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1份视频)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1份视频)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
问题探讨
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苘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kg。
讨论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带来哪些变化?
②大豆的根会吸收土壤的水和无机盐,使土壤的水和无机盐减少;
①大豆根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土壤中CO2的含量;
③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固氮,会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④死亡和脱落的大豆根,会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讨论2.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①大豆与稗草、苘麻、鸭趾草
②大豆与大豆蚜
③大豆与根瘤菌
种间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思考:何谓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生态系统有何组分和营养结构?
讨论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决定了哪些生物可以在这里生存,生物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江西生物组 东东老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
2.对几个典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归纳概括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4.尝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几种典型的生态系统。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产者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无机盐等
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CO2等
CO2
荒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沼泽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如一块腐木、一个池塘、一片草地/森林、一块农田、一条河流等。
个体
种群
群落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
相互作用
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最大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态瓶
生态系统的结构
睡莲
荷花
讨论1.两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尝试通过他们的营养方式和作用,对它们进行分类。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
荒漠生态系统 柠条、地锦、胡枝子、 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蒿 蝗虫、蝼蛄、叶蛾、土蜂 姬蜂、步甲、园蛛、蜈蚣 真菌、细菌、放线菌
池塘生态系统 栅藻、团藻、水草 草履虫、水蚤、田螺、草鱼 青鱼、黑鱼 细菌、真菌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等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思考·讨论
讨论2.在上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外还存在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
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
讨论3.每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荒漠生态系统 柠条、地锦、胡枝子、 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蒿 蝗虫、蝼蛄、叶蛾、土蜂 姬蜂、步甲、园蛛、蜈蚣 真菌、细菌、放线菌 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等
池塘生态系统 栅藻、团藻、水草 草履虫、水蚤、田螺、草鱼 青鱼、黑鱼 细菌、真菌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排遗物等获得。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思考·讨论
讨论5.参照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组分3
组分1
组分2
输入
输出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输入
非生物环境
能量输出
生态系统的组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排遗物等获得。
讨论4.将上述生物按照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归类,并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性动物等。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producer)
消费者
(consumer)
分解者
(decomposer)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组成成分 举例 作用 地位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P50,完成以下表格
分解者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必备成分
②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
③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气压等
①无机物:H2O、CO2、O2、无机盐等
作用:
地位: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种类: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O2 + H2O 有机物+ O2
光能
CO2 + H2O 有机物
化学能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②化能自养型:
①光能自养型: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
作用:
地位:
种类:
绿色植物(主要)、蓝细菌、光合细菌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产者
思考:所有的植物(不含叶绿素营寄生的菟丝子、食虫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生态系统最活跃部分
②寄生生物:菟丝子、病毒、寄生菌
③食虫性植物:捕蝇草、猪笼草
①绝大部分动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
①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②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作用:
地位:
种类:
菟丝子:不含叶绿素
食虫植物捕猎其实是在给自己施肥
消费者
思考: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秃鹫
蜣螂(屎壳郎)
蚯蚓
哪种方式干草分解得更快呢?
细菌、真菌分解
羊体内分解
生态系统必需的关键部分
②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蜣螂、秃鹫等
①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作用:
地位:
种类:
屎壳郎
蚯蚓
秃鹫
猪笼草
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
大肠杆菌
消费者:捕食昆虫
消费者:生活在肠道中
分解者:生物在腐烂有机体中
注意
①腐生是生物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从无生命有机体(动物尸体、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
②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分解者
思考:用箭头和文字等绘制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联系的图解并注明相关原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遗体、排遗物
呼吸作用
摄食
光合/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残枝败叶、遗体
呼吸作用
加快物质循环
关键成分
基石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生产者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无机盐等
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CO2等
CO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