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考生物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第2讲 图示类试题——据图生发,将情境信息模型化生物图示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该类试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考生在作答此类试题时常因为读图不明、理解不清、捋不出头绪而失分。解此类问题,考生一定要放平心态、凝神于图、据图生发,调动和运用相关所学知识,运用转换思维,将陌生图示熟悉化,将新情境信息模型化,化“生”为“熟”,解决问题。 (一)“以图释图”将新问题熟悉化高考试题突出考查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图示的转化,把陌生的新问题以教材图解或常见习题图等自己熟悉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例1] (2023·浙江1月选考)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答案] A[审答分析] 解题时依据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66页转化图示信息,如下图所示:结合题意“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和题图中缬氨霉素运输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可推测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B错误;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能结合在细胞膜上,能在磷脂双子层间移动,该过程与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有关,C错误;噬菌体为DNA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缬氨霉素不会影响噬菌体的侵染能力,D错误。经过图形的联系和转化,将问题情境与自己熟悉的情境相联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二)“以图释文”挖掘隐性信息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隐性信息的提取能力考查力度在不断加强,平时在进行习题解答时可用流程图的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建立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提取材料中隐性信息的能力。 (2022·山东高考)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NO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会加重铵毒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答案] B[审答分析] 这道题不能正确作答的主要原因是读题后提取不出有用的信息,或隐性信息提取不全,解题时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构建答题思路:NH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所以NH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由图和题干可知,NO进入根细胞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NO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铵毒发生后,细胞外酸化,H+在细胞外积累,增加细胞外的NO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属于主动运输,载体蛋白NRT1.1转运H+属于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速度与其运输物质的浓度并不呈正相关。[例3] (2021·山东高考)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 ATPC.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D.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答案] C[审答分析] 本题题干文字信息量较大且没有配图,全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难度较大。因此,可以运用文图转换、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结合题干和选项,提炼有价值的关键性信息,剔除干扰信息,整理出信息间的逻辑关系。①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上的RS蛋白被“遣返”内质网释放;②RS与受体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将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的实验简图(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进行思考。特别说明,图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内容,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勾勒简单的草图,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进行分析,从而化繁为简。运用信息分析作答:从图甲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该过程是正常分泌蛋白(见图丙)的逆过程,由此可以准确判断选项A、B是正确的。通过图乙可以直观看出RS在pH较低时容易与受体结合,在pH较高时容易与受体分离、释放。由此可以推断: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应该比内质网的pH低。综上分析也可判断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三)“以图示理”整合材料信息为有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增加思维深度,可通过构建生理过程示意图,明确生物学各要素之间、材料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顺利解答问题。 (2022·浙江1月选考)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答案] B[审答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构建生理过程示意图整合图示信息如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分泌的TRH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腺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即定向作用于腺垂体;机体TH的浓度偏低,则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RH不能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从而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四)“以图转表”构建解题思维模型坐标图中,多以时间、温度等易测量的因素为横坐标,以事物的某种性质为纵坐标,以曲线图或直方图表示事物变化及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来分析生命现象,揭示生物体结构、代谢、生命活动及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解题时,常常需要进行图表转化,读取其中的数据,方便推理判断。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C.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答案] D[审答分析] 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进行如下分析:(1)识标,明直方含义横坐标:氧浓度;纵坐标:气体交换相对值。空白直方:CO2释放量;阴影直方:O2吸收量。(2)对比分析,找联系①O2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强度;CO2释放量代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强度。②有氧呼吸中O2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某氧气浓度时对应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就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3)列表推断,定答案氧 浓度 a b c dCO2释 放量 10 8 6 7O2吸 收量 0 3 4 7结论 O2吸收量为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则有氧呼吸最弱 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6,即1/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8-3)/2,即5/2,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2÷5/2=1/5 细胞呼吸最弱,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最弱总之,高考试题中的图表、图示与文字一样都是信息的呈现形式,除包含直观信息外,还含有大量的隐含信息。因此,借助图图、图文、图表等多种形式相互转换,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接,则能更顺畅快捷地解决问题。[图示类试题强化训练]1.锰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但在酸性土壤和渍水土壤中会对植物造成毒害作用。如图是植物维持锰稳态的调节机制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锰离子借助通道蛋白进行运输时,不消耗能量B.锰离子通道蛋白允许钙离子通过C.敲除锰离子载体基因,细胞对胞外锰离子浓度变化的敏感度降低D.钙信号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质基质中锰离子大量增加有关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锰离子借助锰离子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离子的运输载体具有专一性,锰离子通道蛋白允许锰离子通过,B错误;敲除锰离子载体基因后,液泡膜上无锰离子载体,无法将细胞质基质中的锰离子运到液泡中,导致细胞质基质中积累大量的锰离子,细胞内外的锰离子浓度差减小,细胞对胞外的锰离子浓度变化的敏感度降低,C正确;当细胞质基质中积累大量的锰离子时,细胞通过产生钙信号调节液泡膜上的锰离子载体的活性来调节细胞质基质中的锰离子浓度,D正确。2.(2023·连云港模拟)葡萄糖激酶(GK)广泛分布在肝脏、胰岛等细胞中,是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酶。当血糖浓度达到某阈值后,GK活性增强,进而通过调节控糖激素的释放和糖原合成来维持血糖稳态(如图,图中数值代表阈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浓度<4 mM时,胰岛A细胞中GK活性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B.激素A通过过程a对胰岛B细胞分泌的影响属于正反馈调节C.肝糖原合成是适宜的胰岛素浓度和血糖浓度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解析:选A 激素B为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小于4mM时,胰岛A细胞中GK活性减弱,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错误;激素A为胰岛素,通过过程a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胰岛素、高血糖浓度促进肝糖原合成,肝糖原合成是适宜的胰岛素浓度和血糖浓度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2型糖尿病是由于细胞表面缺少胰岛素受体等原因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造成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可使GK活性增强,从而促进肝糖原合成,对于2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D正确。3.(2023·北京模拟)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将其置于4种不同温度下(t1A.O2消耗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产生的场所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温度逐渐升高过程中,绿藻的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速率增强C.