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问题探讨+融 合 遗 传导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第2课时1.1.2 分 离 定 律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2导阅读课本5-7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思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2)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呢?(3)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高茎3高茎:1矮茎×PF1F2高茎矮茎(杂交)(自交)×评一.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注意:遗传因子之间不融合、不消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DdDDddDd配子:Dd高茎F1:(同一个字母)×评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Dd高茎Dd高茎配子 :F1 :DdDdF2 :高茎矮茎DDDdDddd3 : 1×核心内容是什么?(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评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三.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1)实验结果: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的,34株是矮茎的。(1)方法:(2)预期结果: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高茎:矮茎=1:1设计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3.演绎推理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实验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说明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评目标一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F1中没有矮茎?F2中又出现矮茎,并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③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结果预测:分离比为1:1④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符合!假说完全正确!四.假说—演绎法评(杂交和自交)五. 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内 容1.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中的细胞核遗传,而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以及原核细胞。2.只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范 围是否所有生物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评六.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1. 实验原理(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思考:1.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评六.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2.操作步骤取小桶并编号→分装彩球→混合彩球→随机取球→放回原小桶→重复实验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 。1∶2∶13∶150-100次讨论:为什么强调重复多次?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该理论值,统计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评六.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取小桶并编号→分装彩球→混合彩球→随机取球→放回原小桶→重复实验评练习与巩固评1. 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B练习与巩固评2. 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B练习与巩固评3.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 ( )A.0% B.25% C.50% D.75%DA练习与巩固评5.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6. 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中的小球(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中的小球总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1∶2∶1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混合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抓取√练习与巩固评7.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D.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10、20、10练习与巩固评√8.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B.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D.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练习与巩固评√9.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现有一匹栗色公马(甲),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若要在一个配种季节鉴定其遗传因子组成,某同学采用的杂交方法如下。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对这些方法的评价,正确的是方法一:让甲与另一白色母马交配方法二:让甲与多匹栗色杂合母马交配方法三:让甲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A.方法一的后代无论是哪种毛色,均不能判断甲的遗传因子组成B.若甲为杂合子,方法二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一定为栗色∶白色=3∶1C.若甲为杂合子,方法三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一定为栗色∶白色=1∶1D.方法一、二、三的后代中只要出现白色个体,就说明甲为杂合子练习与巩固评√1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现象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比例为1∶1”属于演绎过程D.“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均为高茎”属于实验验证环节练习与巩固评√网络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