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司马光)
【乙】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学》葛洪)
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涉猎:
(2) 即更刮目相待 更:
(3)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4) 资给以书 以: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 人 感 叹 资 给 以 书 遂 成 大 学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读了【甲】【乙】两文,你发现吕蒙与匡衡有什么共同点 请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孙权劝学》和《黄生借书说》,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甲】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黄生①借书说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②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乙】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③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④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⑤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⑥藏焉,曰“姑俟⑦异日观”云尔。
【注】①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②随园主人:作者袁枚晚年自号随园主人。③无论:不用说。④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借书之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⑤业:已经。⑥庋(guǐ)藏焉:收藏起来。⑦俟:等待。
5.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复吴下/阿蒙
C.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D.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随园主人授以书
B.非复吴下阿蒙 书非借不能读也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吾不得而见之矣
D.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卿言多务,孰若孤?
翻译:你说你事务多,与我相比怎么样呢?
理解:孙权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不仅有力地驳斥了吕蒙不读书的借口,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且表达出对自己认真读书的自得。
【乙】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翻译: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理解:现实生活中,祖、父辈积书,子孙辈弃而不读的情况太多了,作者对此深感惋惜。
8.根据上面两则文言文,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两段文言文分别提出了读书的不同要义:孙权告诉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① ”;袁枚列举“天子”“富贵人”等藏书家的读书情况,告诫黄生“② ”。读完《黄生借书说》,请你推测黄生听闻袁枚此番话后会如何做,并用通顺、简要的文言语句进行表达:③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御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见往事耳 见: (2) 刮目相待 刮:
(3)但手熟尔 尔: (4)睨之久而不去 睨:
10.翻译下列句子。
(1)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 尔安敢轻吾射!
11.【甲】文中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源自【乙】文而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12.从【甲】【乙】两个故事中,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各写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3.【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 (人名)主持编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不可以故意待也
(2)遂往诣蒙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6.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 )
A.随意 B.仓猝 C.普辩 D.片刻
17.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D.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感受为吕蒙增添读书的动力。
18.【乙】文中吕蒙令鲁肃“刮目相特”的具体表现是(1) ;(2) ;(3)鲁肃由“造次”至“越席就之”的行为变化表现出对吕蒙的 之意。
19.【甲】、【乙】两文皆表现了吕蒙“就学”的成效,但在叙事详略及细节刻画上差异显著。请结合两文的不同出处,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蒙乃始就学 ( )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4) 无他,但手熟尔( )
2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2.文中,孙权面对吕蒙的推托,卖油翁面对陈康肃公的傲慢无礼,分别用怎样的方法让对方改变了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记载了许多看似通俗易懂,却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故事。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3.辨其音·扫除障碍:下列加点字与“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中“见”的读音和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 B.图穷匕见 C.见贤思齐
24.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读书人分别几天, , !
(2)无他,但手熟尔。
翻译:没有别的(奥妙), 。
25.析其法·明确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常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孙权劝学》通过吕蒙和鲁肃的对话,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业的进步;《卖油翁》运用动作描写,正面展现了卖油翁的倒油绝活。请指出下面这首诗歌中画线句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木兰诗(节选)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6.取其精·学以致用:以上两文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从这两个故事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①。”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②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③邪?”蒙始就学。
(节选自《江表传》,有改动)
【注释】①开益:启发。②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③勉勖:勉励。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但当涉猎 但手熟尔(《卖油翁》)
C.权谓蒙及蒋钦曰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2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0.面对吕蒙的推托,两文中孙权采取的劝学方法有何异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酒酣,蒙问肃曰:“君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②定?”因为肃画五策。肃曰:“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豫:同“预”,预先,事先。
3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3)肃意尚轻蒙 轻:
(4)计安可不豫定 安:
3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3.【甲】【乙】两文在刻画吕蒙这一人物时都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两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耳。”陈忿然曰:“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的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构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尔。”陈笑而释之。
(节选自欧阳修《笔说》)
3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辞”是“推托”之意,是吕蒙为了不学习在找借口。
B.鲁肃“大惊”属于侧面描写,表明吕蒙读书之后取得惊人的进步。
C.“尔知射乎?吾射精乎”中的两个“射”意思一样,都是指“射箭”。
D.“陈笑而释之”与课文《卖油翁》中“康肃笑而遣之”的意思基本一样。
3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此无它,亦熟尔。
36.从不同的角度看,就能发现人身上不同的优点:孙权是吴国的国君,对部下既要求严格,又能 ;吕蒙是将军,他既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又 ;鲁肃是吴国的谋士,他既知识渊博,又豪爽有风度。
37.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38.根据语境,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涂掌事”说明吕蒙身兼要职、责任重大,很有必要学习。