温度逐渐升高过程中,绿藻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逐渐增强D.温度为t3时,光照时间至少长于16小时绿藻才能正常生长解析:选C 绿藻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O2消耗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中O2产生的场所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A错误;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光照条件下O2增加值可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O2消耗值可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可知,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即绿藻的光反应速率和暗反应速率均增强,绿藻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逐渐增强,B错误,C正确;温度为t3时,假设光照时间至少为n小时绿藻才能正常生长,则应满足12n-8(24-n)>0,可求得n>9.6,D错误。4.(2023·长沙四校联考)易位的类型有多种,如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这是发生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一种易位形式。当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部位或着丝粒附近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接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由长臂构成的衍生染色体;两个短臂则构成一个小染色体,小染色体往往在第二次分裂时丢失。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形成配子时,三条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罗伯逊易位携带者通常表现正常,但其子女患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的概率大大增加。下图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后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因为存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B.如果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罗伯逊易位患者会产生6种类型的精子C.图中显示乙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丙和戊由于染色体缺失一般不会存活D.观察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解析:选B 由题可知,两条染色体的长臂在着丝粒处接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由长臂构成的衍生染色体,两个短臂则构成一个小染色体,小染色体往往在第二次分裂时丢失,故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细胞中有45条染色体,A错误;三条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3种组合方式,每次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故共产生6种类型的精子,B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图乙是2条13号染色体,1条21号染色体,1条罗伯逊易位染色体,不是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C错误;罗伯逊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想观察应该选择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处于染色质丝的状态,不易观察其形态和数目,D错误。5.(2023·三明模拟)图1为赤霉素(GA)促进谷类种子萌发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种子合成并分泌α 淀粉酶等水解酶,催化水解胚乳中的贮藏物质,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图2是图1中某部位细胞的部分代谢活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谷类种子合成GA的场所是胚细胞,作用部位是胚乳的糊粉层细胞B.GA与核受体结合后,激活α 淀粉酶基因的转录,增加α 淀粉酶的合成C.GA直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囊泡的形成D.GA与胞质受体结合后,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α 淀粉酶的分泌解析:选C 分析图1可知,GA是在胚细胞中合成,在胚乳的糊粉层细胞起作用,A正确;分析图2可知,GA与核受体结合后产生了α 淀粉酶mRNA,故激活了α 淀粉酶基因的转录,增加α 淀粉酶的合成,B正确;图2显示,GA与胞质受体结合后,依赖钙离子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α 淀粉酶的分泌,C错误,D正确。6.(2023·重庆模拟)胰高血糖素可以通过图1所示方式来升高血糖;图2表示当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神经兴奋,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动作电位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升高血糖方面,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B.肌糖原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可能是因为肌肉细胞内不存在G 6 paseC.图2中ac、ce段的离子运输都不需要消耗能量D.血糖含量越低,图2中c点越高解析:选D 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促进血糖含量上升,因此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通过图1可知,肝糖原需要G 6 pase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可能是因为肌肉细胞内不存在G 6 pase,B正确。图2中,ac段表示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是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导致,不需要ATP供能;ce段表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K+通过协助扩散外流导致,不需要ATP供能,C正确。图2中c点是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神经细胞内外Na+浓度有关,与血糖浓度无关,D错误。7.(2023·唐山模拟)酿酒酵母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图表示从土壤中筛选酿酒酵母的过程(多次纯化培养后培养皿中肉眼可见菌落为4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1 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多为4.5×106B.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也需要进行步骤③C.获得酿酒酵母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故应对土壤、培养基及用具进行灭菌D.进行步骤⑤时,应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步骤④中的酵母菌,并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解析:选D 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1 g土壤中酵母菌数为4.5×106,该方法估算值低于真实数值,故1 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少为4.5×106,A错误;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步骤③,B错误;对土壤灭菌会将其中的酿酒酵母杀死,将不能获得酿酒酵母的纯培养物,C错误;进行步骤⑤时,应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步骤④中的酵母菌,并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D正确。8.(2023·永州三模)干旱可诱导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增加,以减少失水。科学家发现一种分泌型短肽(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干旱促进ABA合成的机制,科学家用0.1 μmol/L的C或ABA处理野生型拟南芥根部后,检测叶片气孔开度,结果如图1所示。已知N是催化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野生型与C基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在干旱处理时植物体内N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是由特定器官合成分泌的一种植物激素B.图1实验的自变量为C、ABA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气孔开度C.C由其前体肽加工而成,该前体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D.据图2推测,C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解析:选A 植物激素不是由植物的特定器官产生的,A错误;根据图1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C、ABA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气孔开度,B正确;C作为一种分泌型短肽,其由前体肽加工(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成,且该前体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由图2可知,干旱处理条件下,C基因缺失突变体中的N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可推测C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D正确。9.(2023·青岛二模)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描述的是从一个群落中连续两次抽样所得到的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下图是在甲、乙、丙三个不同群落中的8块样地上取样的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物种丰富度越高B.乙群落比丙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低C.在每个样地上都要保证随机取样D.与乙、丙相比,甲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更高解析:选D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描述的是从一个群落中连续两次抽样所得到的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两次抽样所得到的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越高,因此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物种丰富度越高,A正确;由图可知,乙群落的8块样地上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小于丙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因此乙群落比丙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低,B正确;在每个样地上都要保证随机取样,C正确;与乙、丙相比,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更高,甲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错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