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草履虫养料、氧气代谢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单细胞生物外界环境废物单细胞生物养料、O2探究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观察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血液、血细胞、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之间的关系 人的毛细血管多细胞生物—血细胞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养料、氧气代谢废物血浆思考:将红细胞直接放进草履虫生存的水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各种血细胞吞噬细胞血浆淋巴液淋巴细胞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多细胞生物—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起始端是盲端(闭合)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补充: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血浆组织细胞各种血细胞吞噬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淋巴细胞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多细胞生物—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起始端是盲端(闭合)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多细胞生物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管:一端封闭(盲端)细胞外液体液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外”是对细胞而言,“内”是对人体而言)(“外”是对细胞而言)( “内”是对人体而言)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多细胞生物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判断题1.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是人体内环境。2. 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是细胞外液。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是排到外界环境的液体与外界相通,为人体外环境××组织液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思考:水泡中的组织液流到哪去了?探究活动:利用箭头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血浆组织液淋巴探究活动:利用箭头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资料1: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浆。资料2:淋巴液是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资料3: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组织液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思考:水泡中的组织液流到哪去了?水泡中的这部分组织液主要是哪里来的?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淋巴液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实战训练 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的成分成 分 含 量(%) 成 分 含 量(%)水 90.7 卵磷脂 0.2血清白蛋白 4.4 胆固醇 0.22血清球蛋白 2.1 Na+ 0.38纤维蛋白原 0.4 K + 0.02氨基酸氮 0.005 Ca2+ 0.01尿素氮 0.012 Mg2+ 0.0035其他非蛋白氮 0.025 Fe 2+ 0.0001葡萄糖 0.08 Cl- 0.36乳酸 0.025 HPO42- 0.01各种脂肪酸 0.38 SO42 - 0.001脂肪 0.14 HCO3- 0.17蛋白质无机盐离子最多血浆、组织液、淋巴成分比较结论: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上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DF.胃蛋白酶消化液,属于外界环境肺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O2CO2外界环境组织液O2血浆思考:组织细胞中O2浓度高还是组织液中O2浓度高?CO2思考:组织细胞中CO2浓度高还是组织液中CO2浓度高?肺泡壁细胞红细胞O2CO2外界环境组织液O2血浆CO2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葡萄糖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的区别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入 。静脉注射,将药物注入 。组织液血浆这两种注射方式,药物分别是如何到全身组织细胞的?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等2.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DCC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C重要知识回顾,准备听写1.内环境又称为?包含?它们分别是什么细胞的直接生活的环境?2.内环境中三大成分之间的结构模型 (画一画)3.体液的概念?体液包含什么?P24.血浆的组成、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组成?P5随堂检测O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葡萄糖和氧气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A.3和4 B.4和5C.7和9 D.7和11D葡毛细血管放入溶液浓度很高的糖水中外界溶液对水的吸引力更大,红细胞失水1.渗透压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放入溶液浓度很低的溶液中红细胞对水的吸引力更大,红细胞吸水1.渗透压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溶质微粒越少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渗透压越低: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思考: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中 的数目。单位体积溶质微粒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物质的量浓度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哪些溶质微粒决定的?思考:向两杯1L的水中,分别加入50g的葡萄糖和50g的蔗糖,两杯溶液浓度相等吗?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2.渗透压大小:影响血浆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蛋白质无机盐无机盐离子中: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Cl-Na+90%以上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的原因分析我长期食用蛋白质含量很低的劣质奶粉,导致组织水肿与生活联系血浆中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ABC蛋白质营养不良(1)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液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血细胞、水、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原尿(尿液:水、无机盐、尿素)(滤过作用:血细胞、蛋白质)(重吸收:葡、水、部分无机盐)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的原因分析组织水肿原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水分渗入组织液(1)蛋白质营养不良(2)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质减少(1)过敏反应(3)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局部组织代谢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较多代谢产物释放到组织液)血浆水分、细胞内液中的水分渗入组织液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组织液渗透压高于正常值,会导致水分滞留于组织液 。①代谢产物增加a.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b.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c.毛细血管壁局部损伤,毛细血管壁破裂或通透性增大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③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d.毛细淋巴管阻塞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的等渗溶液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肌肉注射(打针):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注射的等渗溶液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肌肉注射(打针):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口服药物:药→消化系统→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血浆PH:为7.35~7.45缓冲物质H2CO3/NaHCO3等。2.平衡的维持:3.过程: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正常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稳态 恒定不变,而是 。不是动态平衡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体内细胞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外界环境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32145内环境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 Na+、葡萄糖、氨基酸和 O2 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人内环境的?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与同学讨论下列问题。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2. 代谢废物如尿素如何排出体外?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食物、水和无机盐CO2、O2未被吸收的物质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代谢终产物、CO2O2、营养物质外界环境中的物质食物循环系统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细 胞(尿液)(汗液)CO2废物呼吸系统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运输作用O2内环境ABCDEF完美课堂p3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消化系统Na+、葡萄糖或氨基酸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单层细胞)1层膜1层膜组织液组织液血 浆毛细血管壁细胞(单层细胞)进入血浆穿2层膜组织液组织细胞出血浆穿2层膜进入细胞穿1层膜养料(如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转移途径:消化→吸收→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穿膜层数: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入组织细胞(1)=7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单层细胞)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呼吸系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氧气支气管分支末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