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三课时)(共31张PPT1份视频)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三课时)(共31张PPT1份视频)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2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三课时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目标
01
02
03
针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某一需求,尝试提出初步的基因工程构想,完成初步设计。
(科学探究)
结合实例,采用文字和图示方式说明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科学思维)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等观念理解PCR技术的过程、原理、条件等(生命观念)
学习目标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前提
核心
关键
保证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农杆菌转化法(植物)、显微注射法(动物) 、 感受态细胞转化法(微生物);
分子检测:是否插入、转录、翻译
个体水平: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强度等。
温故知新: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
实验原理
材料用具
实验步骤
DNA体外扩增的原理
DNA片段电泳鉴定原理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一、实验原理
(一)DNA体外扩增的原理:
①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PCR仪实质上就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一次PCR一般要经历30次循环。
②PCR扩增DNA片段还利用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
PCR 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变性
90 C
延伸
72 C
退火
50 C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一、实验原理
电泳鉴定原理
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
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像等有关。
(一)DNA体外扩增的原理: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二、材料用具
(一)仪器:
PCR仪
微量离心管
电泳装置
微量移液器
自动控温,实现DNA的扩增
实际上是进行PCR反应的场所
用于向微量离心管转移PCR配方中的液体
包括电泳仪、电泳槽等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二、材料用具
(二)材料:
①4种脱氧核苷酸等量混合液、2种引物、TaqDNA聚合酶、模板DNA、扩增缓冲液、无菌水。
③PCR反应体系的配方(见教材)
②电泳缓冲液、凝胶载样缓冲液、琼脂糖和核酸染料等。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二、材料用具
三点提醒
在PCR过程中实际加入的为dNTP(即dATP、dGTP、dTTP、dCTP),既可作为合成DNA子链的原料,又可为DNA的合成提供能量。
引物既可以是DNA单链,也可以为RNA单链。细胞内的DNA进行复制时,也需要引物,一般为RNA片段;PCR引物一般为DNA片段。
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1
2
3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三、实验步骤
(一)DNA片段扩增的具体过程:
1
2
3
移液:用微量移液器按照PCR反应体系配方或PCR试剂盒的说明书,在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各组分。
离心:待所有组分都加入后,盖严离心管的盖子,将微量离心管放入离心机里,离心约10s,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的底部(提高反应速率)。
扩增:参照下表的参数,设置好PCR仪的循环程序。将装有反应液的微量离心管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三、实验步骤
(二)PCR扩增产物电泳鉴定的具体过程:
制备凝胶
电泳缓冲液配制琼脂糖溶液,一般配制质量体积比0.8%~1.2%的琼脂糖溶液。在沸水浴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稍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混匀。
将温热的琼脂糖溶液迅速倒入模具,并插入合适大小的梳子,以形成加样孔。
待凝胶溶液完全凝固,小心拔出梳子,取出凝胶放入电泳槽内。
进行电泳
将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1mm为宜。
扩增得到的PCR产物与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混合,再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缓慢注入凝胶的加样孔内。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
接通电源,根据电泳槽阳极至阴极之间的距离来设定电压,一般为1~5V/cm。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
观察鉴定
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
①融化:
②倒模:
③凝固:
①加液:
②加样:
③电泳: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三、实验步骤
(二)DNA片段的电泳鉴定: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四、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05
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该实验所需材料可以直接从公司购买,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储存。使用前,将所需试剂从冰箱拿出,放在冰块上缓慢融化。
在向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组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
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戴好一次性手套。
PCR扩增不能随意加大试剂用量。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问题1: 你是否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以在紫外灯下直接观察到DNA条带的分布及粗细程度来评价扩增的结果。
该片段大小约为750bp。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验
问题2: 你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是几条条带?如果不止一条条带,请分析产生这个结果的可能原因?
