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禹州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专题考试理综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河南省禹州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专题考试理综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届高三下期专题考试(1)
理科综合
考生注意: (2024.03.05 下午 2:20-4:50)
1.本套试题共计 20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答题卡上,并将
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Al 27 Fe 56 Zn 65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其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反映了蜾蠃和螟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物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2.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细菌数量的影响”,将每道菜分为 3 盘,一盘取
样冷藏,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用公筷,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 X上可采用平板划线法
B.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准确判断细菌的种类
C.配制的培养基需经湿热灭菌后调整 pH,冷却后倒平板
D.固体培养基 X 对菜品中的细菌没有选择性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3. 某地稻作区采用垄稻沟蟹(即垄上种植水稻、垄间的沟养蟹)式进行稻田养蟹。如图为
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A.河蟹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放养河蟹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稻作区的能量传递效率
C.稻作区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其属于生产者
D.若现实载蟹量高于理论载蟹量会使稻区退化,主要违背了整体原理
4.DNA测序时,先将待测单链 DNA 模板、引物、有关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
N代表 A、T、C、G,能提供能量并作为 DNA复制的原料)均加入 4个试管中,再分别加
入一定量的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ddNTP(ddGTP、ddATP、ddCTP、ddTTP)。不同于 dNTP
的是,ddNTP的五碳糖的 3位不含羟基。在 DNA合成时 ddNTP随机与 dNTP竞争核苷酸
链延长位点,并终止 DNA的延伸,从而形成不同长度的一系列终止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的 DNA链。下图是 DNA测序时得到含放射性标记的子代 DNA的电泳图谱。下列相关说
法错误的是
A.反应体系中的引物为单链,DNA聚合酶从引物的 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
B.ddNTP终止子链延伸,其原理可能是其五碳糖的 3'位不含羟基,无法连接新的脱氧核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2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苷酸
C.图中加入 ddCTP的一组中,可以形成 3种长度的子链
D.图中子代 DNA的碱基序列是 5'-GATCCGAAT-3'
5.下表为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涉及的部分操作流程,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课题 操作流程
A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与记

B 果酒的制作 取新鲜葡萄→清水冲洗→去掉枝梗→榨汁并装人发酵瓶
→盖上瓶盖→定时排气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 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根尖放在水滴中漂洗→将根尖弄
丝分裂 碎→染色→盖上盖玻片
D 验证酶的专一性 分别加人等量的蔗糖和淀粉溶液→均加入等量淀粉酶溶
液→均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观察
6.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MT具有抗盐胁迫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探究MT抗盐胁迫的作用
原理,以植物幼苗、一定浓度的 NaCl溶液、不同浓度的MT溶液(如“MT50”表示MT浓度
为 50mg/L)和植物培养液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用的植物培养液必须是含植物所需全部营养的完全培养液
B.浓度为 100mg/L的MT对植物抗一定浓度 NaCl盐胁迫作用效果最好
C.实验过程中净光合速率降低是因为光合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增加
D.实验结果说明,高浓度的MT会抑制植物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3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7.化学在新技术、新材料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G新材料氮化镓、砷化镓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相比于燃煤发电,光伏发电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可控核聚变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其理想燃料来源为 3He, 3He的质子数为 3
D.“北斗卫星”授时系统的“星载铷钟”含铷元素,其单质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的同系物既是环状化合物,又是芳香族化合物
B.有机物C3H6一定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麦芽糖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D.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9.七叶亭是一种植物抗菌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存在 2种官能团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2molBr2
D.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NaOH
10.一种新型锌-乙炔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工作时,该电池左右室中 KOH 的质量均保持不
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M极的电势比 N极的高
B.左室溶液 pH增大,右室溶液 pH减小
C .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 2e 2OH ZnO H2O
D.每转移 4 mol e ,左室中溶液质量减少 68 g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4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11.对下列各组实验所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
有色布
A 向放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通入氯气 氯气有漂白性
条褪色
充分加热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冷却后取固体少 产生蓝 说明铁被硫氧化至
B
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滴入K3Fe(CN)6 色沉淀 Fe (Ⅱ)
铜丝恢
灼烧铜丝至其表面变黑、灼热,伸入盛有某有机 该有机物中可能有
C 复亮红
物的试管中 醇羟基或羧基

