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宪法主要内容,认识国家基本制度,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形成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2.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理解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理解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阅读教材P3-10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
自主学习
01
03
02
04
05
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和做法?(P4)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5-6)
如何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p8)
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p9-10)
党和宪法法律的关系?(P5)
06
阅读P3上方《宪法序言》
思考:宪法序言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宪法序言】
一九一 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推翻压迫、取得革命胜利,才能让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01
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01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
站起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富起来
强起来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制定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成立各类、各级国家机关,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各项权利。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时间:
1954年9月20日,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p3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性质
地位
根本宗旨
根本组织原则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民主集中制
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1.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5)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必须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
领导人民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依宪、依法执政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具有某国国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和人民的敌人)
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政治性概念,与敌人相对。
法律概念
人民
公民
敌人
公民≠人民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
人民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1.1.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宪法》第六条
1.1.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大,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群众性
组织和其他
组织形式参加国家
管理;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文教、卫生、科研组织,实现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
通过居委会、村委会实现对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1.1.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在第一章的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纲
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生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被评为“最佳提案”。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学生们陆续修改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2016年3月1日,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到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提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目的
要求中学生如何做
尊重和保障人权




请你思考:重要通知保障我们什么权利呢?
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和受教育的权利等。
2.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
1.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p8第2行)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p9第1行)
3.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请说说其表现。
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具有广泛性。
4、 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特点)
①主体
广泛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②内容
广泛
既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广泛性
西方总是以“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西方国家天天把“自由、民主、人权”挂在嘴边,以此作为武器来攻击中国,可笑的是,西方国家真实存在着人权问题。
2021年,西方国家污蔑中国政府在新疆犯下所谓“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反复污蔑抹黑新疆存在所谓“强制劳动”现象,试图以疆制华、打压中国企业,企图分裂中国,却无视自己的种种罪行。
美国的历史就是从侵略和扩张开始的,美国自建国以来,通过屠杀、驱赶、强制同化等手段,系统性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和基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试图从肉体和文化上消灭这一群体。时至今日印第安人仍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美国政府曾授权发动1500多场战争,攻击并洗劫印第安人,成为世界上对土著人发动最多战争的国家。
现在,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2023年1月15日,一名美国56岁的女子在公交车上无端多次刺向一名18岁亚裔女孩的头部。2022年,美国有1176人死于警察执法,平均每天3.2人,创下2013年有记录以来新高。其中,非裔美国人或拉丁裔社区的人死亡占比最高,最终被判刑的警察则只占比1%。
思考:为了反驳西方污蔑中国的人权谬论,你能否用事实举例,列举出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例子?
30
人权写入宪法
养老、医疗保障
保障公民权利
开展就业再培训
实施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例
立法要求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p7)
执法要求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8)
司法要求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8)
法治教育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p8)
5.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监察要求
(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p8)
脱贫攻坚战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脱贫攻坚行动是实现人权的最显著标志。
拓展空间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中国的减贫行动——
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P9)
思考: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
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
其次,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你希望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最大的人权
要求
人民幸福生活
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
主体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