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重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上承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启本单元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创设历史情境,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使某些同学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能用时间轴来建构时空观念,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感知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联系五.【学习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和失误”,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现状,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圈画知识点,标记疑难问题。【活动2】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教师播放图片和材料,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学生交流探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什么?是“左”倾错误的继续。(此处学生交流教师举例补充)学生看视频,走进历史,感受中国当时在十字路口的“迷茫徘徊”……教师承上启下提问: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思想的束缚的?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看视频“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性质、结论与影响”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提出“ 两个凡是”的方针。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史料拓展: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邓小平的事迹,教师补充材料。【活动3】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观看视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复述会议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 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学生小组探究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师用近现史的时间轴来对引导学生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活动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遵义会议”,再次分析“伟大转折”。【活动5】“拨乱反正”的开展,民主与法制的加强观看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 教师提问: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学生回答: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加强有何现实意义?【活动6】拓展链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据此请回答: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三位伟人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百年巨变中得出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六.【作业设计】练习作业等布置七.【教学反思】本课的亮点:第一,本堂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来创设情境,课前我让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等老人交流他们的成长年代,然后与现在这个时代来对比感知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课中我利用三个视频和多个图片及材料、故事等,让过去的历史“鲜活”起来,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第二,在学习中共十一届全会的历史背景时,我即播放了视频,又设计了一个故事来来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对于初中学生的认知他们很难理解,然后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多么的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对历史有了深深的认同感。第三,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本课的不足课堂的节奏显得略快、时间显得过紧,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所以在学生谈与老人交流后的感受来认识改革开放前后变化时,这个时间略短,今后在教学中要合理分配时间。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