向KBrO3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然后通入少量 下层呈
D 氧化性:Cl2>Br2
Cl2,充分振荡,静置 橙色
12.瓜环[n](n=5,6,7,8…)是一种具有大杯空腔、两端开口的化合物(结构如图),在分子
开关、催化剂、药物载体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瓜环[n]可由 和 HCHO在一定
条件下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5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A.合成瓜环的两种单体中分别含有酰胺基和醛基
B. 分子间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氢键
C.生成瓜环[n]的反应中,有 π键断裂
D.合成 1mol瓜环[7]时,有 7mol水生成
13.常温下,将0.1mol L 1NaOH溶液缓慢滴入 20.00mL0.1mol L 1次磷酸 H3PO2 溶液中,
溶液 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 OH H2PO2 H2O
B.A点~C 点过程中,由水电离出的 c H 逐渐增大
C A . 点存在守恒关系: c H c H3PO2 c OH c H2PO 2
D.B 点存在守恒关系: c H2PO2 c Na
二、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
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4.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A.静电力常量 k的单位是 kg m3 A 2 s 4
B.自感系数 L的单位是Ω s
C.磁通量 的单位是N m A 1
D.普朗克常量 h的单位是 J s
15.一不可伸长的细线套在两光滑且大小不计的定滑轮上,质量为 m的圆环穿过细线,如
图所示。若 AC段竖直,BC段水平,AC长度等于 BC长度,重力加速度为 g,细线始终有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6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张力作用,现施加一作用力 F使圆环保持静止状态,则力 F的最小值为
A 2. mg B.mg C. 2 mg D.2mg
2
16.一物体从坐标原点竖直向上抛出,运动过程中受大小恒定的阻力,则该物体的 x t图像
可大致表示为
A. B.
C. D.
17.某款伸展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它由一电极和可伸缩柱极体组成,可在非接触
状态下实现力电转换。电极通过电阻接地处理,当复合柱极体拉伸时,弹性体和柱极体粒子
发生形变,改变了电极上的感应电荷量,并通过电阻器产生电流。在拉伸复合柱极体的过程