B.“涉猎”是孙权给吕蒙的学习建议:广泛阅读、不求精深。
C.“淡泊”是不求名利,这说明诸葛亮主张儿子做学问,反对儿子做官。
D.“悲守穷庐”意为悲哀地守着破屋,形象地写出了不能成学者的结局
3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0.甲文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41.《孙权劝学》中孙权劝诫吕蒙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成长,《诫子书》中诸葛亮劝诫儿子通过学习来修身养德。请结合文章,说说甲乙两文在劝诫他人的手法上有何不同?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①,阖户启箧②取书,读之竟日③。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节)
【注释】①第:府第,大的住宅。②阖户启箧:关上大门打开书箱。③竟日:整天。④薨hōng:诸侯或大官死亡。
4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见往事耳( ) (2)及为相( )
43.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B.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C.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D.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5.【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谈到了吕蒙和赵普读书后的变化,请你分别谈谈选文是如何描写二人变化的。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诸弟考试后。闻肄业①小罗庵巷,不知勤惰若何?此时惟季弟较小,三弟俱年过二十,总以看书为主。我邑②惟彭薄墅先生看画略多,自后无一人讲究者,大抵为考试文章所误。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彼不看书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我家诸弟,此时无论考试之利不利,无论文章之工③不工,总以看书为急。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字可靠,将来求④为塾师而不可得。或经或史,或诗集文集,每日总要看二十页。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注释:①肄业:进修学业。②邑:县。③工:精巧,精美。④求:请求,乞求。
4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孤岂欲卿(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刮目相待( ) (4)彼不看书者( )
4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三弟俱年过二十,总以看书为主。
48.请说一说【甲】【乙】两文分别是如何劝说他人学习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粗略地阅读 重新 到, 及 把 2.主人感叹 / 资给以书 / 遂成大学 3.(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推辞。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4.共同点:勤奋苦读。 自己联系实践谈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5.D 6.B 7.乙 8.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书非借不能读也 示例:黄生乃勤读
9. 了解 擦拭 同“耳”,相当于“罢了” 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10.(1)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地的阿蒙了。(2)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1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熟能生巧 12.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乙: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13.司马光 14.(1)过去的,原来的(2)拜访 15.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6.A 17.C 18. 主动提出问题 准确分析形势、提供有效策略 敬佩 19.甲文出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主要记录史事,所以叙事较完整,主要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乙文出自《吕蒙传》,是人物传记,既有语言描写,又有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描写,着重讲述人物,还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敬佩的态度变化。
20. 推托 从事 放下 同“耳”,罢了 2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22.(1)孙权以先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再运用限制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最后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来劝吕蒙读书的。
(2)《卖油翁》则是先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无他,但手熟尔。”再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3.C 24. 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你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5.示例:侧面描写。画线句用同伴们的惊讶和赞叹,侧面烘托出多年来木兰在军营生活中的谨慎和机敏,形成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 26.示例:《孙权劝学》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卖油翁》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下苦功夫,多思勤练,才能有所提高,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不能骄傲自大。
27.B 28.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 29.(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2)(我)在军队中经常苦于事务繁多,担心没有时间再去读书。 30.相同点:都采取了现身说法的方法。/不同点:乙文还采取了引用名言/和举名人事例的方法。
31.(1)当道,当权 (2)知晓事情 (3)轻视 (4)怎么 32.(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我不知道您的才能、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或我不知道您的才能、谋略所达到的高度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33.都运用了对话(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甲】文通过吕蒙与孙权、鲁肃的对话,【乙】文通过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刻画了吕蒙这一人物。同时,两文又写鲁肃对吕蒙才略今非昔比的惊叹与结友而别,从侧面衬托了吕蒙的人物形象。
34.C 35.(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这也没有别的什么奥妙,也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6. 循循善诱 知错能改 37.由“忿然”到“笑而释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
38.C 39.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兄长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啊! 40.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或答出鲁肃跪拜蒙母,结友而别),侧面表现学习给吕蒙带来了巨大变化。 41.甲文: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涂掌事”责任重大,“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学”的意义,使吕蒙无可推辞。乙文:诸葛亮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通过“静”和“躁”的正反对比,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42. 了解 宰相 43.C 44.(1)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2)关上大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书一整天。 45.甲文是间接描写,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论议、鲁肃叩拜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来表现吕蒙读书后的变化之大。
乙文是直接描写,通过叙述赵普“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表明读书对赵普处理政务非常有帮助,能够使他做事如流水般顺畅。
46. 难道 到,等到 擦拭 ……的人 47.(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其他)三个弟弟的年龄都超过了二十岁,总把读书当作主要事情。 48.甲文中孙权以吕蒙当权掌管事务为由,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然后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最后现身说法自己学习的好处,劝诫吕蒙不可以不学习。
乙文以“我家诸弟”被“为考试而读书”的观念所误为例,阐述无论考不考试都要读书;以自身为例,谈自己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以此劝勉诸弟读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