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3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文化考试语 文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七道大题30个小题,共120分。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四、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Ⅰ(每小题2分,共24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瞥见(piē) 校对(xiào) 嫉妒(jì) 股肱之臣(gōng)B. 伛偻(yū) 笨拙(zhuō) 酗酒(xù) 相濡以沫(rǔ)C. 付梓(zǐ) 殷红(yān) 挟制(xié) 有恃无恐(shì)D. 粗糙(cāo) 端倪(nì) 粳米(jīng) 妄自菲薄(fēi)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浮躁 点辍 亲合力 戛然而止B. 熨帖 徜徉 俱乐部 通货膨胀C. 俨然 藉贯 哈蜜瓜 各行其是D. 教诲 钦佩 养植业 迫不急待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工作人员的现场检测下,这些伪劣产品现出________。②空气、食物和水是维持生命所________的。③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一直________到现在。A. 原形 必须 留传 B. 原型 必须 流传C. 原型 必需 留传 D. 原形 必需 流传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学习能够再上一层楼,真是无所不为。B. 这个博物馆各类珍品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C. 程砚秋在京剧旦角中独树一帜,以“程腔”闻名于世。D. 清王朝正是在自命不凡、墨守成规中走向衰亡的。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有了自信,我们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百折不挠,朝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迈进。B.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就在于找到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先进理论的指引、广大人民的响应。C. 今天下午放学后做值日是四五两组。D.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15国道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的“中国最美公路”的榜单。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我校开设了茶艺、插花等超过10余门美育二课堂。C. 在班委会改选时,经过演讲、投票等环节,小明成功被当选为团支部书记。D. 怀着恐惧的心情,他担心惩罚会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7. 下面几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②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③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④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⑤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⑥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A. ②④⑤①③⑥ B. ②④①③⑤⑥ C. ⑤③⑥②④① D. ②④①⑤③⑥8. 对下列四个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双关)B.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比喻)C.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反问)D. 在风的怂恿下,香雪不再害怕了,她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拟人)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促织》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选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B. 古代男子20岁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叫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C.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D.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沈致远。10.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匪女之为美 B. 赢粮而景从 C. 思厥先祖父 D. 虽有槁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①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②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①蕤(ruí):草木花下垂的样子,代指花。②嫋嫋(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1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芊蔚何青青”形容兰草和杜若叶子茂盛,以衬托其花色之美。中间用一“何”字,表现了诗人喜爱与赞赏之情。