A.①③ B. ②③C. ①④ D.②④
A
真题链接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体现了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责任;①③正确;
5.(2023年江西省)《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新修订)》规定,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内容,定期开展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按照规定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设心理辅导室。该规定的实施有利于( )
A.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B.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D.让未成年人享有更多的特权
C
真题链接
04
热点链接
热点一:官员犯罪被罚
辽宁省大连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郝宏军涉嫌受贿一案,由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郝宏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利用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热点链接
(1)材料说明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2)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3)从国家角度看,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现实意义
说明的法律特征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材料说明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2)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3)从国家角度看,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热点二:未成年人保护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二:近日,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1)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2)为什么要给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提示: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