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重点难点】
1、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与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2、难点:客观评价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借鉴意义)
【时空坐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原理分析俄国革命的胜利
问题1: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全球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趋势?
问题2:到20世纪初,人类社会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产生什么影响?
任务1-1:从人类社会发展看一战沙俄战败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德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已经发展为君主立宪国,议会的势力越来越增大;德国是电气化的带头者,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初德国大力拓展军事工业,建造大量新式枪炮,拓展陆军和海军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
俄国:自1547年以来一直推行沙皇君主专制,到1905年后才被迫召开国家杜马(议会);科技发展落后,到20世纪初虽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是工业化水平低,俄国欧洲部分的铁路不及德国的十分之一;沙俄军事实力薄弱,在日俄战争中败于日本。
问题3:俄国投入世界大战时,实力与其敌手德国上比如何?
问题4:如何看待近代俄国历史上的改革?
沙皇专制政府370年的专横残暴统治,在俄国制造并加深了五种社会矛盾,这就是沙皇专制政府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贵族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势力与各异民族人民的矛盾,以及沙俄帝国主义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和邦国的矛盾。前四种矛盾的激化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与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录》
阅读教科书的《历史纵横》了解二月革命由政治罢工转向武装起义的过程。
创建了新的政权形式:
二月革命的性质:
二月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问题5:归纳列宁的主张,并比较与其他观点的异同。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少数派主张照搬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模式,从事改良性的合法斗争。
问题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此指什么?
问题7:俄国革命具体实际是什么?(提示: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结构特点)
问题8:面对不利局势,布尔维克党是如何应对的?为何能成功?
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都必须马上实现,已经等不到成立大会了。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临时政府。
——【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
任务二: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问题
任务2-1:列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归国家) 粮食税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 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 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平均配给制 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
【学思之窗】问题9: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作了怎样的说明?
问题10:列宁认为应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理由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
——列宁《<致美国工人>的信》(1919年)
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生存在疯狂仇视它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包围之中……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和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心,这种力量就是迫使他们走上同我们往来的道路的全世界的共同经济关系。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1921年)
问题11:列宁的想法在当时能否实现?如何认识其外交努力?
俄国代表团根据列宁制定的方针,开展外交斗争。“俄国代表团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只要欧洲和全世界还处于新的战争威胁之下,任何旨在恢复经济的努力都是徒然的。俄国愿在‘互惠、平等和无条件相互承认’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的贸易界、工业界建立务实的关系。……拥有不可计量的自然资源的欧洲最大的国家俄国,是能够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做出贡献的。……苏维埃政府决不接受任何奴役性协定。”会议期间,俄国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经贸关系,由此创立了和平合作的新型关系。
1924-1925年,英、意、挪、法、日等国先后与苏联建交。1923-1925年,苏联进口的机器和设备增加4倍,重工业物资增长9倍以上。
——摘编自《苏联简史》《苏维埃俄国出席热亚那会议的策略思想》等
问题12:列宁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思路是什么?为何说比较好?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
任务2-2:苏联模式的重要成就及问题
任务三:在历史长河中认识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任务3-1:从纵向理解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虽然爆发于 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所要解决的任务是多重的,但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之中是其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任务之一。既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了绝境,那么,通过革命来摆脱战争就是摆脱民族灾难以寻求新生的勇敢尝试。是十月革命打碎了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把俄国从深重的民族灾难中挽救出来,保住了俄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开辟了俄罗斯民族史的新纪元。
——《论十月革命在俄国文明演进中的重大意义》
任务3-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各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和具体路径却因不同的具体历史文化背景及时代特征而不一样。在西方通过“血与火”、“剑与枪”的残酷殖民手段开拓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之外,十月革命在俄国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另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前者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后者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
——贺新元《从现代化路径视角比较“苏联道路”与“中国道路”——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任务3-3:如何理解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小结】 十月革命后列宁仅有不到7年的实践和探索时间,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在革命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难题,他虽然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思想的丰富和拓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来不及解决,留下不少未竟的思考。这至少包括两大难题:“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长期性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防范官僚主义滋生的问题。”历史和现实要求我们应当在列宁未竟的思考上进一步探索。
——李小珊《重温列宁逝世前夕关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论述》
【内容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