B. “幽独空林色”高度赞美兰草和杜若的秀色超群,“幽独”二字暗含了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C. “朱蕤冒紫茎”对兰草和杜若的花、茎进行细致地描绘,不但写出了它们的风姿,更突出了其花簇纷披的情态。D.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非常工整。1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主要运用比兴手法,通过着力赞美兰草和杜若压倒群芳的风姿,比喻诗人自己出众的才华。B. 后四句直抒胸臆,诗人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C. 第五句中“迟迟”二字表现了由夏入秋,白日渐短的微妙变化;第六句中“嫋嫋”二字则形容秋风微微吹拂的具体情态,十分形象传神。D. 此诗的特点是托物感怀,寄意遥深。二、单项选择Ⅱ(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桃子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水果。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野生蔷薇科李属桃亚属的物种分布在全国各地。西北有甘肃桃、新疆桃,华北有山桃,西南有光核桃……桃树家族的子孙遍布中华大地。在距今8000~9000年的湖南临澧胡家屋场和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出土过桃核。说明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关注到这类植物的果实了。不过,最初的桃子皮薄味苦。我们的祖先最初喜欢桃子,可能只是觉得这些植物的花好看而已。《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桃花的形象。而桃字的本义——兆春之木,也说明古人更关注的是桃花而非桃子。在桃的不同变种中,毛桃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一种,之后演化出了硬肉桃,然后又出现了蜜桃和水蜜桃。桃的老祖宗毛桃的模样,基本可以参照今天庭院中用于花卉观赏的碧桃所结出的果实——只有薄薄的果肉,不堪食用。植物学老师最喜欢桃子。桃的花朵和果实都是最标准的范例,可以帮助植物学老师讲解清楚植物的基本结构。在桃花上,典型的植物花朵特征一应俱全。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重要结构一个都不少。花萼一般比花瓣要小,它们长在花朵的最外侧,就像缩小版的花瓣,通常是绿色的。在花朵开放之前,它们会包裹住整个花蕾,起到保护套的作用,当花朵开放之后,萼片就退居次要地位了。桃花的花瓣,在不同品种间有很大的变化——野生品种只有五片粉红色的花瓣;而很多栽培观赏品种,加倍之后的花瓣,让桃花显得丰满许多但是也失去了贡献甜美果实的能力。桃子还是一个标准的真果——最外层长满了绒毛的薄皮是外果皮,中间丰满多汁的果肉是中果皮,硬硬的桃核外皮则是内果皮。三层果皮既有共同的任务,分工又不尽相同。当种子依然是幼嫩状态时,内果皮还不够坚硬,外果皮和中果皮都处于青涩状态,又苦又涩的滋味可以避免动物来破坏种子。当果实成熟时,内果皮已经足以对抗动物的牙齿和肠胃,这时外果皮和中果皮就变了一个模样,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壁开始降解。动物抵挡不住熟透了的桃子的诱惑,啃食果实的同时,自然就帮桃子传播了种子。桃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能占据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因为甜美多汁的果实,而且是因为桃子已经成为一个与“长寿”紧密联结的符号。但在古代中国,桃子在水果中的地位并不高。这不仅是因为原始的桃子并不好吃,更关键的问题是,桃子不适于储存,薄薄的表皮和多汁的果肉很难抵挡微生物的侵袭。在《神农本草经》中只记载了“桃核仁”和“桃花”,并没有关于“桃子果肉”作用的论述。不仅如此,还把“桃花”和“桃仁”都列为下品,只是与“打虫辟邪”之类的用途有关,和延年益寿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是现在,不管是桃子本身还是流行的桃子酵素,都没有被认定的特殊保健效能。“桃子”与“长寿”联系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中,但在此书记述中并没有说吃了桃子就能长生不老。但不管怎样,桃子还是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最终成为了代表长寿的文化符号之一。油桃是什么桃?关于油桃的记述,最早出现在《齐民要术》中。在后来的《群芳谱》和《广群芳谱》中将其记载为“李桃”,注释为“其皮光滑如李,一名光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油桃是经过突变选育出现的品种或变种。桃果实的有毛基因(G)与无毛基因(g)是一对等位基因,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普通带毛的桃子,它们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纯合体GG和杂合体Gg,而油桃的基因型则是gg。油桃只是“长毛”基因出现问题的突变体。有趣的是,不管是在自然界还是在栽培品种中,并没有从无毛突变为有毛的逆向突变行为出现。油桃无毛,减少了食用时的麻烦,稍加清洗就可以大快朵颐了。树木的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种是食心虫,主要出现在桃子和杏这样的水果上。它们的幼虫会啃食桃核,但从果实的表面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些虫子会不会带来健康风险呢?通常来说并不会。因为藏身于果实中,这些虫子都不需要产生有毒物质来防身,所以即便吃下去也不会中毒或是有什么奇怪的反应。但是,开了口的桃子可能会成为其他动物的藏身之所,比如说有些蜈蚣会藏身在这些孔洞中。当然,在现代种植条件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吃桃子注意检查一下就好。(选自《科学世界》2022年第8期,有删改)13. 根据原文有关我国最初桃子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的祖先最初喜欢桃子是因为桃花好看。B.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关注到桃的果实了。C. 作者根据桃字的本义,认为古人更关注的是桃树的花。D. 最初的桃子皮薄味苦不好吃。14. 有关桃可以帮助植物学老师讲解清楚植物的基本结构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在植物学上,桃的花朵和果实都是最标准的范例。