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章 力7.2弹力一、物体的形变(根据能否恢复原状分类)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例:气球、篮球形变。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不能自行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例:橡皮泥、面包形变。3.弹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自行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阐述:弹力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原状从而施加给与其接触物体上的力。例:用手把气球压扁,气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气球想要恢复原来的球形,从而给手施加的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产生弹性形变(即接触并挤压)3.弹力的三要素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作用点:作用于接触面上大小:在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2.使用使用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①选:估计待测力的大小并根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②调零:a、上下拉动挂钩,防止弹簧测力计卡壳b、将指针调节至零刻度线处③测量: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要与被测力方向保持相同。(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摆放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由被测力的方向决定)④读数:a、待指针静止时再读数b、视线与刻度盘垂直。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使用弹簧测力计应做到:一观察:观察弹簧测力计,分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二调节: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位,否则要调节到“零”位;三测量: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注意事项:①测量时,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施力。②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无需估读,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取哪条刻度线的值。题型1 弹力的概念【典例1】(2023春 蜀山区校级月考)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课本对课桌的压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 D.绳子对重物的拉力【答案】【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解答】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都属于弹力;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是重力;故属于弹力的是,不属于弹力。故选:。【典例2】(2022秋 长清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位置(已知,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所受弹力大小和方向,则 A.从运动到,弹力方向向右、弹力逐渐增大B.从运动到,弹力方向向左、弹力逐渐减小C.从运动到,弹力方向向左、弹力逐渐增大D.从运动到,弹力方向向右、弹力逐渐减小【答案】【分析】(1)发生弹性形变物体,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与它接触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作弹力;(2)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3)弹簧对与它接触的物体的力的方向指向其形变恢复的方向。【解答】解:、小球从运动到的过程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根据弹簧对与小球力的方向指向其形变恢复的方向,则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问向右,由于弹簧在逐渐恢复原状,压缩量在减小,根据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反之越小),则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在逐渐减小,故从运动到的过程中,小球所受弹力方问向右、弹力逐渐减小,故、均错误;、小球从运动到的过程中,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根据弹簧对与小球力的方向指向其形变恢复的方向,则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问向左,由于弹簧在逐渐被拉长,伸长量在逐渐增大,根据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则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在逐渐增大,故小球从运动到的过程中,小球所受弹力方问向左、弹力逐渐增大,故正确、错误。故选:。【典例3】(2023春 汝阳县期中)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墙对弹簧的拉力C.弹簧对手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弹力作用【解答】解: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的拉力。故错误、正确。故选:。弹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与物体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②方向:a.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b.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c. 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 归纳总结:弹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③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在受力物体上。题型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典例4】(2023春 滕州市期中)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由于粗心大意,未将指针调零,指针已指在处,那么他用这样的弹簧测力计测量,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当把每次的读数 A.加上 B.减去C.既不加也不减任何值 D.不能用来测量【答案】【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首先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在的就要调零;没有调零的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但我们可以记下测量前的示数,再记下测量时的示数,两者之差就是所测的拉力。【解答】解: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如果指针在处,用这样的弹簧测力计测量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该先记下测量时的示数,然后减去测量前的示数,故正确。故选:。【典例5】(2023秋 二道区校级月考)将一弹簧测力计照图甲使用,测力计的读数为;若把弹簧测力计倒置,像图乙这样使用,两种情况下测力计下面挂的是同一物体,则图乙中测力计的读数应是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答案】【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除弹簧外,还包括外壳、拉环等,这些都有一定的重力,如要倒过来使用,这些重力都会由弹簧来承担,会影响测量的结果。【解答】解: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测力计外壳、拉环等的重力都由弹簧来承担,会在测力计上显示一定的示数,从而使最终的测量结果偏大,故正确。故选:。【典例6】(2023春 银海区期中)一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某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则该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A.一定等于 B.一定大于 C.一定小于 D.无法确定【答案】【分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与弹簧相连的挂钩受到的力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再提着挂钩时,弹簧测力计本身的重力就显示到挂钩上了。【解答】解:当将弹簧倒置过来后因为本身有重力,把物体挂在提环上后,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故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题型3 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典例7】(2023春 砀山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乙重,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B. C. D.【答案】【分析】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大小。【解答】解:图中有两个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不省力,不能改变力的大小;由图可见,乙处于悬吊状态,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甲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这个力,等于。故选:。