A.电流自右向左流经电阻 R B.柱极体与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将减小
C.柱极体内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不变 D.柱极体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将增大
18.一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边界如图中虚线所示,a b
为半圆,ac、bd与直径 ab共线,ac间的距离等于半圆的半径。一束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q>0)的粒子,在纸面内从 c点垂直于 ac射入磁场,这些粒子具有各种速率。不计粒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运动时间为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7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7 m 5 m 4 m 3 m
A. 6qB B. 4qB C. 3qB D. 2qB
19.如图所示是某水域的剖面图,A、B两区域最大水深分别为 hA、hB,点 O处于两部分水面
分界线上,M和 N分别是处在 A、B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若 t=0时刻 M点从平衡位置向
上振动,N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形成以 M、N点为波源向左、右传播的水波(可看作简
谐横波),两波源振动频率均为 2Hz,其波速跟水深关系为 v gh,式中 h为两区域水的最
大深度。当 t=1s时,O点开始向上振动。已知A、B区域水波的振幅均为 5cm,水深 hB 1.6m,O、
M间距离为 3m,O、N间距离为 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 : hB 9 :16
B.A、B两区域水波的波长之比为 4:3
C.t=1.5s时,O点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D.t=2.5s后,MN之间存在 10个振幅为 10cm的点
20.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转轴O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
(可视为质点)相连,小球套在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直杆上。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为 h,直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OA OC,B为 AC的中点,OB等于弹簧原长。小球从 A处由
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处的速度为 v1,并刚好能到达C处。若在C点给小球一个沿斜杆向上
的初速度 v0,小球经过 B点时的速度为 v2,并刚好能到达 A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8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A 3.可以求出小球与直杆的动摩擦因数为
3
1
B 2.小球从 A到 B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为 mv
2 1
C. v1 v2
D. v0 2 gh
21.在平面内有一传动装置,如图所示传送带MN上在 O点处固定一竖直光滑绝缘细杆,
细杆可与传送带MN一起随着传动装置水平移动,两个小球 a、b套在杆上,小球 a质量 m,
电量为 q q 0 ;小球 b质量3m,不带电。初始时 a球在杆的最靠近 O端,且 a、b球相
距 L。现让传动装置以v0向右匀速运动,整个装置位于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
强磁场中。a、b球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过程中电荷量不发生转移,设光滑绝
缘细杆足够长,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 a、b俩球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qBLv.小球 a、b第一次碰撞前,小球 a沿杆方向的速度为 0
m
B.小球 a、b第一次碰撞前,洛伦兹力对 a球做功为 qBLv0
C qBLv qBLv.小球 a、b第一次碰撞后,沿杆方向的速度分别为 0 、 0
2m 2m
L
D.小球 a、b第一次碰撞后至第二次碰前经历的时间为 v0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共 174分。(说明:物理部分为第 22~26 题,共 62分;
化学部分为第 27~30题,共 58分;生物部分为第 31~35题,共 54分)
2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为 m的滑块左右两
端各有一个挡光宽度为 D的遮光板,两遮光板中心的距离为 L,如图乙所示。主要实验步骤
如下: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9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遮光板 1、2
经过光电传感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 t1、 t2 ,由此可知,遮光板 2经过光电传感器时的速度
为 ,当满足 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用题中已知字母表示);
(2)挂上质量为m0 的钩码,将滑块由光电传感器右侧某处释放,记录遮光板 1、2的挡光
时间;
(3)更换不同数量的钩码,多次记录遮光板 1,2的挡光时间;
1 1
(4)将钩码的总重力记为滑块受到的合力 F,作出滑块的合力 F与 2 2 的图像,该图
t2 t1
像为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若该图像的斜率为 (用题中已知字母表示),
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成立。
23.现要测量一个满偏电流 Ig 50μA的表头内阻并改装成量程为0.6mA和3mA的电流表。
实验仪器如下:电源E(电动势为3V),电流表(量程10mA,内阻1Ω),滑动变阻器
0 2000Ω ,表头,开关,导线。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先闭合开关,再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A的示数为9.0mA,表头G的示数如图乙
所示,则流过G的电流是 μA,表头内阻 rg Ω。
(2)将表头改装成量程为0.6mA和3mA的电流表,设计改装方式如图丙。A、B、C是改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0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装后的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A是正接线柱。则R1的阻值为 Ω;R2的阻值为
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某同学为了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
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 O点射
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 A、B两个光点,读出 O、A间的距离为 24.0cm,A、B间
的距离为 6.0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上表面的距离d1 9.0cm,玻璃砖厚度d2 4.0cm。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求:
(ⅰ)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的正弦值;
(ⅱ)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25.如图,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直导轨平行放置,导轨间距为 L,两导轨及其所构成的平
面均与水平面成 角,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
为 B.现将质量均为m的金属棒 a、b垂直导轨放置,每根金属棒接入导轨之间的电阻均为 R。
运动过程中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始终未滑出导轨,导轨电阻忽略不计,
重力加速度为 g。
(1)先保持棒b静止,将棒 a由静止释放,求棒 a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v0;
(2)在(1)问中,当棒 a匀速运动时,再将棒b由静止释放,求释放瞬间棒b的加速度大
小a0;
(3)在(2)问中,从棒b释放瞬间开始计时,经过时间 t0 ,两棒恰好达到相同的速度 v,
求速度v的大小,以及时间 t0 内棒 a相对于棒b运动的距离 x。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1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26.如图所示,光滑轨道 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弧形轨道的高度为 h,半径为 R且R h,
该段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小于 5°,其水平部分与木板 B上表面齐平。木板 B质量为 m,紧靠
轨道 A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在 B的右侧放着若干滑块(视为质点),滑块的质量均为 m,
编号依次为 1、2,3,4、…, n n 。质量为3m的滑块 C(视为质点)置于轨道 A的
1
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到木板 B上。C与 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 C、B刚达到共
8
速时,木板 B恰好与滑块 1发生第 1次弹性碰撞。经过一段时间,C、B再次刚达到共速时,
木板 B恰好与滑块 1发生第 2次弹性碰撞,依次类推;最终滑块 C恰好没从长板 B上滑落。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滑块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求:
(1)滑块 C在弧形轨道最低点时,受到轨道 A的支持力大小;
(2)滑块 C在弧形轨道上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受轨道 A的弹力的冲量大小(结果可保
留 以及根号);
(3)开始时,木板 B的右端与滑块 n之间的距离 s。
27.检验甲醛用银 Ferrozine法灵敏度较高。测定原理为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 Ag,产
生的 Ag与 Fe3+定量反应生成 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
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类比此原理设计如图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
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氮化镁与水剧烈反应放出 NH3;毛细管内径不超过 1mm。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 NH3的原因是 。
(2)B中装有硝酸银溶液,仪器 B的名称为 。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2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 K1、K2,打开 K3,打开 ,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
瓶中,当观察到 B中 ,停止通入 NH3。
(4)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产物中有一种正盐,其化学方程式为 。
(5)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 B,打开 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 1L室内空气,关
闭 K1;后续操作是 ;再重复上述操作 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 。
②向上述 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 pH=1,再加入足量 Fe2(SO4)3溶液,
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 562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
成 1.12mgFe2+,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 mg·L 1。
28.银器、银质首饰等是生活中常见物品。某小组以废定影液[主要成分为 Na3[Ag(S2O3)2]
制备 A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银位于周期表第 5周期第 I B族,基态银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提高“焙烧”中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条)。
(3)“酸溶”中可以适当加热,提高反应速率,但是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会降低,其主要原因可
能是 。
(4)25°C,滤液 2的 pH 7(填“>”“<”或“=”)。
(5)“沉银 1”发生的反应为 2[Ag(S2O3)2]3- (aq)+S2-(aq) Ag S(s)+4S O2 2 2 3 (aq),平衡常数
K= 。
已知:Ksp(Ag2S)≈1.0×10-50,Ag+ (aq)+ 2S O2 2 3 (aq) [ Ag(S2O3)2]3- (aq),K 稳≈1.0×10l3(K
稳表示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6)采用电化学原理提纯银和处理银首饰(粗银含铜、锌和金等杂质)。
①工业上,用电解法提纯银,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 c(AgNO3)会 (填“ 增
大”“减小”或“不变”)。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3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②生活中银器、银首饰变暗的原因是银与空气接触时硫化氢和氧气参与反应,生成黑色 Ag2S。
恢复方法是:将变暗的银首饰等浸入盛装饱和食盐水的铝盆一段时间,银首饰“光亮如初”,
其原理是: 2Al+3Ag2S+6H2O=2Al(OH)3 +6Ag+3H2S↑,正极的反应式为 。
29.甲烷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甲烷催化重整技术可制备很多化工品和能源品。回答
下列问题: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写出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
式 。
(2)一种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转化催化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 C H C 0 O H C O C C
键能 kJ mol 1 413 497 462 351 348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该催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有研究团队认为甲烷催化制甲酸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历程中除制得甲酸外,还可得到的副产品为 。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4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②已知上述步骤Ⅱ反应的ΔH 0。一定温度下,向10L恒容密闭钢瓶中充入1molCH4 g 和
1molH2O g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步骤Ⅱ的反应。10min 末达到平衡,测得钢瓶中H2O g
的物质的量为0.8mol。0 1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 v CO2 。改变条件重复
实验,测得CH4 的平衡转化率 α 与温度 T 和压强 p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
T2 (填“>”“<”或“=”)。
(4)已知CaO s CO2 g CaCO3 s ΔH 178.8kJ mol 1。500℃时,CH4 与水蒸气重整制
氢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有:CH4 g H2O g CO g 3H2 g 、
CO g H2O g H2 g CO2 g ,实际生产中可向重整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多孔CaO,
理由是 。在m和 n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CH4 g H2O g CO g 3H2 g
E
的阿伦尼乌斯经验公式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已知阿伦尼乌斯经验公式Rlnk a c (E
T a

