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课时教学课件(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课时教学课件(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目 录
CONTENTS
01
知识脉络
02
基础梳理
03
互动探究
04
课时导读
01
03
课时训练
05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课时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程标准
(2022) 1.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核心素养 1.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领导作用。(政治认同)2.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法治观念)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 。
第一课时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宪法
领导地位
2.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根本制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      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最大优势
协调各方
4.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    、带头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司法
守法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这是我国宪法的    原则。
2.宪法确认我国的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   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
基本
国家性质
经济
4.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   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      ,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6.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   。
政治
基本权利
人民
1.       是最大的人权。
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 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    。
3.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    、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    、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   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
外国人
群体
人身权利
劳动权
立法
5.行政机关在   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6.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7.   机关、    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执法
审判
检察
8.国家加强法治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
   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宣传教育
守法
知识点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知识点2 宪法如何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例 1 (2022·贵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是其中两条。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要弘扬建党精神,续写百年辉煌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②正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要坚持人民至上,③正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错误。①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变式训练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图片中的措施符合这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是(  )
①精准扶贫  ②改善民生 ③开办农家书屋 ④小微企业融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易错提醒
1.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第二,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2.权力和权利的区别。
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在任何社会,都有一定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权力往往跟人民联系在一起。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权利是相对义务而存在的。权利往往跟公民联系在一起。
例2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从践行我国的宪法原则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
A.明确人民当家作主 B.共同繁荣
C.尊重和保障人权 D.共同富裕
C
【解析】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题干中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相符;B、D不属于宪法原则,排除。
【答案】C
变式训练2 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费用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个人免费接种,这说明 (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③免费接种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④生命权、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贵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对中国共产党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要依宪行政 ②多数服从少数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准则 ③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2.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体体现在(  )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下列属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的有(  )
①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 ②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
D
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④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1·南京)我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实行民主集中制 B.消除绝对贫困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坚持改革开放
C
5.无户口的人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为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依法登记户口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随着该意见的颁布实施,全国数以万计的无户口人员获得了户口。这(  )
①表明我国政府重视公民的权利,保障基本人权 ②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 ③表明国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有助于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展义务教育  提供免费午餐  开办农家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材料二 2021年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根据白皮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全面保障人权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我国是如何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①总体要求: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要
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
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②尊重和保
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
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
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
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要严格规范公正文
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④监察机
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
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审判机
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
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⑥国家加强法治宣传
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
权理想变为现实。(共29张PPT)
目 录
CONTENTS
01
互动探究
02
课时训练
03
时事小讲堂②
04
基础梳理
01
03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二课时 加强宪法监督
1.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       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二课时 加强宪法监督
一、监督权力行使
宪法监督制度
2.宪法规定,          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      和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各级人大
宪法实施
监督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      。
2.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二、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意识
息息相关
4.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   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      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      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5.认同宪法。我们要      并      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      和      。
了解
领会
参与
理解
认同
信服
尊崇
6.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   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   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7.宪法的生命在于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       。
遵守
运用
自觉抵制
实施
实施
知识点1 为 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例 1 (2022·安徽)2021年7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宪法卫士”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徽省大中小学开展这一行动,有利于学生 (  )
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法定职责 ②了解宪法知识,理解宪法内涵 ③增强宪法意识,自觉捍卫宪法尊严 ④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解析】开展“宪法卫士”2021年行动计划有利于学生了解宪法知识,理解宪法内涵;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自觉捍卫宪法尊严;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②③④正确。中学生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①错误。
【答案】D
变式训练1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  )
A.法律监督制度 B.人大监督制度
C.人民群众监督制度 D.宪法监督制度
D
知识点2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3)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例2 (2022·江西)教育部连续8年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连续6届组织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微视频征集、法治实践、演讲等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旨在 (  )