【典例8】(2023秋 金堂县校级月考)一人用双手沿水平方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和挂钩(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忽略不计),所用的拉力均为50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牛 B.50牛 C.0牛 D.无法确定【答案】【分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挂钩一端对弹簧的拉力大小。【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受的力均为,处于静止状态,挂钩一端受的力为,所以示数为,故正确。故选:。【典例9】(2023 天元区一模)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则每个人的力分别为 A.、 B.、 C.、 D.、【答案】【分析】当弹簧受力平衡静止时,墙对弹簧的拉力大小等于人对弹簧的拉力大小;弹簧两次伸长量相同,所受拉力不变,且弹簧两端所受人的拉力大小相等。【解答】解:当弹簧受力平衡静止时,墙对弹簧的拉力大小等于人对弹簧的拉力大小为;弹簧两次伸长量相同,所受拉力不变,仍为,且弹簧两端所受人的拉力大小相等,即均为。故选:。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微小形变)。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突破点1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想实验【典例10】(2023秋 通州区期中)晓舟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装置有:弹簧、钩码、铁架台等器材),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在没有挂钩码时,画下弹簧上下端的位置标记,之后每挂上一个钩码在下端做一个标记,并将一部分数据记录下来。实验中所使用的钩码上标有“”字样。钩码质量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钩码所受重力 0.5 1 1.5 2 2.5 3 3.5拉力 0.5 1 1.5 2 2.5 3 3.5弹簧原长度 15 15 15 15 15 15 15弹簧伸长后长度 16.1 17.2 18.3 19.4 20.5 22.9 23.4弹簧伸长量 1.1 2.2 3.3 5.5 7.9 8.4(1)该实验中,因变量是 。(2)当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后两次实验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化与前几次规律不同,这是因为 。弹簧太硬了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所挂钩码太轻(4)晓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弹簧伸长量;(2)4.4;(3);(4)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分析】(1)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改变拉力,伸长被改变;(2)弹簧的形变量△;(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成正比;当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不成正比时,可能是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1)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改变拉力,自变量是拉力大小,因变量是弹簧的伸长量;(2)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原长为,挂了4个钩码之后,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伸长量△;(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增加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但是当拉力增大到6个和7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说明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故正确;故选:;(4)根据3、6两行数据知,在弹性限度内,拉力增大几倍,弹簧伸长量增大几倍,故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故答案为:(1)弹簧伸长量;(2)4.4;(3);(4)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典例11】(2023春 云浮期末)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2)弹簧在受到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 ,此时弹簧发生了 形变,它具有 能。(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答案】(1)2;(2)4;弹性;弹性势;(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分析】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外力成正比,结合图象进行解答。【解答】解:(1)弹簧不受外力时,由图象可知,弹簧的长度,此时的长度就是弹簧的原长,;(2)由图象可知,弹簧在受到的拉力时,弹簧长,则弹簧伸长△,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3)有图象可知,在外力不超过时,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超过就不成正比了,故可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根据(3)的分析可知,施加在弹簧上的力不能超过,若用这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其测量范围为。故答案为:(1)2;(2)4;弹性;弹性势;(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典例12】(2023春 丹徒区期中)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拉力 0 0.5 1 1.5 2 2.5 3 3.5 4弹簧长度 22 23 24 25 26 27 28 28.5 28.6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1)用这样的一根弹簧做一个弹簧测力计,其最大称量值是 ;(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伸长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3)当悬挂一物体后,弹簧长度是,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 。【答案】故答案为:(1);(2)△;(3)1.9。【分析】(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由此通过表格中数据看出测量范围;(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拉力每增加弹簧都伸长,因此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数学表达式是△△;(3)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可得弹簧的伸长量,由(2)表达式可得向下拉弹簧的力。【解答】解:(1)拉力在之前,拉力每增加弹簧都伸长,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而拉力在以后,已不存在这种正比关系,所以其最大称量值是;(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拉力每增加弹簧都伸长,因此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与伸长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3)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则弹簧的伸长量为△,由(2)知,弹簧所受拉力,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故答案为:(1);(2)△;(3)1.9。1.指针调零方法: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线处 2.测量: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避免因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 3.弹簧测力计读数不用估读。1.(2023春 茶陵县期末)如图所示,用手向上给弹簧的拉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弹簧对手的拉力也是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答案】【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要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给手的力。(2)手给弹簧的拉力是弹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则弹簧也给手一个力,大小也是。(3)由弹簧的性质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手对弹簧的拉力是手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而选项说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错误;、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要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给手的力。故正确;、手给弹簧的拉力是弹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则弹簧也给手一个力,大小也是。故正确;、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注意在表述时不要忘了前提条件是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故正确;故选:。2.(2023春 莱阳市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和 B.和 C.和 D.和【答案】【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墙面给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也是;同理,图乙中,当用两个的力同时向两侧拉弹簧测力计时,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故其示数也应为,其效果与甲图相同。