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资源简介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练习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模型,能从分子的微观层面了解物质性质,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直径通常在 10 m 之间。不同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分子组成,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可能不同。
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并且是无规则的。这种运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发生,也可以在真空中发生。
③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比较大,但斥力比引力更大,因此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比较小,但引力比斥力更大,因此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2.难点:如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宏观性质的重要因素,而分子热运动则是物质分子永恒的属性。
在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分子热运动相对较弱,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在液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排列相对松散,分子热运动相对较强,因此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在气体中,分子间作用力极弱,分子排列极度松散,分子热运动极度强烈,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充满整个容器。
综上所述,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需要考虑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综合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有怎样的性质?分子的直径有多大?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入新课:《走进分子世界》。
当学生回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时候,你可以进一步追问他们对分子性质的了解,例如分子是否在运动、分子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对于分子的直径,学生可能对其大小没有直观的概念。你可以通过举例或者展示一些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微小尺寸,比如将分子的直径与头发丝或者其他常见物体的尺寸进行比较。
然后,你可以自然地引入新课《走进分子世界》,并告诉学生在这节课中,他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分子的世界,探索分子的奥秘。
新课讲授
1.指导学生阅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能从分子的微观层面了解物质性质,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这个指导学生阅读的环节非常重要呢!通过阅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学生可以从分子的微观层面去理解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① 如何用分子模型来解释固体的性质,比如固体的硬度、形状和体积等?
②液体的性质,如流动性和密度,与分子的运动和排列有什么关系?
③气体的性质,如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是如何由分子的热运动和自由程度决定的?
引导提问:试从分子运动的角度来解释蒸发现象。
好的,对于“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解释蒸发现象”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引导提问:
① 蒸发是怎么发生的?
② 分子在蒸发过程中是如何运动的?
③ 蒸发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变化?
④蒸发速度与分子运动有什么关系?
⑤如何通过分子运动的原理来加快或减慢蒸发速度?
(三)课堂总结
1. 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3. 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
(四)布置作业
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