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 C为常数),m和 n两种催化剂中对该反应催化效果较高的
是 。用 m作催化剂时,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kJ mol 1。
30.有机化合物 J是一种高效、低副作用的新型调脂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
条件省略。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5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已知:① ;
②B→C经过多步反应,C中含有醛基;
③R NO Fe,HCl2 R NH
N
2
aN O2 ,H 2SO 4 R OH。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为了保证合成过程的精准,B→C要经过多步反应,而不
是采取一步氧化,请你推测原因 。
(2)F中的所含的含氧官能团有 (填名称)。J的分子式为 。
(3)C→D发生醛基和氨基的脱水反应,生成碳氮双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4)G→H的反应类型为 。
(5)任写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a.除苯环外无其他环
b.能使溴水褪色
c.含—NO2
d. 1H NM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有 5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6)写出由 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化合物 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需使用题目所给的信息)。
31.(10分)罗氏沼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研究者利用 RNA 干扰技术降低了罗氏沼虾 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借此探索了影响罗氏沼
虾生长速度的相关因素。
(1)RNA干扰的基本原理是向细胞中导入 COX2基因的反义基因,经转录后产生的 RNA能与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6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COX2mR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从而阻止该基因的 过程,降低该基因表达水
平。
(2)研究者给罗氏沼虾导入 COX2基因的反义基因后,检测了其有氧呼吸中催化 ATP大量合
成的 X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利用 COX2基因(见图甲)和 P1噬菌体载体(见图
乙)构建 COX2基因的反义基因(见图丙),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 BglⅡ
(A↓GATCT)、EcoRI(G↓AATTC)和 Sau3AI(↓GATC)。
①X酶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 上。
②构建 COX2基因的反义基因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
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并且能够 。构建 COX2基因的反义
基因载体应选用 和 两种限制酶。
③罗氏沼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大量的 ATP提供能量,根据图中结果推
测,导入 COX2基因的反义 RNA后,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将变慢,原因是导入 COX2基因
的反义 RNA 后, 。
(3)为检测 COX2基因的反义基因导入是否成功,用放射性标记的 COX2基因作为探针分别检
测转基因罗氏沼虾的 DNA和 RNA,均出现杂交带,是否可以说明 COX2基因的反义基因成
功导入受体细胞并转录出相应 mRNA (填“是”或“否”),理由是 。
32.(12分)群落交错区亦称生态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是指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该
区域往往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较高。现对长白山森林北坡群落交错区进行调查。
(1)在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靴雉、昆虫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7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上表反映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生物有明显的 现象,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动物
丰富度较高,是因为 。研究戴胜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 ,群落中每
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
(2)研究人员调查了北坡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月见草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月见草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 ,月见草的种
内斗争 1972年较 1975年 (填“强”或“弱”),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
(填“高于”或“低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
(3)长白山交错区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
是 J/(cm2·a)]。据图分析:图中 A表示 。完成 D过程的能量转化主要依赖的细
胞结构是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J/(cm2·a)。
33.(10分)2019年 1月 24日,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登上中国期刊《国家科学评
论》封面,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利用这项技术可批量生产实验用疾病模型
猴。如图是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8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1)大批量培育体细胞克隆猴需要先获得卵母细胞,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要对母猴进
行 处理,处理方法是 。
(2)研究人员将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前,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进行了短暂处理,灭活的
仙台病毒所起的作用是 。这一步骤比将体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要好,原因
是 。
(3)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形成重组细胞后,需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Kdm4d 等物质进行
融合激活处理,使其发育成克隆胚胎。Kdm4d等物质的作用是 。
(4)克隆胚胎发育到 时,可进行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对受体的要求是 。
与普通实验用猴子相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批量生产实验用疾病模型猴的优点有: 。
34.(11分)紫粒小麦和糯小麦都是特殊种质类型,有较高营养和综合品质价值。了解紫粒
和糯性的遗传关系,有助于结合紫粒小麦和糯小麦的优势,有效创造紫糯小麦新种质。已知
小麦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控制小麦籽粒颜色和糯性的基因均位
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以紫粒非糯小麦甲与红粒糯小麦乙为材料,通过正反杂
交,分析籽粒颜色和糯性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性状 P(♀×♂) F1 F2 F3
小麦甲×小麦乙 紫粒 紫粒 紫粒∶红粒≈9∶7
籽粒颜色
小麦乙×小麦甲 红粒 紫粒 紫粒∶红粒≈9∶7
小麦甲×小麦乙 — 非糯∶糯≈63∶1
糯性
小麦乙×小麦甲 — 非糯∶糯≈63∶1
注∶表格中“—”表示未进行数据统计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小麦种皮中的紫色素决定着籽粒颜色,种皮是由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籽粒
颜色理论分离比延迟至 F3出现。据表分析小麦籽粒颜色中显性性状为 (填“紫色”或“红
色”),试判断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填“是”或“否”),并说
明理由: .
(2)据表分析,推测小麦籽粒颜色由 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 时(用 A/a、B/b
代表基因),籽粒才表现为紫色。为进一步验证你的推测,请从上表的亲本和子代中选择合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19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
预期实验结果: 。
(3)据表分析小麦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小麦糯性至少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
型为 时(用 D/d、E/e、F/f代表基因),小麦才表现为糯性。
35.(11分)大米、河蟹是辽宁盘锦农业的重要支撑产业。今年,盘锦稻田养蟹面积达到 93
万亩,带动从业人员 22.6万人。盘锦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稻蟹综合种养基地和全国最大河蟹
种苗生产基地。如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河蟹与稻田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利用河蟹防治水稻害虫,河蟹对害
虫而言属于 制约因素。在稻田引入河蟹时需要考虑每亩稻田可容纳的河
蟹数量,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
(2)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人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有的农户想进一步提高收益,尝试在稻蟹共作田中增加养殖了青鱼,结果并不理想,农
业专家通过调查发现河蟹与青鱼的生态位在 (答出 2点)等方面相近,
导致它们之间竞争过于激烈,致使经济效益降低。
(4)为研究长期稻蟹共作对稻田杂草的影响,技术人员分别对设置单种水稻和稻蟹共作 2、4、
6、8年试验田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样方,调查相关指标如下表:
单种水 稻蟹共作 2 稻蟹共作 4 稻蟹共作 6 稻蟹共作 8
种植方式
稻 年 年 年 年
杂草物种丰富度指
35 27 22 25 32