故选:。3.(2023春 六盘水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压在弹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压力B.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支持力C.物体发生形变了,所以受弹力的作用D.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对物体向上的弹力【答案】【分析】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解答】解:、弹簧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对弹簧施加的力,故错误;、弹簧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而对弹簧施加的力,故错误;、物体发生形变了,所以对弹簧施加压力的作用,故错误;、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对物体向上的弹力,故正确。故选:。4.(2023春 公安县期中)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撑杆跳高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撑竿时手通常握在竿的上部,是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B.起跳时人对竿向下施力,人就上升,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起跳时人对竿施加向下的力,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撑竿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答案】【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有: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4)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解答】解:、运动员撑竿时手通常握在竿的上部,是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正确;、起跳时人对竿施加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竿对人产生向上的力,人就上升,故正确;、起跳时人对竿施加向下的力,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正确;、撑竿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性形变程度变小,弹力变小,故错误。故选:。5.(2022秋 淅川县期末)几个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拉直。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C.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分析】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拉力成正比,人所施加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据此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人对弹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几个同学都把拉力器上的三根弹簧拉开,都把手臂撑直,手臂越长的人,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故选:。6.(2023春 江阴市期中)如图所示,将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的压力就是木板产生的弹力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足球上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D.木板产生的弹力就是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答案】【分析】(1)分析压力与弹力的实质可做出判断;(2)一个物体产生的力不可能作用在自己身上;(3)木板发生形变肯定是受到外力引起的;(4)压力和支持力互为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实质都是弹力。【解答】解:.木板受到的压力足球施加的,木板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前者木板是受力物体,后者木板是施力物体,因此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故错误;.足球产生的弹力是作用在木板上的,而不是自己身上,故错误;.木板形变是由于受到外力引起的不是自身的弹力造成的,故错误;.木板产生的弹力是木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这个力就是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故正确。故选:。7.(2023春 亭湖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关系,小明用一根长的弹簧进行实验。图1中,弹簧一端固定,一端挂一个钩码,弹簧长;图2中,弹簧两端挂两个钩码,在不超过弹簧弹性限度的情况下,弹簧的长度为 A. B. C. D.【答案】【分析】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弹簧两端钩码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解答】解:在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弹簧两端钩码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弹簧受到的拉力是两个钩码的力。挂1个钩码长,弹簧原长,则1个钩码会使弹簧伸长,挂2个钩码后伸长,长度为,故错误,正确。故选:。8.(2023春 金凤区校级期中)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D.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答案】【分析】观察分析图象,找出图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看选项中哪两个量的关系与图象中的相符,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的选项即可。【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图象中与之间是成正比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故不符合题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不符合题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故符合题意;、根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9.(2023春 岫岩县期中)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弹簧在受到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此时弹簧发生了 形变。分析图象中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6;弹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分析】从图象的开始点就可得到弹簧原长;然后根据图象中的数据得出拉力和伸长长度的关系;最后得到结论。【解答】解:分析图象可知,当弹簧不受拉力时,长度为,即弹簧原长为;当弹簧受拉力为时,弹簧长度为,减去原长,则弹簧伸长;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即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根据图象中弹簧伸长的长度随所受拉力的变化规律可知,图象是一条正比例函数图线,说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答案为:6;弹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10.(2023春 孟村县期中)弹簧测力计是物理学科中常见的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是利用 (填选项字母)。力可以改变弹簧的形状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方向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快慢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某同学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①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测量值是 。②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③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 。取拉力 0 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 6.5 7.5 8.5 9.5 10.5 12.5 18.0【答案】(1);(2)①3.0;②0.1;③7.9。【分析】(1)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①②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③根据求出重力,得到拉力大小,根据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求伸长量,弹簧的长度等于原长和伸长量之和。【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来工作的,故正确、错误;(2)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拉力在以内,拉力每增加,伸长量增加,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②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弹簧伸长,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③当悬挂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此时弹簧的伸长量△,此时弹簧的长度为:△。故答案为:(1);(2)①3.0;②0.1;③7.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