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分子和原子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2. 难点: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水的扩散、蔗糖的溶解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的思考。
以下是三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来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的思考:
气味的传播:当我们走进厨房时,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食物分子在空气中扩散,并进入我们的鼻子。这个现象可以让学生思考气味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传播的。
水的蒸发:在阳光下,水会慢慢蒸发。这是因为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并扩散到空气中。这个现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和运动。
糖溶于水:将糖放入水中,糖会逐渐消失,而水则变得有甜味。这是因为糖分子在水中溶解,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溶液中。这个现象可以让学生思考糖分子是如何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
2. 新课讲授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通过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它们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见的。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了水的性质,如溶解性、沸点等。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分子。不同的原子组合形成不同的分子,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举个例子,氧气(O )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而氢气(H )是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这两种分子的性质和用途完全不同,尽管它们都由原子组成。
—— 分子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分子有三个基本性质,分别是: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意味着分子非常微小,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们。例如,一滴水中就包含了数以亿计的水分子。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即使在静止的物质中也是如此。这种运动使得物质能够发生扩散、渗透等现象。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这使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压缩或膨胀。
这些性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例如,分子的运动性解释了为什么香水会扩散到空气中,以及为什么物质能够溶解在其他物质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则影响物质的密度、压强等物理性质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通过对比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同时,让学生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例如,一个水分子(H 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原子是化学元素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位,不同的原子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这就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例如,氢气(H )和氧气(O )反应生成水(H O)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水分子。
3.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4.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