杂草总密度(株/m ) 58 40 25 36 53
根据调查结果,请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一项稻蟹共作中的注意事项:
专题考试 1 理综试题 20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高三下期专题考试(1)
理科综合生物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6 CDCDCA
二、非选择题
31.(10 分)(1)翻译
(2)线粒体内膜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表达 EcoRⅠ Sau3AⅠ COX2基因
的表达水平下降,X酶的活性下降,而 X 酶能催化 ATP 的大量合成,因而生长缓慢(2 分)
(3)否 COX2基因转录的 RNA 也能与放射性标记的 COX2基因碱基互补出现杂交带(2 分)
32.(12 分)(1)分层 植物的种类多,给动物提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也多(2 分)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样方法 随机取样 强 高于
(3)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00
33.(10 分)(1)超数排卵处理 对卵母细胞供体用促性腺激素处理
(2)诱导细胞融合 操作简便,对卵母细胞损伤小
(3)可以表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该酶能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2 分)
(4)桑葚胚或囊胚 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 能短期培育大批具有相同遗传
背景的克隆猴(2 分)
34.(11 分)(1)紫色 是 实验中 F3紫粒∶红粒=9∶7,是 9∶3∶3∶1 的变式,故这一对
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分)
(2)A-B- 将 F1与乙杂交,获得的 F2进行杂交或自交,观察并统计 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
F3)的籽粒颜色和比例(2 分) F2植株所结的种子(F3)中紫粒:红粒=1:3(2分)
(3)3 ddeeff
35.(11 分)(1)捕食、竞争 密度 协调
(2)种间关系角度:河蟹入稻田使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光、
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
产量;物质循环角度:残体、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4 分)
(3)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分)
(4)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蟹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可以轮换种养方式(2分)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化学试卷答案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0【详解】A.M 极乙炔加氢还原为乙烯,为正极,N 极为负极,正极的电势高于负极,A
正确;
B .左室发生反应C2H2 2e 2H

