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一、种群的概念
判断: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所有鲤鱼
3.一座山上的成年金丝猴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种群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濒危动物保护
有害生物防治
渔业上合理捕捞量
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
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意义: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个体总数
总面积或总体积
思考:是不是种群内个体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
不是;因为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
例:调查华二黄中红花羊蹄甲的密度
逐个计数红花羊蹄甲棵数
华二黄中校园面积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如果是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呢?能数的过来吗?这时候什么办?
采取估算的方法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
黑光灯诱捕法
例:调查华二黄中中某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调查趋光性昆虫
①黑光灯诱捕法
估算法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范围:
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的电光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对于有_______的昆虫,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
趋光性
估算法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
例:调查某片地中某种菊花的种群密度
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样方法
黑光灯诱捕法
调查趋光性昆虫
植物
昆虫卵
蚜虫
跳蝻
探究·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为什么选双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而不是单子叶植物?
2.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地块?
3.取样的关键在于什么?
4.如果所取样本在样方边界线上,我们应该怎样计数?
5.样方多少及大小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阅读课本P5页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②样方法
估算法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1.确定调查对象-双子叶植物
“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难以辨认”而双子叶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双子叶植物网状脉
探究·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单子叶植物叶条形或披针形
②样方法
估算法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制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
样方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取样方法
样方内计数
随机取样
草本:约1m2
灌木:约10m2
乔木:约100m2
一般不少于5个,多一些计数结果更准确
边角上的个体,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关键 核心
2.实验流程
探究·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②样方法
估算法
方形地形
长条形地形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样方法
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步骤:取样→计数→求平均值  
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密度( )
样方1m2 1 2 3 4 5
株数(株/m2)
密度 4
7
6
4
7
5.6株/m2
10m
10m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
样方法
例:调查华二黄中麻雀的密度
标记重捕法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范围小的动物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黑光灯诱捕法
调查趋光性昆虫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标记重捕法
例:调查华二黄中麻雀的密度,调查范围2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只麻雀,第二次捕获6只,其中有标记麻雀3只,请估算其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标记重捕法
例:调查华二黄中麻雀的密度,调查范围2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只麻雀,第二次捕获6只,其中有标记麻雀3只,请估算其种群密度。
总数
初捕标记数
=
重捕数
重捕中标记数
估算总数:10只
估算种群密度:5只/hm2
总数
X初捕标记数
=
重捕数
重捕中标记数
×
×
a.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c.标志物要不易脱落;
d.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e.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注意事项:
估算法
③标记重捕法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偏大
1、标记物脱落
4、被标记个体部分死亡
3、标记物太醒目,导致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
5、重捕时间太短,初捕个体未充分融入;
6、标记物过于明显,使其第二次捕捉时更易被捕到。
③标记重捕法
估算法
思考:以下情况会导致估算的数值要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
偏小
2、标记物使动物受惊吓,从而不易被捕到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总数
X初捕标记数
=
重捕数
重捕中标记数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范围小的动物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黑光灯诱捕法
调查趋光性昆虫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数量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在 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的比值即 。
单位时间
新产生(或死亡)
个体总数
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意义: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大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变小
1.概念:
在 内 的个体数占 的
即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
迁入(迁出)
该种群个体总数
比值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迁入率与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变大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变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2.意义:
3.举例:
春运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迁入率与迁出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思考1:为什么可以通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A
B
C
——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性别比例
思考2:性别比例为什么会影响种群密度?
影响出生率
3.与实践的联系: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雌 :雄≈1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雌:雄>1)
种群出生率下降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思考3:请你用关键词和箭头绘制各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图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思考3:请你用箭头表示各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直接决定
影响
影响
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