未出现扩增条带可能的原因有:
①TaqDNA聚合酶失活;
②引物出现质量问题;
③变性时温度低,变性时间短
④Mg2+浓度过低
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可能的原因有:
①引物特异性不强或容易聚合成二聚体
②复性时的温度过低
③DNA聚合酶的浓度过高
④模板DNA出现污染
⑤Mg2+浓度过高
 实战训练 
1.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 bp之间
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实战训练 
2.下列有关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B.待测样品中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凝胶的浓度等都会影响DNA在电泳中的迁移速率
C.进行电泳时,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移动
D.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A.该 DNA 最可能是线状 DNA 分子
B.两种限制酶在该 DNA 上各有两个酶切位点
C.限制酶 R1与 R2的切点最短相距约 200 bp
D.限制酶 R1与 R2的切点最长相距约 800 bp
 实战训练 
3.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利用识别两种不同序列的限制酶(R1和 R2)处理某 DNA,进行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课堂小结: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⑴获取目的基因
人工合成
利用PCR
从基因文库
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
⑷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是否插入、转录、翻译
 实战训练 
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能实现对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大量复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需要用到引物、脱氧核苷酸、解旋酶等B.复性是为了使解旋后的两条链恢复双螺旋结构C.PCR的产物通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鉴定D.为激活相应酶,PCR反应缓冲液中需加入Mg2+
 实战训练 
5.抗原检测阴性但临床仍然高度怀疑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医生会建议做核酸检测。该检测实际采用的技术是 RT-PCR,病毒刺突蛋白编码序列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为该PCR 分 别设计了引物 A ( 5’-CC C.TGTATGGGGTTCTAA - 3') 和 引物B(5'-ACG…ACT①TTA②CTGGTGCAG-3'),已知引物 A 中 ATG 对应起始密码子,引物B中 TTA 对应终止密码子,标记基因可以插入刺突蛋白编码序列的首端或末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取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后直接进行 PCR 扩增以节省出报告时间B.若标记基因需要插入引物B的①或②位置中,则应选择②位置C.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PCR 后的产物,电泳结束后可在凝胶上直接观察到相应条带D.为避免杂菌污染,PCR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干热灭菌
 实战训练 
6.氢键广泛存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它的存在,影响到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中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不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脱氧核苷酸链之间氢键的断裂一定会引起其所在DNA携带遗传信息改变C.在多聚酶链式反应的退火和复性过程中,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D.氨基酸之间氢键断裂,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其结构决定的功能
 实战训练 
7.γ射线照射大豆,筛选出纯合突变体甲,将其与野生型大豆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获得 F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双亲及 F 植株的基因组进行 PCR 扩增,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γ射线照射可提高大豆基因突变频率B.杂交成功获得的 F 植株有 3、4、7、9C.突变体甲自交获得的 F 植株有 3 种D.获得的 F 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不变
 实战训练 
8.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和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限制酶对应切点一定能切开。两种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图中同一DNA片段得到6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图1中X代表的碱基对数为4500,Y是限制酶A的酶切位点C.电泳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等有关D.设计引物从图1中完整DNA片段中扩增出完整X,至少需要3次PCR
 实战训练 
9.DNA测序时,先将待测单链DNA模板、引物、有关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N代表A、T、C、G,能提供能量并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均加入4个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ddGTP、ddATP、ddCTP、ddTTP)。不同于dNTP的是,ddNTP的五碳糖的3位不含羟基。在DNA合成时ddNTP随机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并终止DNA的延伸,从而形成不同长度的一系列终止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链。下图是DNA测序时得到含放射性标记的子代DNA的电泳图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体系中的引物为单链,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B.ddNTP终止子链延伸,其原理可能是其五碳糖的3'位不含羟基,无法连接新的脱氧核苷酸C.图中加入ddCTP的一组中,可以形成3种长度的子链D.图中子代DNA的碱基序列是5'-GATCCGAAT-3'
 实战训练 
10.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1(SMN1)突变引起,SMA 在胎儿发育期常常不表现出结构畸形,出生后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具有严重的致死性。现有一对正常夫妻,生出一个 SMA 男孩(染色体组成为 XXY)后他们进行了基因检测,电泳结果如图(正常基因一条带,致病基因为另一不同的条带,不考虑 XY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SMA的致病原因是SMN1 基因碱基的缺失引起的基因突变C.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或父亲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SMA 遗传病可以通过 B超检查等产前诊断进行治疗
 实战训练 
11.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部分成员Ⅰ1、Ⅰ2、Ⅱ1和Ⅱ2的DNA经限制酶MspI酶切,产生不同的片段,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个体Ⅱ2与一杂合个体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B.个体Ⅱ3是隐性纯合体,只有19kb探针杂交条带C.个体Ⅱ4可能为纯合体且有1个探针杂交条带D.个体Ⅰ1、Ⅰ2再生出一个孩子和个体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3/4
 实战训练 
12.以下关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在生物体的细胞内完成的B.基因表达载体中只有启动子才能驱动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C.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密码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D.基因表达载体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实战训练 
13.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中,常常使用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探针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进行标记的已知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为了获得B链作探针,可应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应选择的引物种类是( )
A.引物1与引物2 B.引物3与引物4C.引物2与引物3 D.引物1与引物4
 实战训练 
14.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 bp之间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实战训练 
15.PCR引物的3'端为结合模板DNA的关键,5'端无严格限制,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点等序列,dNTP是DNA合成的原料,还可供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环节所需的温度比上一个环节的低B.引物的设计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C.耐高温Taq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D.1个循环后,子代DNA双链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