2O C2H4+2OH ,溶液 pH 增大,右室发生反应:
Zn-2e-+2OH -=ZnO+H2O,溶液 pH 减小,B 正确;
C.N 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Zn 2e 2OH ZnO H2O,C 正确;
D.根据左室反应C2H2 2e
2H O C H +2OH 2 2 4 ,每转移 4 mol e ,消耗 4mol 水,产生
4molOH 转移至右室中,产生 2mol 乙烯气体,左室中的溶液质量减少 72 g,D 错误;
故选 D。
11【答案】C
11【详解】A.Cl2不具有漂白性,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 Cl2和 H2O 反应生成了
HClO,HClO 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A 错误;
B.硫的氧化性较弱,能把铁氧化为 Fe(II),但若实验中铁粉过量,冷却后取固体少量于试管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一定会产生 Fe2+,故再滴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不能说明铁被
硫氧化至 Fe(Ⅱ),B 错误;
C.灼烧铜丝至其表面变黑、灼热,伸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铜丝恢复亮红色,可能是
因为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和黑色的 CuO 反应生成亮红色的铜,也可能是因为该有机物含
有羧基,将黑色的 CuO 反应掉剩余亮红色的铜,C 正确;
D.向 KBrO3溶液中加入少量 CCl4,然后通入少量 Cl2,充分振荡,静置,下层呈橙色,说明
有 Br2产生,KBrO3作氧化剂,Cl2作还原剂,则无法比较 Cl2和 Br2的氧化性,D 错误;
故选 C。
12【答案】D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12【详解】A. 中含有酰胺基、HCHO 中含有醛基,故 A 正确;
B. 分子中含 N、O 两种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分子之间可以形成 O H、N H
两种氢键,故 B 正确;
C.生成瓜环[n]的反应中,甲醛中的 C=O 键断裂,即 π键断裂,故 C 正确;
D.由瓜环[n]结构简式可知生成 1mol链节结构生成 2mol水,则合成 1mol瓜环[7]时,有 14mol
水生成,故 D 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13【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温度最高时说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将0.1mol L 1NaOH
1
溶液滴入20.00mL0.1mol L H3PO2溶液中,消耗 20.00mLNaOH溶液正好中和完,且 pH大
于 7,说明H3PO2属于一元弱酸,因此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3PO2 OH
=H2PO