A.规范权力运行,扩大公民权利
B.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C.完善宪法内容,保障宪法实施
D.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
【解析】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B正确。公民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扩大,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完善宪法内容,保障宪法实施,C不符合;宪法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是一般法律的立法依据,D错误。
【答案】B
变式训练2  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不随意停车”为主题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如下表),受到各方好评。这一活动告诉我们作为公民(  )
A
发现 调查 建议
观察到身边人会随意停车,随地乱放车辆、乱占车位等 研究政策,实施调查,了解情况,做好记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报告
①应培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意识 ②要积极关心时事,依法行使监督权 ③应对乱停乱放的行为进行处罚 ④有对国家机关提出建议的权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 (  )
A.最高人民法院  B.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
2.(2021·邵阳)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其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宪法精神,中学生应该 (  )
①监督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②严格执行宪法,崇尚宪法权威 ③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精神 ④宣传宪法精神,反对违宪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3.(2021·荆州)习近平强调:“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全国共有 3 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多个长廊有机嵌入宪法法治元素。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有利于人民(  )
①学习宪法,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②认同宪法,理解宪法的价值在于监督公权力 ③了解宪法,知道宪法的规定具有具体性特点 ④践行宪法,把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某校开展了“宪法在我心中”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我们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宪法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这些同学应该 (  )
①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精神 ②把学习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 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5.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以下做法属于践行宪法的是 (  )
A.小辉在公交车上发现有小偷正在行窃,他假装没有看见
B.县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明明提醒父母珍惜权利,积极参加
C.安安放假出去游玩,他在景区刻上“到此一游”
D.为了考出理想的成绩,小文在英语考试中偷偷翻书
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东省某校开展“宪法进校园活动”,在学校中开展“宪法晨读”“宪法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让宪法走近青少年,深入人心。
(1)美好生活始于宪法,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填空。
①宪法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 
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漫画
寓意 ①           ②               ③         
①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②认同宪法,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时事小讲堂 ②
时事聚焦
2021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围绕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民法典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发现需要修改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 372件,督促有关方面及时予以纠正。
探究示范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2.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请你思考
1.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合宪性审查工作说明了什么?
2.各部门应该如何对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宪法至上的理念,依据宪法规定,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各部门应秉持宪法至上的理念,积极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合宪性审查建议,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以上材料及问题启示我们要增强哪些意识。
4.有人疑惑:“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也要遵守宪法吗?”请你解答疑惑。
增强宪法意识和监督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行使民主权利。
宪法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党的意志、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必须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共27张PPT)
目 录
CONTENTS
01
互动探究
02
课时训练
03
时事小讲堂①
04
基础梳理
01
03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   负责,受    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         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二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设置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
人民
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通过设置      ,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的原则。”
国家机构 
民主集中制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      ;如果被滥用,则会      ,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      的笼子。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      ,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二、规范权力运行
造福于民
滋生腐败
制度
公民权利
4.国家权力必须在   和   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5.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不得懈怠、推诿。
6.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    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     。
7.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法无授权不可为。
宪法
法律
履行职责
法定
违法行为
法定职责必须为
知识点1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例 1 漫画《边界》告诉我们 (  )                               ①行使权力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③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 ④有权不能任性,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D
《边界》
【解析】漫画《边界》告诉我们,要规范权力的运行,行使权力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有权不能任性,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变式训练1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这两部法律要求法官和检察官勤勉尽责、清正廉明,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表明 (  )
①我国旨在大力推进民主立法 ②我国通过立法规范司法行为 ③我国规范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④我国落实宪法核心价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
知识点2 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例2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①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②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 ④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②④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未涉及民主集中制。
【答案】C
变式训练2 国务院每年在完成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后,都会听取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并进行修改,直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这表明我国国家机构 (  )
A.依据法律授权行使权力 B.不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C.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C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包某在担任某地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期间,不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致使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期存在违规建设养殖场、扩建塑料制品加工项目问题。日前,包某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这说明 (  )
①法定职责必须为 ②法无授权不可为 ③行使权力可以不用承担责任 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2021·恩施)12月4日,小明准备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宪法宣传周”展览活动,下面是他在活动前梳理和制作的知识结构图。请你帮他填充完整 (  )
A
A.①宪法 ②人民 ③民主集中制 B.①法律 ②公民 ③社会公示制
C.①法律 ②人民 ③社会听证制 D.①宪法 ②公民 ③民意反映制
3.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体现了(  )
A.宪法的主要内容  B.宪法的指导思想
C.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D.宪法的根本原则
C
4.(2021·温州)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这一规定体现宪法 (  )
A.尊重保障人权 B.制定程序严格
C.规范权力运行 D.规定国家性质
C
5.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随着各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陆续产生,在人民大会堂连续响起庄严的宪法宣誓声。这是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场举行规模庞大的集体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民都通过电视镜头目睹了整个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 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用和行使 ③履行宪法赋予的责任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
不得懈怠、推诿责任 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勇于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国家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运行。某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响应号召,开展了以“规范权力运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行动吧!
