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3节 伴性遗传
第2课时
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1.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遗传
伴性遗传
显性:
隐性:
伴X
伴Y:
显性:
隐性:
多指、并指
白化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色盲、血友病
外耳道多毛症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第一步: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1)判断依据: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2)典型系谱图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第二步:判断显隐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
(2)有中生无为显性。
(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先假设,再推断。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①不需要判断:教材上以出现过的遗传方式,题干中以明确告知遗传方式的。如: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②需要判断:未知的遗传方式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一般不考虑XY同源区段)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常染色体/X染色体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看女病。
上推父亲;
下推儿子。
女病的父或子有正(无病)为非伴性(常染色体)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体/X染色体
显性遗传看男病。
上推母亲;
下推女儿。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男病的母或女有无病为非伴性
常染色体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5种
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
伴Y遗传
第1步
第2步
常隐
伴X隐
女病父子病
女病父子有正
第3步
常显
伴X显
男病母女病
男病母女有正
遗传方式的判断总结
男病女不病,父传子,子传孙
(有中生无)
(无中生有)
隐找女,显找男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隐性遗传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7 8
1 2
3 4
5 6
9
甲病男性
乙病女性
已知Ⅱ6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
甲病为
伴X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非伴X显性
非伴X隐性
7 8
1 2
3 4
5 6
9 10
已知Ⅱ6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
非常染色体显性
一、遗传方式的判断
判断显隐性
代代发病:
可能为显
隔代:
为隐
判断
男女均等:
可能为常
男女不等:
常、性
伴性
男>女:
伴X隐
母病儿必病
女病父必病
伴X显
女>男:
父病女必病
儿病母必病
全男:
伴Y
质遗传:
母系遗传
第四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可能为:
伴X隐
常显、
常隐、
伴X显、
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可能为:
伴X隐
常隐、
可能为:
伴X隐
常显、
常隐、
伴X显、
最可能为
“伴X隐”
可能为:
伴X隐
常显、
常隐、
最可能为
“伴Y”
二、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综合题型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可按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单独考虑每一对基因,然后再自由组合
A
a
B
b
B
A、a位于X非同源区段
(XAXA XAXa XaXa XAY XaY)
A、a位于Y非同源区段
(XX XYA )
A、a位于X和Y同源区段
( XAXA XAXa XaXa XAYA XAYa XaYA XaYa)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讨论:若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和Y同源区段,后代是否表现出伴性遗传现象?
XaXa ╳ XaYA
基因位于X和Y同源区段的遗传会和性别相关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细胞核
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Y染色体
X、Y同源区段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1.判定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中
正反交
方法:
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结果:
正反交结果不同且与母本性状相同,则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2)正反交法
(显隐性未知)
正反交实验
正反交结果一致
常染色体上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X染色体上
且其中之一出现了子代♀显、♂隐
2.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方法:
(2)正反交法
(1)雌隐雄显法
(显隐性已知)
(显隐性未知)
隐性♀
×
显性♂
子代♀♂表现型一致
常染色体上
子代♀显、♂隐
X染色体上
(1)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
XbXb × XBY
亲代
XBXb
XbY
子代
若位于X、Y同源区段:
XbXb
×
XBYB
XBXb
XbYB
显性
显性
显性
隐性
3.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方法:
纯合雌隐雄显杂交法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方法:
纯合雌隐雄显杂交法
例: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是一对伴性遗传的性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用一次杂交实验鉴别这对基因是位于X、Y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
XbXb × XBY
亲代
XBXb
XbY
子代
若位于X、Y同源区段:
XbXb
×
XBYB
XBXb
XbYB
刚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F1自交
P
若位于常染色体上:
bb
BB
F1
Bb
Bb




F2
3B
1bb
刚毛
截毛
XbXb
×
XBYB
XBXb
XbYB
若位于X、Y同源区段:
×
XbXb
XBXb
XBYB
XbYB
刚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4.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同源区段
纯合隐性雌 ×纯合显性雄→F1 (♀ × ♂)→ F2
方法: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例: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是一对伴性遗传的性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用一次杂交实验鉴别这对基因是位于X、Y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方法:
纯合雌隐雄显杂交
F1自交
P
若位于常染色体上:
bb
BB
F1
Bb
Bb




F2
3B
1bb
刚毛
截毛
XbXb
×
XBYB
XBXb
XbYB
若位于X、Y同源区段:
×
XbXb
XBXb
XBYB
XbYB
刚毛
刚毛
刚毛
截毛
三、判断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