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4.2《依法履行义务》(课件43张PPT+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4.2《依法履行义务》(课件43张PPT+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8.4.2《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课题 8.4.2《依法履行义务》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义务;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义务观;责任意识:正确的履行公民基本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重点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难点 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义务,对公民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公民必须按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的某些行为。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就决不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事。第四课 公民义务第二节 依法履行义务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53-60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3、如何对待权利与义务?4、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5、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7、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权利义务相统一探究一:运用经验 探究二:播放视频《这份爱经不起等待!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③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家在,有家在才有爱,有爱才有所牵挂!探究三:知识探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1)关系的统一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探究四:探究分享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下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点拨:①男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佳和主动性,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女孩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但这并不是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探究五:知识探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2)主体的统一点拨:①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②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③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探究六:知识探究探究七:知识归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点拨: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探究八:探究分享结合上面两幅图,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点拨:①图片一中的人能正确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②图片二中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③漫画呈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通过对比,我们明白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探究九:知识探究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二) 法定义务须履行探究一:播放视频《返还拾得遗失物,请理直气壮要报酬》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拾得遗失物后,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找失主进行归还。如果失主愿意给予一定的报酬是可以的,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更应该是出于道德和良心的原则。因为拾得遗失物本来就是属于他人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拾到他人遗失的物品应当及时归还,并且不能收取任何报酬。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的,应当迅速报告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或者交送物主;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物主并应当交付遗失物,不得转让、挪用。拾得有报酬的遗失物的,应当向物主提出请求,取得物主同意后领取报酬。”③拾得遗失物的行为本身是一种道德和法律责任,如果在妥善归还失主的过程中,失主愿意给予一定的报酬,那么这个报酬应该是由失主自行决定,并且不宜过高,更不能成为对归还行为的诱惑或激励。探究二:知识探究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点拨: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探究三:探究分享探究四:知识探究依法履行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点拨:依照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探究五:探究分享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点拨:①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③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预防违法犯罪。探究六:图片探究探究七:知识归纳如何履行法定义务?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依照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三)违反义务须担责探究一:播放视频《拒服兵役影响大》公民依法服兵役有何重要意义?①拒服兵役,是指入伍后或者已经批准入伍的公民违反兵役法规,拒绝服役而逃离部队,属情节严重的行为。②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其他军事法规。③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有些符合服兵役条件的青年由于害怕吃苦等原因,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拒绝或逃避服兵役,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探究二:阅读感悟你有什么感悟?①孝敬、赡养老人既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②我们要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积极弘扬孝亲敬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③虐待、遗弃老人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应承担相应责任。探究三:知识探究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其后果?点拨:①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②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探究四:探究分享(1)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2)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点拨:(1)小成的爸爸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应承担行政责任,受到了行政处罚。(2)金某违反了刑法,构成了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探究五:知识探究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分类?点拨:①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的原因,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其后果,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分类。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4.2《依法履行义务》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成了两句轻松幽默的网络流行语。钱即使是个人财产,任性也要合法;权属于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可有丝毫的任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B.尽量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权利
C.法律要求和倡导做的,一般应该积极去做
D.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结合的
2.下列行为属于公民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的是( )
A.年满18周岁的小宁参与选举区人大代表
B.小刚不顾父亲反对坚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C.小玲向商家退回了质量低劣的鞋子
D.小顾向有关部门检举乡政府截留土地征用补偿费
3.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但他不愿成为家人累赘,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 练就一手绝活,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陆鸿上榜“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陆鸿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③只有经历挫折才能实现事业成功 ④履行义务以实现权利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学段的学生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以下能作为学生们完成日常生活劳动目标的依据的是( )
①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掌握家庭清洁、烹饪等生活技能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③劳动是幸福和财富的源泉,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 ④中学生要增强劳动意识和观念,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宪法宣传活动中,几位同学准备以“权利义务相统一”为主题拍摄视频。以下素材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有( )
