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7张PPT)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7张PPT)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维护宪法权威
保障宪法实施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认识国家制度
了解国家机构
尊重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导向:
八年级下册
坚持
宪法至上
理解
权利义务
人民
当家做主
崇尚
法治精神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11内容,时间5分钟。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做法)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做法)
6、什么是最大的人权?
7、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8、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措施)
第一部分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近代以来,为实现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探索。
1851年
1860-1894年
1911年
1921年
前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
新民主
主义革命
1919--1949
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
1978
新的伟大革命
党的十八大
2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是如何带领人民确保奋斗成果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954年
9月20日,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5年
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8年
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
2004年宪法修正案
1999年宪法修正案
1993年宪法修正案
1988年宪法修正案
时间: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时间: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时间:2018年3月11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宪法修正案草案
现行宪法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章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①实践依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章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领导一切的,但是宪法法律至上,那么中国共产党和宪法法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坚持宪法至上,党纪严于国法,而不是党纪高于国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如何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立法:检察官法的通过与施行对构建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有重要意义。
带头守法:宪法宣誓充分彰显了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政治品格和领袖风范。
保证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打虎拍蝇、司法惩治等都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支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部分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4)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易错易混提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正确说法: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公民
(1)含义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人民
公民
(1)含义不同: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
(3)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更大,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总结:(通俗版区分方式)
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
(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人民≠公民
公民
敌人
人民
敌人
属政治概念。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
如:国家权力,人民享有的权力。
属法律概念。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或行使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应。
权力≠权利
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
中国有志青年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①国家性质上: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经济制度上: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表现在:
重要领域由国企主导,例如:能源、金融、通信、交通方面
(3)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代表人民行使
人民
人民代表
产生
国家权力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人民行使
属于
行使
间接
直接
直接
(4)基本权利上: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一章 总纲
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
5、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部分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村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受教育权
生命健康权
文化权利
劳动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6.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1)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
(2)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主体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8、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低保
义务教育
医保全覆盖 加强社会保障
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改善环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上措施保证了哪些权力?说明我国的人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P8阅读感悟)中国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9.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体广泛
内容广泛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从奇葩证明到互联网+政务服务
10.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正式实施,增加了对校园欺凌的强制报告规定,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校园欺凌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报告。
立法方面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10.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①立法: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与责任。
②执法: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司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普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常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
权力、立法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权力、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元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 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
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最高监察机关: 国家监察委员会
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 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 最高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警察(既是行政机关又是司法机关)
易错易混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国家性质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公民基本权利
武装力量
国家权力
属于人民
坚持中国
共产党领导
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
如何保障
是什么
怎么做
立法、执法、监察、司法、普法
青少年
的做法
最大的人权、宪法原则、主体和内容广泛
胜利+成就
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
性质、宗旨、目标
党的领导地位
为什么
怎么做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