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时空定位】【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教学目标】1.依据教科书文字叙述与地图等资源,梳理古代文明的产生及文明古国发展的情况,理解早期各个文明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2.通过梳理具体史实,了解自然历史环境对各地区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3.依据史实,了解各地区文明产生的时序性和多元性,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物质基础与文明产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应将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相互联系进行观察与分析,由此认识世界文明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各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难点: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不同时空条件式影响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呈现各自特点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阿尔及利亚塔西利的有两幅早期的人类壁画。这两幅壁画绘制于5000—6000年前,图片上一个是人们在收割,另一个是在放牧,这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情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新课环节人类文明的产生师:一般来说: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么文明产生的前提是什么呢?1、文明产生的原因师: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靠着大自然的施舍生活,过着渔猎和采集的生活。人类在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原始人类得以驯化植物和动物的先决条件。后来,随着气候与环境的急剧变化,破坏了这种原有的平衡。人类不得不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就应运而生,人类也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于是人们就从流浪到定居,聚落、村落也就伴随出现了。——因此,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生: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师:大家请看《农耕畜牧业产生及传播示意图》,指出农业的发源地有哪些?生: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师:这里介绍一下世界三大农业发源地:西亚——大麦、小麦豆类;东亚中国——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玉米番薯。最初的农业、畜牧业从这里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过渡: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因此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文明产生的标志【探究题1】依据上述材料,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志有哪些。“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生:预测学生能找到材料的原文教师可概括为:城市的出现、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生等。另外,教师可提供角度如:考古标准、政治标准、精神文明标准、物质文明标准。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诞生区域及特征师:问题设计(1)结合教材,指出区域名称及该地域诞生的古代文明(2)给图中的古代文明分类,指出不同类型文明的共性特征(3)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预设学生回答(1)欧洲:古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约BC2千纪西亚:古代西亚文明,两河流域BC3500年中国:中华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北非: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约BC3500年南亚: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约BC3千纪(2)古代文明分为两类: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以临近大河、农业经济为主;海洋文明以临近海洋、商品经济为主——教师需要进一步补充其特征,特别是其政治特征的补充①大河文明:多临近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沛;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冲积平原、地区性大国,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②海洋文明: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山多地少岛屿众多;城邦民主政治(3)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文明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要追问,那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呢?最后,师生得出共同结论:受生产力水平限制,早期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依赖性较强。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探究问题2】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生:学生会展开讨论。(教师引导)答案提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古埃及政权比较稳固,重视死后世界……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出现与大洪水斗争的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两河流域频遭外族入侵,两河流域重视法律……相同点:大河文明;君主专制,君权神授;重视天文历法、数学等应用科学过渡:虽然从总体上看,古代文明在产生时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是各地区文明出现的时间和表现也不尽相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2、具体表现(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师:两河文明在西亚两河流域,所处的地理环境干旱少雨,两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大家阅读一下教科书,概括一下两河文明的历程。生:产生最初文明: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师:是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此外,国王汉谟拉比还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统治秩序,制定了与世瞩目的《汉谟拉比法典》【探究题3】《汉谟拉比法典》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师:引领学生逐条分析其内容保护私有财产、规定政府的职能、同态复仇(原则)、阶级性(维护奴隶主利益)、神权主义色彩浓厚(宣扬君权神授)设问: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生:《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教师提升:《汉谟拉比法典》把习惯法归纳为成文法,使得法律更加规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奴隶主的任意性,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成文法的出现是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现,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其实质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典,具有阶级局限性。师:请同学们根据教科书指出两河流域文明还有哪些具体成果呢?生:完成下表。师:出示图片——出土自苏美尔地区重要国家乌尔王室陵墓的壁画图片,可以补充军事成果。(二)古埃及文明师:大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文明兴起,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同样地处干旱,尼罗河与其他大河不同的是,它定期泛滥。定期泛滥的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是由于尼罗河的天然屏障,外族入侵机会较小,政局相对稳定,此外,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这些都有利于古埃及文明的统一与发展。约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帝国。设问:古埃及采取何种形式统治?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师:法老是埃及的国王,他在埃及的地位是什么样的呢?阅读“学思之窗”,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王权神授,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师:请同学们根据教科书指出古埃及文明还有哪些具体成果呢?生:完成下表。(三)古印度文明师:古印度文明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这里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公元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来临,恒河流域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这里我们讲到的“古印度文明”并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国。这个古文明一度被遗忘,直到20世纪初发现了一些古代遗迹。“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但是雅利安人入侵以后的古印度发展状况。设问: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雅利安人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师:请大家看PPT的图片,图片中的“原神”的身体部位从上到下转换成了不同的人群。其中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设问:请思考教科书“学思之窗”的问题。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生:不同种姓人的地位与身体的部位一一对应。各等级世代相袭,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种姓制度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特点。师: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是相伴相生,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婆罗门教站在最高统治者的角度,其粗糙的说教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解释,于是佛教应用而生。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终极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古印度还有哪些文明成果呢?生:文学方面——《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都有较大成就。师:特别是数学,古印度人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但由于是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所以往往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四)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的典范师:我们知道古希腊文明辉煌灿烂,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过渡:古希腊的文化为何能够如此璀璨夺目呢?它与前面的几个文明为何会有不同呢?这要从其地理位置说起。师: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三面环海、三洲要冲,多山多岛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探究问题4】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自然历史环境对文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结论。师:公元前2千纪古希腊诞生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11—前9世纪由于蛮族入侵,一度沉寂,只留下了《荷马史诗》这个文字记载,进入到“荷马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古风时代)形成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遗憾的是这两大城邦经常争斗,进行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代)由盛转衰。古希腊文明政治上的成果是城邦政治。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比如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与之不同的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知识链接】(注:此处教师可拓展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雅典民主的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民主的特点: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选举产生)、法律至上、公民意识(城邦至上、政治为本)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实质:少数人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进步性: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奠基),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②雅典注重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③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民主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局限性①民主范围有限: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②民主性质原始:它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民主方式缺陷: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发现——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早期人类的历史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与多元化的特征。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哪种文明,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他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指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大家可以在课后思考一下如何解释他的观点。【当堂练习】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2.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和供奉众神的职责;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 )A.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C.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 D.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