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 《老山界》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够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3.学习文章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4.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课前预习】1.读音惊惶( ) 军阀( ) 缴租( ) 蜷身( ) 点缀( ) 搀扶( ) 呜咽( ) 咀嚼( ) 澎湃( ) 骨碌( ) 酣然入梦( )2.词语解释呜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酣然入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苛捐杂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捉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部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课中探究】任务一:了解翻越之难1.快速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3.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标志性语言,讨论交流,完成表格。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下午 红军夜里红军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下午4.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找出相关语句。任务二:体会描写之妙1.揣摩场面描写。⑴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⑵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2.揣摩景物描写。(1)找出精彩的段落。(2)“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闻”突出了什么特点?(4)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5)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任务三:感悟意志之坚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分享。表达格式:读到 ,我读出这是一支 的队伍。1.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2.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3.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4.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拓展: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写医务队的情况?5.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6.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课后延学】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请大家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然后完成一期有关长征精神的手抄报。拓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倔强的小红军》《永远的丰碑》《一袋干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