①身残志坚的老兵朱彦夫,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坚持战斗 ②随着征兵宣传片的热播,王凯正式报名应征入伍,保卫祖国 ③“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为祖国“铸盾”④张桂梅老师扎根云南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获“时代楷模”称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下列直接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关系的是( )
①小军在部队服役时被授予“戍边英雄”称号 ②小惠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受到同学们点赞 ③小金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限制乘坐高铁 ④小华在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上提出建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网络“大v”罗某平发表帖文,侮辱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022年5月5日,海南省城郊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罗某平有期徒刑七个月,责令被告人罗某平在新浪网、《法治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公开赔礼道歉。这警示我们( )
①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②违法行为必定受到刑罚处罚 ③公民的言论自由应受法律保护 ④行使权利有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很多游客到四川九寨沟景区旅游,有的游客一边享受优美的风景,一边乱丢瓜子果皮,不履行爱护公共环境的义务,这些游客的行为( )
①不懂得公民享有权利,还必须履行义务 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③行使了自己所享受的权利 ④公民可以有选择地承担符合自身利益的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一张夺人眼球的照片,一段毫无关联但颇具煽动性的文字……这种貌似“有图有真相”的言论严重冲击着网络公共秩序,让人不寒而栗。为避免此类现象,我们应该( )
A.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B.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C.运用法律程序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
D.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
10.某公司因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发表文章,被诉至人民法院,并受到严厉处罚。这说明( )
①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②行使权利有界限,损害权利受处罚 ③公民权利受保护,触犯法律受刑罚 ④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年过八旬的冉某共有6个子女,但均相互推诿,不愿担起照顾冉某的责任。冉某便将6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子女承担赡养义务。最终,当地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赡养纠纷,判决各子女轮流赡养。冉某的子女应有的认识是( )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深 ②法律要求我们做的必须去做 ③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 ④孝亲敬长需要国家政策督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崔某与其同伙多次纠集在一起,使用暴力、言语威胁等手段,抢劫未成年人财物,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崔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崔某的事实警示我们( )
①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③公民可以有选择地承担符合自身利益的义务 ④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并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某校就公民义务展开相关探究,以下能支撑“法定义务须履行”这一论点的有( )
①行使权利可激发公民主人翁意识 ②履行义务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更好条件 ③如不履行义务就会受到刑事制裁 ④义务的履行会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八年级学生小李(14岁)骑电动车上学,不仅不戴头盔,而且还随意横穿马路、超速行驶。针对以上行为,如果你是小李的同学,你会告诉他( )
①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责任意识 ②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 ③这是犯罪行为,我们要遵章守法 ④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谢某醉酒驾驶小型轿车,途经某路段时,与同向停在道路右侧和相对方向行驶过来的车辆发生碰撞,造成五人受伤,三车受损的交通事故。最终,谢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谢某应承担行政责任 ②谢某只要承担民事责任 ③谢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④谢某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6.噪声污染一直是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请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噪声困扰,依法维权】
张先生与林女士原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林女士家里有13岁的孩子,由于家长工作较忙,一直对孩子疏于管教。寒假期间,楼下张先生就孩子引发的噪音问题与林女士微信沟通无果。而后林女士突然发现,张先生将沟通聊天记录及自己照片发布在小区微信群中,并辱骂林女士一家。林女士愤愤不平下,购买了“震楼器”,制造出更大噪声。在忍耐了一晚上之后,张先生决定上门解决问题,在争执中林女士砸坏了张先生的手机,随后张先生报警,并将林女士诉至法院。
【维权大讨论】
看到上述案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A:我认为张先生的举动未免小题大做了,林女士孩子在自家家中玩耍是她的权利,她没有义务在家里还要照顾其他人的感受。
同学B:我认为虽然在自己家中玩耍无伤大雅,但是已经构成扰民噪声了,张先生维权无可厚非,小区业主群里发照片才能真正引起对方的重视。
同学C:我的想法是…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1)请运用法律知识对【噪声困扰,依法维权】进行点评
(2)请根据同学AB的讨论,运用权利义务的相关知识,帮助同学C参与讨论。
17.【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王某到银行办理业务,拒扫“场所码”,并大声辱骂银行保安和工作人员。当晚,王某被派出所抓获归案,被行政拘留七日,罚款500元。
材料二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明确对“霸座”等行为的处理方式,旅客可以报警,极大地震慑了违法扰乱乘车秩序者。(霸座,意思是肢体健全者霸占别人座位)。
材料三 2023年3月15日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企业用香精大米冒充泰国香米的行为。
(1)材料一王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哪项权利 请从义务角度分析王某被行政拘留、罚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角度对“霸座”行为进行评析。
(3)根据材料三,作为消费者的你如果买到假冒泰国香米,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D 6.B 7.B 8.A 9.D 10.C
11.C 12.A 13.B 14.B 15.D
16.(1)①“一直对孩子疏于管教”说明了林女士没有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林女士没有履行对孩子的家庭保护
②“与林女士微信沟通无果”说明张先生通过和解的途径维权。
③“张先生将沟通聊天记录及自己照片发布在小区微信群中,并辱骂林女士一家”说明张先生侵害了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
④“砸坏了张先生的手机”说明林女士侵犯了其财产权
⑤“张先生报警,并将林女士诉至法院”说明张先生通过法定程序/诉讼途径维权。
(2)①“林女士孩子在自家中玩耍是她的权利”说法错误,行使权利有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②“林女士孩子在自家中玩耍是她的权利,她没有义务照顾其他人的感受”说法错误,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权利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规定”说明林女士违反了法律相关规定/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张先生维权无可厚非,小区业主群里发照片才能真正引起对方的重视。”说法不完全合理,公民的应该有维权意识,但是应当按照法定程序维权。
17.(1)人格尊严权。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王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1分言之有理即可)
(2)“霸座”的行为是违法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乘客购买车票后享有乘坐座位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不“霸占”他人座位,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法规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权利的实现。
(3)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工商局)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仲裁;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维权;
(4)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以合法的方式。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
第二节 依法履行义务
新知导入
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义务,对公民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公民必须按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的某些行为。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就决不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义务;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
法治观念:
树立正确的义务观;
责任意识:
正确的履行公民基本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 法定义务须履行。
目录
CONTENTS
自学导航
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
3、如何对待权利与义务?