2 H2O,A 正确;
B.酸或者碱对水的电离抑制,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被消耗,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减弱,A C

三点中由水电离出的 c H 逐渐增大,B 正确;
C.A 点溶质NaH2PO2和H3P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存在的守恒关系为
2c Na c H3PO2 c H2PO 2 、c Na c H c OH c H2PO 2 ,联立两个式子得
2c H c H3PO2 2c OH c H PO 2 2 ,C 错误;
D B . 点为中性,电荷守恒关系为 c Na c H c OH c H 2PO2 ,故存在守恒关系:
c H2PO 2 c Na ,D 正确;
故答案选 C。
27【答案】(1) Mg3N2+6H2O=3Mg(OH)2↓+2NH3↑ 饱和食盐水可减缓生成氨的速率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2)三颈烧瓶
(3) 分液漏斗的塞子与旋塞 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
(4)HCHO+4Ag(NH3)2OH 水 浴 加热 (NH4)2CO3+6NH3+4Ag↓+2H2O
(5) 打开 K2,缓慢推动滑动隔板,将气体全部推出,再关闭 K2 减小气体的流动速
率,使空气中的甲醛气体被完全吸收 0.0375
28【答案】(1)4d105s1
(2)粉碎硫化银/加压空气/焙烧炉上部加固体粉末,下部通入空气
(3)温度过高,硝酸挥发变快,硝酸浓度降低
(4)<
(5)1×1024
(6) 减小 Ag2S+2e- +2H2O=2Ag+H2S↑+2OH- /Ag2S+2e -= 2Ag+S2-
光照
29【答案】(1)CH4 Cl2 CH3Cl HCl
(2)CO2 g CH4 g CH3COOH g ΔH 251kJ mol 1
(3) H2 0.001mol L-1 min-1 <
(4) 吸收 CO2,提高 H2的产率,提供热量 n 31
30【答案】(1) 甲苯 对酚羟基进行保护
(2) 酮羰基、羧基 C24H21F2NO3
(3)
(4)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5) (任写一个)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3.5物理答案
14.A 15.A 16.B 17.B 18.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t m T
2 qB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速度无关,轨迹对应的圆心角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过 c点做
半圆的切线交于 e点,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粒子从 e点离开时,轨迹对应的圆心角最大,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由图中几
何关系可知,此时轨迹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
max 240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t 240 T 2 2 m 4 mmax 360 3 qB 3qB
19.AD
【详解】两波源振动频率均为 2Hz,故两波源振动周期
T 1 0.5s
f
A.t=0时刻 M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N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当 t=1s时,O点开始向
上振动,说明 M点形成的水波先传到 O点。A区域的波速为
v OM 3A m/s=3m/st 1