B. 典型的植物花朵特征和重要结构,桃花一应俱全。C. 在花朵开放之前,花瓣会包裹住整个花蕾,起到保护套的作用。D. 桃子的三层果皮,既有共同的任务,又有不尽相同的分工。15. 原文中有关“桃子与长寿”的说法,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桃子已经成为一个与“长寿”紧密联接的符号。B. 古代中国,桃子在水果中地位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原始的桃子不好吃。C. 《神农本草经》认为“桃花”和“桃仁”只是与“打虫辟邪”之类的用途有关。D. 吃桃子能长生不老的说法是从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开始的。16.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水蜜桃可能是从油桃演化而来。B. 想知道古代毛桃的模样,看看今天碧桃的果实就行了。C. 藏身于桃子内部的食心虫一般无毒。D. 表面完好的桃子,其内部有可能存在食心虫的幼虫在悄悄啃食桃核。三、单项选择Ⅲ(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17.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致天下之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 西举巴、蜀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D.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在赂秦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明智而忠信 B. 弃甲曳兵而走C.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9. 下列各组中,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 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以与诸侯争斗。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以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成为一体。C. 蒙故业,因遗策 覆盖已有的基业,凭借前代的策略。D. 追亡逐北 (一路)向北,追击逃亡的败兵。20. 对《过秦论》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朝兴亡的史论名篇,分上下两篇,由东汉洛阳人贾谊所作。B. 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贾谊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攻守之势异”。C. 全文贯穿着充沛的气势。这是借助铺陈夸张的辞赋手法和言意不尽的比兴手法来表现的。D. 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量和感染力。四、(每空1分,共4分)21. 填空。(1)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____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4)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五、应用文写作(6分)22. 按要求写一则招领启事。3月20日王斌在市康佳羽毛球馆打球时,捡到一个红色手提包,内有现金800元,贵宾卡2张,银行卡若干张。请你以王斌的名义写一张招领启事。(200字以内)六、阅读(26、29题各2分,27、28题各3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茶馆里的共享经济张丰在成都,传统茶馆与现在的坝坝茶,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开放空间,而不是关起门来做生意,它们是一种共享经济。你坐在任何一家茶馆喝茶,都会碰到过来掏耳朵的。他们摇动手中的工具,有的会喊一声“掏耳朵”,有的并不喊,但是成都人都知道他们的行当。他们路过你身边时,看到你有点儿兴趣,就会停下来问你,但绝不会纠缠。还有过来卖零食和水果的,常见的是煮花生,夏天还有毛豆。在郊县或者古镇上,则会卖刚采摘的瓜果蔬菜。小贩们都会很自然地走进茶馆,就像这茶馆是他们开的一样。有一个细节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茶馆的老板,会对他们进行驱赶或者面露不悦之色。茶馆老板大概都有这样的心思:自己是开门做生意的,来的都是客;再说,这些小贩的服务,能够让自己的客人更开心,这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这些小贩,有时候也会停下来喝茶,成为茶客。这两年流行“共享经济”的提法,其实茶馆就是和谐的共享平台。以前在一家茶馆喝茶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要三两水饺,后来才知道茶馆老板根本不煮水饺,他是去隔壁小餐馆买的,而送餐过来的小伙子,也是隔壁餐馆的。他们有空的时候,会一起打麻将,大家在生意上也就相互帮忙。这样的茶馆,更像一个平台,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生意,而茶馆在这种开发中,也会变得更加热闹。这是相互体谅,也是互帮互助。其实这种商业形态在成都也不是茶馆所独有的。一些火锅店里会有表演,戏院里会有卖零食的,庙会就是更大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在那里摆摊卖东西。2021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成都成为全国第一个大搞“地摊经济”的城市。这是普通人的一种谋生手段,人们对此都抱着宽容的态度。在茶馆里,你还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细节:人群中冒出一两个擦皮鞋的,一般是大爷大妈,喊一声“擦孩(鞋)子”。他们擦一次皮鞋只要一两块钱,即便是生意好的一天,也不过挣几十块钱——对收入较低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一家人一天的饭钱。在一个好的社会,人们能够互利互惠,给低收入者活下去的空间。这样的社会不仅是温情的,也更安全。