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礼仪形象修养教程
模块九
人情交往礼仪
一位销售人员的拜访
周祥是一家办公用品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了解到××公司最近打算购买一批办公用品,便积极与××公司后勤部田经理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向其简要介绍了本公司的产品和想要登门拜访的意愿。双方约定于本周三下午三点在××公司见面会谈。
点击跳过情景
一位销售人员的拜访
由于周祥是第一次去××公司,对路线不是很熟悉,又担心堵车,于是他早早就出发了。当他到达××公司时,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周祥没有贸然进去,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咖啡厅,又将相关资料浏览了一遍。等到距约定时间还有15分钟时,周祥走到××公司门口,向前台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来意,然后根据指引敲响了后勤部经理办公室的门。
点击跳过情景
一位销售人员的拜访
田经理见到周祥,对他的守时、穿着、举止等职业素养暗暗赞叹。之后,双方经过深入了解和细致会谈,当场就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合同。
点击跳过情景
一位销售人员的拜访
想一想
上述案例中,周祥拜访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点击跳过情景
9.1
拜访礼仪
9.1拜访礼仪
拜访是指前往他人的工作地点或私人居所会晤对方、探望对方或与之接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走亲访友,应邀参加聚会,或有事求助于人而登门拜访。合乎礼仪的拜访有助于我们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
点击此处播放微课
拜访礼仪
9.1.1拜访准备
1.事先预约
拜访他人之前,拜访者应通过电话告知或发电子邮件告知等方式提前预约,以免拜访扑空或扰乱受访者的日常安排。
拜访时间应根据受访者的工作时间和生活习惯来确定。
均应避免选择早晨7点以前、晚上9点以后,以及对方的用餐或午休时间
9.1.1拜访准备
1.事先预约
拜访他人之前,拜访者应通过电话告知或发电子邮件告知等方式提前预约,以免拜访扑空或扰乱受访者的日常安排。
拜访地点可以是:
受访者的办公场所
受访者的私人居所
公共场所如咖啡厅、茶楼等
通常应选择离对方较近或方便对方赴会的地点。
9.1.1拜访准备
1.事先预约
拜访他人之前,拜访者应通过电话告知或发电子邮件告知等方式提前预约,以免拜访扑空或扰乱受访者的日常安排。
预约时,拜访者应主动告知受访者届时到场的人员身份及人数,以便受访者做好接待准备。
一旦确定了拜访人员,就不宜再临时增加、减少或更换人员,以免打乱对方的安排。
预约拜访事宜时,应以请求或商量的语气进行,切忌采用强求式或命令式的语气进行。
礼仪小贴士
9.1.1拜访准备
拜访前,拜访者应确定好谈话内容,想好届时如何与对方交谈。
此外,拜访前可以准备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以便拜访时赠送给对方。
拜访前,拜访者应准备与拜访性质、受访者身份或拜访场所相匹配的服装。
公务拜访时,应选择较正式的服装
私人拜访时,则选择整洁得体的服装(如休闲装)即可
同时,拜访者应对自己的仪容稍加修饰,以示尊重。
3.整理仪表
2.准备谈话内容和礼品
9.1.2拜访过程
拜访者应根据预约的时间准时赴约,不可过早或过晚。
若因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时到达或不能赴约,应及时通知受访者,诚恳地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9.1.2拜访过程
敲门时,应用食指间隔有序、力度适中地轻叩三下;
按门铃时,让铃响三下即可。
敲门或按门铃后,应耐心地等待回应。若无回应,可重复叩门一次或按门铃一次,切忌表现出急躁情绪和行为,如用拳头砸门、用脚踢门或在门外大呼小叫等。
9.1.2拜访过程
入室前,拜访者应热情地向受访者问好、与之握手,若是初次见面,还应简单地自我介绍。
入室时,应将鞋底的脏物处理干净或换上指定的拖鞋。
入室后,应与受访者家属或其他在场客人一一打招呼、问好,并及时将帽子、墨镜、手套或外套除去,放到指定的位置,切勿任意乱放。
9.1.2拜访过程
入室后,拜访者应随行于受访者,应其邀请,与之同时入座,切忌自行找座、抢先入座或抢坐尊位。
9.1.2拜访过程
入座后,应坐姿端正、自然,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以礼还礼。
受访者奉茶时,应起身或欠身,用双手相接并点头致谢,并在饮用后适当称赞,切忌一声不吭。
受访者续茶时,应起身站立,用双手端起或扶住茶杯并致谢,切勿不闻不动。
受访者送上水果或点心时,应待其他客人或年长者取用后再取,并在品尝之后给予赞赏。
(2)非请勿动。一般而言,拜访者的活动范围应限于客厅或接待室之内,未经允许不得乱动受访者的物品(如工艺品、书籍、报刊、信件等)或四处乱走,即便是上洗手间,也应向受访者打过招呼后再去。
9.1.2拜访过程
与受访者交谈时,稍做寒暄后就应切入正题、说明来访事由,切忌东拉西扯或沉默不语,以免浪费对方的时间。
当与对方话不投机或意见相左时,应委婉地转移话题,切勿与对方争论或表现出不满、不耐烦等不良情绪。
9.1.3拜访结束
一般而言,若无重要的事情,拜访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拜访者应注意把握辞行时机,主动向受访者告辞。
告辞的时机最好选在双方的谈话告一段落之后且没有新的话题之前,切勿选在对方讲话时或话音刚落时。
在拜访过程中,当另有客人来访,或者受访者临时有事、给予结束谈话的提示(如说出“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或做出频频看表的动作)时,拜访者应主动告辞。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提出告辞,即使对方挽留,也应利索地辞别,切勿告而不辞。
1.适时告辞
9.1.3拜访结束
辞别时,应主动伸手与受访者握别并道谢(如“多谢您的盛情款待。”等),同时与其家属或在场的客人一一道别。
若有意请对方回访,则可在握别时提出邀请。
若受访者起身相送,则应对其说“请留步。”或“不必远送。”,并适时回头挥手致意。
2.不忘辞谢
课堂小结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