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练习题--第7课 第二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练习题--第7课 第二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第三单元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安徽芜湖期末)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刻的基础是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中。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  )
A.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B.人民群众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
C.满足人民的需求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D.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2.(2023广西河池期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其中一个“明确”是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四川南充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由此可见(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体现法律理念的道德能促进法治建设 ③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四川成都期末)针对近年来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敏感,自我维持和恢复能力差,草地退化较严重等问题,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A.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实际出发
5.(2023浙江宁波期末)我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的规定让做好事的人不会吃亏,做好事有法律保障。民法典的规定(  )
①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福建泉州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这些历史性成就表明(  )
①我国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③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 ④我国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上海嘉定期末)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S大学附中开展了一系列“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活动。小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从印发该规划的主体看,体现了(  )
A.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B.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力量源泉
8.(2023四川南充期末)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2023年5月1日是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五周年。五年来,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网络言行予以处置处罚;崇尚英雄、致敬英烈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尊崇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地方人大和政府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规范纪念活动开展,依法保护英雄烈士和烈属合法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知识,分析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实施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9.(2023湖北荆门期末)《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  )
①体现了公正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坚持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③重视发挥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④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广西北海期末)法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是由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抽象的法治,只有具体国家中具体社会条件下的法治。这段话告诉我们全面依法治国要(  )
A.立足国情,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1.(2023河南郑州期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并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  )
①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是顺应中国革命实践要求应运而生的新成果 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江西南昌期末)自2023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该法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仅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还在各章中不断丰富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的具体制度规定,促进妇女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各方面权益全面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与施行,有利于(  )
①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 ③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体现民主的真实性 ④扩大我国广大妇女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福建福州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同时系统规划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结合材料,请你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材料;④200字左右。
第二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A 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所以全面依法治国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项符合题意;党领导一切,共产党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B项说法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项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项。
2.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本题选C项。
3.B 这一条款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①④符合题意;这项规定是法律条文,不是体现法律理念的道德,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未强调法律的基本属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4.D 材料表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5.C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①说法错误;材料说明民法典的规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排除。故本题选C项。
6.C 法治建设的基础是法治社会,材料说的是法治国家,①不符合题意;这些历史性成就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②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未形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7.A 印发该规划的主体是中共中央,体现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和人民的作用,B、C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8.答案 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实施,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网络言行予以处置处罚,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实施,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使得尊崇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各地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9.D 遇到道德难题需要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要求坚持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作用,②④正确;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而不是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10.A “没有抽象的法治,只有具体国家中具体社会条件下的法治”,这告诉我们全面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以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项。
11.B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①④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错误;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新成果,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
12.C 材料未体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与施行,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②正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不断丰富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的具体制度规定,促进妇女的各方面权益全面落实,体现了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体现民主的真实性,③正确;基本权利是法定的,“扩大基本权利”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C项。
13.答案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法治调整范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切实的保障。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并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