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情况,成像正确的是(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所示,京剧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演员通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脸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当他距离平面镜60 cm时,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__cm.当演员远离镜子时,镜子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2题图3. 【凸面镜和凹面镜】在视线盲区较大的急转弯处,经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镜子,物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镜,这种镜面可以__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光线,将它装在街道的拐角处,能起到________的作用. 第3题图知识逐点过考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①________特点 (1)像和物的大小②________(2020.11第三空);(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③________(2020.11第二空涉及);(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④________[2021.21(3)①];(4)平面镜成的是⑤________立等大的⑥________像(2022.13,2020.11第一空)应用 潜望镜、穿衣镜、医生检查牙齿的小镜等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⑦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承接考点2凸面镜和凹面镜类型 凸面镜 凹面镜原理图特点 对光有⑨________作用 对光有⑩________作用应用 汽车后视镜、路口的转弯镜等 太阳灶、汽车前灯反光装置等教材实验到新考法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实验过要点人教八上P77—78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①________,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②________的位置. 实验装置要点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大小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要点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③______完全④______,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⑤______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要点2.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要点2.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在纸上连起来,并用⑥________分别测量它们到⑦________的距离,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实验目的,补全表头.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⑧______关系12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⑨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⑩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________.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__.实验要点要点1实验装置:1.使用玻璃板进行实验,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_______________.2.应选用较____的玻璃板,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3.选用两支外形、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刻度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2实验操作及目的:5.为了更清晰观察到像,实验应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6.另一支蜡烛不点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何记录像与物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观察像;判断成像的虚实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观察像.(均选填“前”或“后”)9.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考法一题通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和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例题图基础设问(1)现有厚度为5 mm和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2)实验时应选取A、B两支外形____________的蜡烛.(3)(实验细节)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蜡烛B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使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在白纸上记录下此时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此时蜡烛B替代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4)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应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A的像再次重合.(5)如图乙是小明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为了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小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明整理的数据和信息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________________ 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1 10 10 相等2 15 15 相等3 20 20 相等①请将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选填“无关”或“有关”).(6) 小明还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操作方法应是( )A. 将光屏放在被点燃蜡烛A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B. 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B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C. 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B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能力提升(7)(动态分析)小明先将蜡烛A放在离玻璃板50 cm处,记下像的位置,再将玻璃板向靠近蜡烛A的方向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相比( )A. 向玻璃板方向移动了10 cm B. 向玻璃板方向移动了20 cmC. 远离了玻璃板10 cm D. 远离了玻璃板20 cm(8)(反射面的判断)另一同学在探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时,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方,观察到蜡烛A有两个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未点燃的蜡烛B,使之与蜡烛A较亮的像重合.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此时物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AC”“AD”“BD”或“BC”).可沿________(选填“MN”或“PQ”)移动蜡烛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丙 丁例题图新考法(9)(装置改进)实验完成后老师又提出用方格纸和棋子进行如图丁所示的实验,用方格纸替代白纸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实验中,棋子成像太暗,无法看清棋子的像,请你写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活实践)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靠近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在左、右两侧玻璃门打开的过程中,人在每个玻璃门中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且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随”或“不随”)门平移.真题演练命题点1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m.第1题图2. 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 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典型试题拓展】 第2题1. (情境拓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中也蕴含了一些物理规律.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能够看到湖中的月亮是因为光的______,湖中的“月亮”到湖面的距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中的月亮到湖面的距离.命题点2 平面镜成像作图拓展训练3. 如图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第3题图4.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述的画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蜻蜓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蜻蜓”的位置.第4题图命题点3光现象综合5.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B.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拓展训练6.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国旗反射了红光B. 《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因为太阳光是单色光C.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显示钞票上隐藏的标记,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 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会看到“黑板反光”现象,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命题点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7.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第7题图(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__;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________和________;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实验过要点 ①平面镜 ②平面镜 ③像 ④重合⑤像 ⑥刻度尺 ⑦平面镜 ⑧大小 ⑨相等 ⑩相等 垂直 对称实验要点 1. 观察像的位置 2. 薄 3.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 测量物距和像距 5. 较暗 6. 使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更清晰 7. 用笔分别在两支蜡烛的对应位置做标记 8. 前 后 9. 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例 (1)2 (2)完全相同 (3)光的反射 不需要 A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蜡烛A的像 (4)远离 (5)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①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②相等相等 无关 (6)C (7)B (8)AC BC PQ(9)便于直接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用光源把棋子照亮 (10)完整 不随真题演练1. 反射 虚 5 2. 虚像 变小 不变【典型试题拓展】 第2题反射 等于3. 如答图所示第3题答图4. 如答图所示第4题答图5. C 6. B7. (1)反射 (2)避免车内物体成像在挡风玻璃正前方下方 (3)①垂直 ②物距 像距 ③无法分辨蜡烛A的像与蜡烛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