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关于登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同样是登高,杜甫又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慨叹呢?01知人论世填写杜甫资料卡片字 自称诗风 所处年代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沉郁顿挫少陵野老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6-29岁游齐赵,30岁归东都。19岁,游晋。20岁,游吴越,24岁,自吴越归东都。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之前先天元年712杜甫出生青少年时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安定富足开元六年718七岁,始作诗文14岁开始壮游25岁举进士,不第33岁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34岁,再游齐﹑鲁。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35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40岁,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36岁,参加科举落第。李林甫操纵,野无遗贤37-39岁,干谒求汲引,不得41岁,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43岁,进封西岳赋,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44岁,十月授河西尉,不就。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11月安史之乱现实主义特点已经成为主体,沉郁顿挫的诗风也初步确立《兵车行》是标志着杜甫现实主义创作起点的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得官后探家时在奉先所写,可作为长安十年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45岁,避难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偶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流亡、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46-47岁,身陷长安,后逃奔肃宗行在凤翔,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获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48岁,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弃官携家逃难,于年底到达成都。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漂泊西南与流浪江汉时期48—59岁乾元二年759,春,卜居西郭浣花里,得严武等相助,于浣花溪建草堂,过上一段难得的安定生活,此后,他曾避乱至梓州、阆州,回到成都后,入严武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任节度参谋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这十年是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最高峰,是他的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江南又逢李龟年》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杜甫其人(712—770)放荡赵齐间,裘马颇轻狂。代表作《望岳》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认识到统治者腐朽。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漂泊西南时期(49岁-去世)好友严武扶持于成都营造了草堂,写了240多首诗。杜甫人生四时期安史之乱结束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四年,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严武病逝,失去依靠,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夔州。765年卜居西郭浣花里,因得严武相助,过上一段难得安定的生活。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享年五十九岁。770年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并写下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767年写作背景03诵读感悟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自读悟情zhǔ杜甫zhuó下面三首背景音乐,你觉得哪首比较合适?请你选取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录制《登高》原创朗诵音频。音频一音频二音频三04文本研读《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王国维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思考:为什么用“啸”而不用“啼”?“啸”——郦道元《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岳飞《满江红》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啼”——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悲中有壮,悲中有愤秋风是凛冽的,使人感到非常冷。身冷心更冷。风急正如诗人现在的处境,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孤苦的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天高听到猿的哀鸣,使人内心非常悲凉。猿啸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清”“白”冷色调,突出环境的肃杀凄凉。又写出壮阔宏大的背景。渚清沙白鸟在天地间盘旋,形单影只,写尽孤独哀伤。鸟飞回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特写镜头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主观感受)意境凄凉清冷苍凉俯仰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捕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把“落木”改成“落叶”,行不行?为什么?相比较“落叶”,“落木”更加沉重,木给人干枯之感,树叶早已没有生命,颜色是枯黄衰败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何况是无边无际的落叶从空中飘零,营造出更加悲凉的氛围。这样自然让人联想到诗人飘零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对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生命短暂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壮志未酬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绵邈。意境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思考: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中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离乡万里、时值悲秋、作客他乡、长久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事悲八重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年事已高,漂泊在外,人生艰难,壮志难酬。“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更多是遗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05思考探究沉郁顿挫“顿挫”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人们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晚年的诗歌风格,那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沉郁:1.内容深广: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广阔。宏大萧瑟的秋景图+忧愤深沉的感情2.意境雄浑壮阔3.感情深沉厚重顿挫:1.章法严谨整齐,错落有致。2.结构上的回环照应。3.音节上的铿锵洪亮。沉郁顿挫诗风顿挫②错落有致:首联与颈联,颔联与尾联的写景与记叙关联紧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 应对 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对应对 应这种章法结构使诗歌的描写与叙述、景物与情感相互照应,相互映衬,从而使写景更具针对性、情感性,叙述更具回应性、形象性,全诗的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性也更加鲜明、突出,魅力无限。顿挫(1)章法严谨整齐,错落有致。①严谨整齐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景景中含情记叙叙中有情②错落有致:首联与颈联,颔联与尾联的写景与记叙关联紧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 应对 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对应对 应这种章法结构使诗歌的描写与叙述、景物与情感相互照应,相互映衬,从而使写景更具针对性、情感性,叙述更具回应性、形象性,全诗的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性也更加鲜明、突出,魅力无限。(2)结构上的回环照应。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一三句相承写山景二四句相承写江景登高五七句相承写悲苦六八句相承写多病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写情,由“悲秋” 而及“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3)音节上的铿锵洪亮。前人评《登高》对仗艺术:“七言律入句皆对, 首句仍复用韵,初唐人以创此格,至老杜始为精密耳”(许印芳《律髓辑要》)。前三联对仗工稳,无须多说。尾联亦用对仗,可谓难哉!尾联“不觉为对句”细味之,声律上的精细微妙,自出机杼,独具一格。“繁霜鬓”“浊酒杯”对之甚工;“艰难苦恨” 四字,恰为阴阳。上去四声,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潦倒”“新停”四字,仄平交错,有为叠韵,声调悠扬意蕴绵长。《登高》一诗,无论是节奏、声韵,还是对仗,产生的音乐美臻于化境令人叹为观止。七律本有音律协和的特点,《登高》的音律调配,可令人体味诗人困苦惆怅的心境,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缅怀诗人活动六你穿越回了大唐,得遇李白和杜甫。同为唐朝大诗人,李白如此浪漫,杜甫如此写实。如果要你选一个人做你的人生导师,为你解惑,你更愿意选谁呢?(请对李白、杜甫做出比较后进行选择,注意结合诗歌内容、时代背景和精神品质来写100字的小片段,思路清晰,文笔优美。时间5分钟.)我的人生导师是子美。历经磨难而衷心不改,饱受煎熬而精神独立。安史之乱的烽烟、身陷囹圄的困顿、漂泊西南的孤独、幼子夭折的刺痛都不曾改变你的本色——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您的诗歌就是你踪迹的记录、灵魂的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不尽你的博爱与赤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诉不完你的心酸和苍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道不完你的担忧和悲愤。人生如朝露,精神永流传。坚守本色,成就人生。子美,你是永远的丰碑,是我永远的精神导师。我的人生导师是太白。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万千变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诗。——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少年的你,遍访青山绿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布衣的你,傲视封建王侯,“手持一枝菊,调笑两千石”;傲气的你,最终选择与清风为伴,与日月为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遗世孤立、追求自由,这是你;嫉恶如仇、轻财好义,也是你;志达高远、仁义治道,还是你。太白,你是永远的灯塔,是我永远的精神导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