vA ghA
解得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hA 0.9 9hA 0.9m 得 hB 1.6 16
故 A正确;
B.B区域的波速为
vB gh

B 4m/s 又 v T

A vA 3
B vB 4
故 B错误;
C.当 t=1s时,波源 M点的水波刚传到 O点且向上振动,再经0.5s即一个周期,O点在平
衡位置向上振动。波源 N点的水波传到 O点用时
t ON 6 s=1.5s
vB 4
该水波使 O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又已知 A、B区域水波的振幅均为 5cm。根据波的叠加
原理,t=1.5s时,O点经平衡位置既不向上振动也不向下振动。故 C错误;
D.M波源发出的波到达 N点的时间
t MO ON 3s 61 s 2.5svA vB 3 4
同理 N波源发出的波到达 M点的时间
t ON MO 62 s
3
s 2.5s
vB vA 4 3
A区域水波的波长
A vAT 3 0.5m=1.5m
M、N点为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把 N点波源等效到 O点,M、O两波源的叠加振动加强点满


x A (2n 1)(n=0,1,2,……)
2
OM间有 4个振动加强点,即振幅为 10cm的点。
B区域水波的波长
B vBT 4 0.5m=2.0m
把 M点波源等效到 O点,O、N两波源的叠加振动加强点满足

x B (2n 1)(n=0,1,2,……)
2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ON间有 6个振动加强点,即振幅为 10cm的点。
即 t=2.5s后,MN之间存在 10个振幅为 10cm的点。故 D正确。
20.BD 21.AC
D
22 mD
2
. t1 tt 2 23. 30.0 300 5.45 21.82 2L
4 3
24.(ⅰ) sin i ;(ⅱ) v c
5 4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从 O点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的正切值
OA
tan i 4 2
d1 3

sin i 4
5
(ⅱ)光线在玻璃砖中折射角的正切值
AB
tan r 3 2
d2 4

sin r 3 n sin i v c又
5 sin r n
解得
v 3 c
4
v 2mgR sin
2 2
25.(1) 0 2 2 ;(2)a 2g sin ;(3)v g sin t
mgR sin
0 x
2m R g sin
2 2 , B L B L B4L4
26.(1) F 3mg
2h 3m
1 ;(2) I R 2 8h
2R g 24;(3) s h
7
(3)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C g , aB 3 g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第一次共速时间设为 t1,则 v0 aCt1 aBt1 v1
t v0 3v解得 01 v4 g 共速速度 1

4
1
B与滑块 1距离 d 21 aBt2 1
3h
得d1 2
B与滑块 1弹性碰撞
mv1 mv1 mv2

1 mv2 11 mv1
2 1 mv 2
2 2 2 2
解得木板 B速度
v2 0
滑块 1速度
v 3v1 v 01 4
滑块 1匀速运动,与滑块 2弹性碰撞后交换速度,最后滑块 n获得速度
v 3vn 04
3 3v
同理二次共速 t2 t1 共速速度 v 14 2 4
9
B与滑块 2距离 d2 d16 1
依次类推
9 n 1d n d16 1
则初始时木板右端与滑块 n的距离
s d1 d2 d n
s d 24 19 h解得 1 7
16
{#{QQABJYKQggAAAhBAAQgCQwVKCkKQkBCCCCoGBFAEIAABC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