4、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5、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7、法律责任的分类?

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运用经验
(1)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2)列出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被抚养教育的权利
需要父母的照顾陪伴,辛勤付出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需要社会、学校、老师辛勤付出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承担劳动的义务
获得劳动报酬、促进社会发展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有利于校园和谐发展
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视频探究
这份爱经不起等待!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②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
③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
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家在,有家在才有爱,有爱才有所牵挂!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没权利的义务。
知识探究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1)关系的统一
需要
促进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
义务的履行
激发主人翁意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责任。
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权利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探究分享
①男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佳和主动性,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女孩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但这并不是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下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2)主体的统一
①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②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
③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知识探究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3)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①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探究
劳动
受教育
遵守法律
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
财产权
维护国家利益
服兵役
实行计划生育
赡养父母
监督权
平等权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归纳
结合上面两幅图,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①图片一中的人能正确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
②图片二中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③漫画呈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通过对比,我们明白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
探究分享
知识探究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相统一
权利
义务
关系统一: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主体统一: 公民是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履行者
内容统一: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视频探究
返还拾得遗失物,请理直气壮要报酬
①拾得遗失物后,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找失主进行归还。如果失主愿意给予一定的报酬是可以的,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更应该是出于道德和良心的原则。因为拾得遗失物本来就是属于他人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拾到他人遗失的物品应当及时归还,并且不能收取任何报酬。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的,应当迅速报告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或者交送物主;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物主并应当交付遗失物,不得转让、挪用。拾得有报酬的遗失物的,应当向物主提出请求,取得物主同意后领取报酬。”
③拾得遗失物的行为本身是一种道德和法律责任,如果在妥善归还失主的过程中,失主愿意给予一定的报酬,那么这个报酬应该是由失主自行决定,并且不宜过高,更不能成为对归还行为的诱惑或激励。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探究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探究分享
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
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
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安全
依法履行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依照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
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
知识探究
探究分享
①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③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预防违法犯罪。
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图片探究
不赡养老人
非法走私
贩卖毒品
偷税漏税
不让孩子上学
遗弃孩子
实施诈骗
开设赌场
吸食毒品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依照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知识归纳

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拒服兵役影响大
视频探究
探究分享
①拒服兵役,是指入伍后或者已经批准入伍的公民违反兵役法规,拒绝服役而逃离部队,属情节严重的行为。
②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其他军事法规。
③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有些符合服兵役条件的青年由于害怕吃苦等原因,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拒绝或逃避服兵役,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公民依法服兵役有何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阅读感悟
①孝敬、赡养老人既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
②我们要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积极弘扬孝亲敬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虐待、遗弃老人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应承担相应责任。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你有什么感悟?
知识探究
①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
②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其后果?
探究分享
金某违反了刑法,构成了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
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小成的爸爸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应承担行政责任,受到了行政处罚。
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①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分类?
知识探究

四、课堂总结训练
核心金句
知识总结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4、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6、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7、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8、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1、 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是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办理的时间段。纳税人根据2022年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2022年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偷、漏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公民可以自主选择纳税金额
④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充分享受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A
2、2023年2月8日,某县政府发布通报称自愿应征报名入伍的张某豪以无法适应部队工作生活为由拒绝继续履行兵役,依法对其作出两年内不得出境、不得升学、不得办理经商办企业手续等9项处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张某豪的受教育权被侵犯
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张某豪没有依法履行义务
④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告诉我们( )
①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③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④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4、2023年9月18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余华英拐卖儿童罪一案,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警示我们( )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义务必须承担责任
④违反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相统一
违反义务须担责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分类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法定义务需履行
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的原因
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和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作业布置
[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张刚小时候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当了个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就被税务部门评为“先进个体经营户”。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1)张刚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
(2)张刚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3)简要说明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为什么必须履行义务?
(4)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参考答案
(1)张刚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荣誉权。
(2)张刚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受教育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的义务。
(3)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