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浮力》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浮力》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③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②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体会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
③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框架】
(
设置情境,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认识浮力
提出问题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方向
称重法测量浮力
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浮力可能与浸入的深度有关
浮力可能与排开水体积有关
实验观察
小组实验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总结相关规律,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历史故事
知识总结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新 课 引 入 新 课 引 入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景: (情景一)《司马光砸缸》(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 下册 第二节) 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情景二)《死海》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提问)《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中,小孩掉进水缸里面,为什么会沉下去,而《死海不死》这个故事里面人却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演示实验:(用实验模拟以上的两个情景) (实验一)将两个相同的鸡蛋同时放入到两个不同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烧杯一) (烧杯二) (描述): 烧杯一可以看做是司马光砸缸中水缸,而烧杯二则可以看做是《死海不死》中的死海。 (实验二)向烧杯一中加入食盐,等食盐溶解之后,再次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烧杯三) (描述) 当食盐溶解之后,发现鸡蛋从水底浮到了水面。 解释实验一中的两个烧杯中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食盐水。说明液体的密度不同,鸡蛋的浮沉情况是不同的。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在水中会下沉,哪些物体会上浮。并由此引出课程主题:浮力。 板书:标题:浮力 一、认识浮力 一、认识浮力 (提问) 1、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2、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 1、浮力的方向 由教师完成下面的实验,并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烧杯中注入约三分之二的水,然后用红线将乒乓球拴在烧杯底部,观察细线的方向;然后在烧杯底部放一个玻璃砖,使烧杯呈一定的角度,再次观察细线的方向。 实验结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板书: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过渡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那么浮力的大小又是如何来进行测量呢? 2、称重法测量浮力 给出一定的实验器材,请学生思考如何来测量浮力的大小。 给定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铝块、烧杯。 学生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把铝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 分析:把铝块放入水中后,示数变小的原因是因为铝块受到了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则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 。 板书:2、称重法测量浮力的方法: 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老师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猜想: 猜想1: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5: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五个猜想。首先由各个小组讨论,要求简明扼要地写出试验步骤,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确定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1: 实验步骤: ⑴把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出现的现象。 ⑵在清水中加入盐,改变水的密度,再观察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 ⑴在清水中,鸡蛋下沉。 ⑵清水中加入食盐后,盐水的密度增大,鸡蛋慢慢上浮直至漂浮的状态。 实验结论:猜想1 是正确的,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设计实验2 实验步骤: ⑴将两个体积相同但是密度不同的铁块和和铜块同时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之中; ⑵比较两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利用称重法测出浮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铜块和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相同。 实验结论:猜想2 是错误的,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无关。 设计实验3 实验步骤: ⑴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几种不同形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 ⑵比较两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利用测重法测出浮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形状不同的橡皮泥所受到的浮力相同。 实验结论:猜想2 是错误的,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无关。 设计实验4 实验步骤: ⑴把物体放入清水中,观察测力计的读数; ⑵改变物体在水中深度,再观察测力计的读数; ⑶比较两次的读数。 实验现象:物体处在不同的深度时所受到的浮力相同。 实验结论:猜想2 是错误的,浮力的大小物体所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设计实验5 实验步骤: ⑴把物体慢慢地浸入的液体中。 ⑵观察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分析: ⑴同一物体浸入相同的液体中,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也不相同。 ⑵液体的液面随着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升高。 实验结论:猜想2 是正确的,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导出阿基米德原理) 三、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三、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公式: 板书: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   解释在引课时提出的问题: 1、死海中的水密度较大,人受到的浮力较大,所以不容易沉下去。 2、加入食盐后的清水,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较大,会从水底浮到水面。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模拟《司马光砸缸》和《死海》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说明生活中的浮力随处可见,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直观的现象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方向,便于理解。 让学生主动思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引领学生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自己总结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 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验证假设,直接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接着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由以上的探究性实验,总结出相关规律,直接介绍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课 堂 小 结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从知识和方法上进行总结。 提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使用了哪些方法? 请学生回答,教师做补充说明。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学习物理方法的培养,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后习题2、3、4 (2)选做题:课题探究 ①浮力的应用 ②列举生活中浮力的现象 ③浮力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④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关于浮力应用的实验 必做题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而选做题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STS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