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树立科学精神。2.正确认识科学思维的作用,通过联系实际,体会学习科学思维对提升思维素养、政治素养的意义。3.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自觉树立科学思维,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如何理解科学思维?总议题议题2议题1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我们与科学家相差的是什么?议题1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想一想:科学思维如何做到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提示 内容真实要求思维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反映认识对象。形式正确要求思维必须遵循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不能违背思维规律,违反思维规则。2.科学思维的含义(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内容: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3)不科学思维是指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②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的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3.科学思维的特征【背景材料】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这部将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即将为“地球第三极”的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等因素,近年来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变化加快,冰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风险也在增加。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强生态风险防控的客观要求,是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这部法律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背景材料】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提供了法治保障。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学习任务】(1)独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体现了什么思维方式?(2)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提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体现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强生态风险防控的客观要求,正确反映了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实际与规律,思维具有确定性和明确性。【学习任务】(1)独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体现了什么思维方式?提示:(2)科学思维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正确把握青藏高原生态状况与制定该法的因果联系,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思维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确反映了青藏高原保护需要和青藏高原人民群众新期待,预见了这部法律的作用,将通过青藏高原依法保护的成果得到检验。【学习任务】(2)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关系议题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中国的外交天团,在国际的舞台上,字字铿锵,句句在理,霸气回击企图抹黑中国的各种谬论,他们以最强硬的态度为中国发声,始终向世界展示中国人不屈的底气。看视频,结合生活思考:学习科学思维有什么意义?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3)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1.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2.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3.学习科学思维的实践意义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学习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背景材料】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持久战”的著名论断,有力地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根据地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学习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提示:(1)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的著名论断,有力地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2)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持久战”的著名论断,并指导根据地人民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有效的战略战术,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创新能力。(3)根据地人民在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科学思维的特征与思维素养意义之间存在对应关系123考向一 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学科素养:科学精神]1.(2023·江西上饶高二校联考)“《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李白”,“《李白》是某知名音乐人创作的一首歌曲”,这两个判断都真,是两个正确的言论。有人据此推理出“《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某知名音乐人创作的一首歌曲”这个荒谬结论。这给我们的警示是①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检验思想具体内容的真实性②违背了形式逻辑的规则和规律,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④即使遵循了逻辑思维的规则也可能得出虚假的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①说法错误。材料出现荒谬结论的原因是没有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违反了同一律,④不符合题意。1234123考向二 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科学精神]2.(2023·山东临沂高二统考期中)科学社会主义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实践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全世界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将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贡献更多智慧,开创出了造福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再次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表明①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的推断②科学思维是客观的,能从实际出发,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③形象思维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触及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④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反映认识对象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但不等于其自身是客观的,②错误。材料强调思维具有能动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没有涉及形象思维,③不符合题意。1234123[学科素养:政治认同]3.(2023·广东佛山高二校联考期中)广大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也能够更好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式。可见,掌握科学思维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有①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建立事物间新的联系②能提高青年的政治站位,提升其政治觉悟③有利于驳斥诡辩等错误思维,纠正思维中的逻辑错误④有利于正确认清国情和世情,助力民族复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三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4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但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不可随意创造联系,①不选。③属于思维素养意义,不符合题意。123412434.(2023·云南临沧高二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学科素养:科学精神]考向四 科学思维九曲黄河,浪淘风簸。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大计。“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黄河从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党中央成立领导小组,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243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把握黄河流域特点,紧紧抓住黄河保护主要矛盾,充分总结黄河保护工作经验,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江河流域保护的标志性立法。实践证明,黄河保护法的实施将有效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从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对黄河的治理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43答案 (1)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更体现治理思维的科学性,黄河安澜和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实现。(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遵循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针对黄河治理中的问题,用立法的形式加强对黄河的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必将实现。(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黄河安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成果将变成现实,并得到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