我见过一个动人的场景,在成都一家百货商场一楼的咖啡馆门口,有一位太婆,她一边喊着“擦皮孩(鞋)儿”,一边走进店里。在茶馆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咖啡馆里却显得非常突兀。太婆也知道这一点,她怯生生的,就像做了一件理亏的事。但是,不管是店员还是顾客,没有谁觉得异样。这就是老成都茶馆吹过来的风。这是成都常见的市井细节。(选自《读者》2022年第24期,有删改)23. 文章第一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4. 成都茶馆为什么会允许小商贩进店做生意?25.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26. 整体阅读,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茶馆里卖零食和水果、火锅店里表演、庙会里摆地摊等都属于共享经济。B. 一个好的社会,能够给低收入者活下去的空间,并让他们体会到温情和安全。这是作者对老成都茶馆文化的肯定。C. 文中提到“以前在一家茶馆喝茶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要三两水饺”,作者意在表达成都的茶馆与餐馆没有什么两样。D. 成都茶馆里的共享经济体现了人们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社会风尚。七、写作(60分)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机密★启用前2023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文化考试语 文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七道大题30个小题,共120分。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四、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Ⅰ(每小题2分,共24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12题答案】【答案】11. D 12. B二、单项选择Ⅱ(每小题2分,共8分)【13~16题答案】【答案】13. A 14. C15. D 16. A三、单项选择Ⅲ(每小题2分,共8分)【17~20题答案】【答案】17. C 18. B19. B 20. D四、(每空1分,共4分)【21题答案】【答案】 ①.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③. 无以至千里 ④. 雨雪霏霏五、应用文写作(6分)【22题答案】【答案】例文:招领启事本人于3月20日在市康佳羽毛球馆打球时,捡到一个手提包,内有现金、贵宾卡和银行卡等物,请失主前来认领。联系电话:×××××××××××。联系人:王斌2024年×月×日六、阅读(26、29题各2分,27、28题各3分,共10分)【23~26题答案】【答案】23. 文章的第一段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传统茶馆与现在的坝坝茶进行比较,突出了它们的共同点。这种对比强调了开放空间和共享经济的概念,为后续的论述打下了基础。24. ①开门做生意,来的都是客;小商贩的服务,能够让自己的客人更开心。②相互体谅、互帮互助。③互利互惠,小商贩也是潜在的茶客。25. ①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场景。画线句记叙一位擦鞋太婆走进咖啡馆揽客,没人觉得异样。②“没有谁觉得异样”这个细节展示了成都人对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包容态度,展现了成都的市井文化和风土人情。③“老成都茶馆吹过来的风”寓意着成都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保持其生命力,即使是在现代的咖啡馆里,也能见到传统文化的影子。26. C七、写作(60分)【27题答案】【答案】例文:品故事清流,涌生命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划着生命楫桨,泛舟于时代的汪洋,那些编织在记忆里的好故事,犹若清流激荡胸中,过往峥嵘与前途展望经纬交汇,生命源头的活水翻涌不绝。何为“好的故事”?那是千般寻觅的珍贵瞬间,是万丈深情的温暖浇铸;它诚于真实,美于情节,惊于启迪;可以是理性的追问,也可以是情感的流露。好的故事可以属于个人的体验,为个体所爱抚、念想和品读;也可以极其恢宏广大,引民族凝望,唤人类追忆。好的故事不拘于形式与内容上的条条框框,它反映已然发生的客观事实,又承托起我们对于人间真情的告白、对于理想人格的追索,成为记忆里的一枚温煦的钤印。好的故事,是我们心灵触动的源头,是我们匆匆赶路时肩上最温暖的行囊。“旧日回不去的光阴,欢喜与疼痛,那是你曾经努力活过的痕迹。”试想奋斗在高压环境下的广大“城市打工人”,于他们而言,童年的一场雨、家乡的一出戏、亲人的一句叮咛,这些简单质朴的美好瞬间,往往是最好的抚慰与修饰。好的故事在记忆里流光溢彩,成为我们迎接风雨的精神底气,也让人生变得华美悠长,让我们善于感动,善于理解与共情,而非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麻木僵硬、冷若冰霜。好的故事,为民族文化注入涌动血液,为千秋伟业打造精神的深厚根基。“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一个奋力开拓、并力向前的伟大民族不能没有其“根”——民族之“根”,便是历史熔铸而成的故事典籍。五四薪火点燃青年雄志,建党伟业闪耀红星之光,改革开放的春风托起人间奇迹,一代代中国人以踏实笃定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豪迈,为我们留下无数彪炳史册、熠熠生辉的民族故事,我们为之惊叹不已,为之热泪盈眶——我们以青春回应感动,是志愿红,是守护蓝,是天使白,是每一个滚烫顽强的生命,每一个平凡而不凡的我们。然而,那些试图用偏狭的认知否定美好、用激进的观点抨击正义、用自卑的眼光虚无历史的人,又做何番思考?又是何种意图?有人鼓吹“革命故事血腥暴力”,有人鼓吹“人文关怀不复存在”,有人鼓吹“只有外国的月亮圆”,我们必须警惕这些狭隘观念对于“好故事”的冲击和破坏。我们承认辩证思维,但否认一概批驳;我们承认兼收并蓄,但否认民族虚无。只有以理性的思考还原历史、明确立场,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那些好故事,奏响个体生命与伟大时代的主和弦。品故事清流,涌生命活水,好的故事里自有馨香无尽、回音万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