【宣传有方】同学们打算在学校开展“规范权力运行”活动。
(1)请你设计两种宣传形式。
形式:主题班会、手抄报等。
(2)通过学习宣传,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法律观念。请你谈谈规范权力运行的理由。
【我思我悟】同学们来到当地政府,看到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就职宣誓。
(3)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
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必须加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
【我思我悟】同学们来到当地政府,看到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就职宣誓。
(3)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样做?
(3)因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权力必须在
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时事小讲堂 ①
时事聚焦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7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北京携手张家口作为主办城市尽锐出战、全力投入,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紧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探究示范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你思考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是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
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优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共30张PPT)
目 录
CONTENTS
01
知识脉络
02
基础梳理
03
互动探究
04
课时导读
01
03
课时训练
05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一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课程标准
(2022) 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核心素养 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法治观念)
1.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第一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国家机构
2.我国宪法是       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    、     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和人民
根本法 
最根本
最重要
依宪治国
4.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行为准则
1.宪法是国家的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      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   、 的问题。
3.宪法具有      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       和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根本法
最高
全局性
根本性
最高
立法基础
立法依据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    。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严格
基础 
宪法
知识点1 为什么说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1)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3)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例 1 (2022·北部湾)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因为宪法(  )
①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是根据其他法律来制定的 ④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A
【解析】依据教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答案】A
变式训练1 宪法的修改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宪法修改前,民众对修改内容的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占83%;增设国家监察委员会,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占77%;调整充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占64%……在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下,宪法最终修改结果与上述民众的期待内容高度吻合。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 (  )
B
①宪法调整充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修改内容与民众的期待高度吻合,说明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原则,说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④民众普遍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体现了宪法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法律地位是怎样体现的?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例2 下列关于宪法、刑法、民法典之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
B
A B C D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据此判断,B正确反映了宪法、刑法、民法典之间的关系;A图表明刑法是宪法和民法典的母法,错误;C把刑法、宪法、民法典并列起来,错误;D错误地把它们的关系表示成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错误。
【答案】B
变式训练2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上材料说明 (  )
A.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
B.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与基础
C.宪法制定与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柳州)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21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依法撤销、纠正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法规、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因为我国宪法(  )
A.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C.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
2.(2021·大庆)以下是宪法第五条的部分内容,该内容说明
( )
B
第五条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③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里特别提到“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因为(  )
A.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其他法律不同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其他法律不同 
D.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B
4.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这是因为(  )
①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③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 ④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5.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上述材料表明(  )
A.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A
二、非选择题
6.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与宪法有关的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我设计黑板报】第一组同学准备出一期宣传宪法的黑板报。
板报标题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栏目一 宪法的构成
栏目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栏目三
(1)请设计栏目三的小标题,并写出栏目二的具体内容。
栏目三标题示例一:增强宪法意识 示例二:宪法具
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示例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写出其中一点,或其他与宪法相关的内容亦可)
栏目二内容:第一,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
最重要的问题。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任何公民、
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第三,宪法的制定和
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我写广播稿】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了解到: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该组同学准备以“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为标题写一篇校园广播稿。请你帮他们完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
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①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②宪法保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确认我国的
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
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
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③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
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