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园林文化 课件(共106张PPT)- 《中国旅游文化》同步教学(大连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旅游园林文化 课件(共106张PPT)- 《中国旅游文化》同步教学(大连理工版)

资源简介

(共106张PPT)
旅 游园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第四章
学习任务
1.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明确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征
3.掌握中国各种类型的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内涵,真正领悟中国园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4.掌握中国各种类型的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内涵,真正领悟中国园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第二节中国的皇家园林
第三节中国的私家园林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学习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文化四绝:园林、山水画、烹饪、京剧。
园林是人们模拟自然环境,利用树木花草、假山奇石和各种建筑物,按一定的艺术构思而建成的人工生态环境,是融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一)
生成期
1.商、周朴素的囿 《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是中国最早文字记载的园林
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汉武帝刘彻建上林苑
3.西汉山水建筑园、 梁孝王刘武的梁园
(二)
转折期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三)
全盛期
1.北宋山水宫苑 宋徽宗赵佶修建艮岳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4.唐宋写意山水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2.元、明、清宫苑 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苑
3.园林明清私家 江浙一带文人山水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山水树石相互配合,这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把握时空的艺术,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四)意境的蕴涵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产生于艺术的创作中“意”和“境”的结合,即创作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1.幻化意境——移天缩地 2.预设意境——意在笔先 3.点题意境——景题点睛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一)筑山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中。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山水树石相互配合,这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三)建筑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把握时空的艺术,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厅堂 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其体量较大,造型简洁精美,比其他建筑复杂华丽。《园冶》上说:“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拙政园玉兰堂
狮子林燕誉堂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2.楼阁 楼、阁属高层建筑,体量一般较大,在园林中运用较广泛,在型制上不易明确区分。 楼是两层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承德避暑山庄魁星楼
颐和园佛香阁
拙政园浮翠阁
3.榭 造在台上的屋子叫做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园冶》中说:“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藉字的意义是依靠或借助的意思。就是说,建榭要依靠园中景物,二者结合,相得益彰,所以设计台、榭必须借园景之助,由此可见,榭是与台相联系的敞屋。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拙政园芙蓉榭
承德避暑山庄水心榭
4.舫 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颐和园清宴舫
拙政园香洲
5.廊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颐和园长廊
拙政园波形复廊
6.亭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北京陶然亭
武当山紫云亭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
7.墙 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
留园—墙
花木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
(一)按照占有者的身份不同,可以划分为: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以划分为: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第二节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概述
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
【学习内容】
皇家园林概述
皇家园林主要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多真山真水;园中建筑恢宏,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较大。
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占3/4。 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
万寿山和昆明湖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图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
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图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
大 戏 楼
金 牛
清宴舫
清宴舫
十七孔桥
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
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
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
圆明园
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久负盛名,曾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人间天堂”等。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北海公园
位于故宫公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的宫苑。原是辽、金、元、明、清历代封建帝王的“御花园”,是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北海布局以琼华岛为中心,岛上亭台楼阁建筑精美,琼华岛之巅建有藏式白塔,高35.9米,是北海公园的标志。岛上有清乾隆皇帝手书“琼岛春荫”,是“燕京八景”之一。
琼岛春荫
乾隆皇帝手书“琼岛春荫”,是“燕京八景”之一。
九龙壁
  
承德
原名热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
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格奇特。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万里长城精萃--金山岭长城;被称作世界一绝的石柱--磬锤峰;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猎场--木兰围场……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也称热和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园的目的有巩固北疆、怀柔蒙古王公,以及定期举行“木兰秋”大型狩猎活动以锻练军士等政治、军事意图。同时,武烈河一带泉水甘美,山林茂密,环境静幽,雾霏露结,是修建园林和游息养性的合宜选地。康熙时该园骨架规模已初步形成,并建成有三十六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再度扩建,历时三十九年,使园林景观得到进一步充实丰富,形成新的乾隆三十六景。每年皇帝在此园居住甚久,成为清廷的第二政治中心。
整个山庄可划分为四大景区,即宫廷区、湖沼区、平原区、山峦区,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澹泊敬诚殿是正宫的主殿。因为楠木结构,俗称楠木殿。这里是清帝举行朝贺、大典,接见大臣、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寝宫
康熙皇帝对避暑山庄的36处景观用四个字统一题写了名称。乾隆又用三个字也题写了36处景观,合称“康乾72景”。而列为康乾72景中的第一景就是这座烟波致爽殿,烟波致爽殿外表看似简朴,殿内却富丽堂皇。烟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寝宫。
水 心 榭
烟 雨 楼
魁 星 楼
第三节中国的私家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概述
中国著名的私家园林
【学习内容】
私家园林概述
私家园林很可能与皇家园林起源于同一时代,但是从已知的历史文献中,人们了解到在汉代有梁孝王的兔园,大富豪袁广汉的私园。这类私家园林均是仿皇家园林而建,只是规模较小,内容朴实。
私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淡雅肃静;善于利用有限的空间,组成园林其变万化的景色,以特色取胜;情感志趣上,大多趋向于归隐山林的消极思想。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留 听 阁
三十六鸳鸯馆
听雨轩
复廊
梧竹幽居
见 山 楼
谁与同坐轩
小 飞 虹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沧浪亭
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占地约半公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此园布局紧凑,结构精巧,以水为主题,以建筑秀丽精致见长,小中见大,堪称小型古典园林之代表作。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 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鸳鸯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
留园-云峰冠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