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共6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共61张PPT)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
02. 教学目标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
※知识网络(一)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考点1)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
1.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
例如:小甜发现韭苗和蒜苗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就此可提出一个探究问题是: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2.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的表达应注意使用 ,以
结尾。如: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空气吗?(二)作出假设:明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考点2)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 回答(一般是
)。如: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肯定或否定
肯定回答
疑问句
问号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三)制订计划: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制订计划
1.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实验、观察、调查法等
(1) 法:对研究对象(如:动物、植物等)施加一定的外界影响。如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 法:不施加影响或降低到最小限度,用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如实记录研究对象的方法。如珍妮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
(3) 法:全面获取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并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如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实验
观察
调查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2.列出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考点3)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例1 下列实验中,实验器材与使用目的相匹配的
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镊子 剖开玉米种子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 酒精 溶解叶绿素
C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湿棉絮 降低温度
D 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放大镜 观察水蚤的心率
B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4.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控制单一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考点4)
(1)实验中所研究的条件就是 。
①变量往往在所探究的问题中可以找到,如研究烟焦
油的浓度变化对涡虫移动速度的影响,变量是

②一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那个条件就是变量,如甲组:低脂饲料和无菌水,乙组:高脂饲料和无菌水,变量
是 。
变量
烟焦油的浓度
饲料的种类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2) :除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①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若甲组:阴暗、潮湿;设置的乙组:光照充足、干燥。因为 ,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乙组应改为: 。
对照实验
变量不同
变量不唯一
光照充足、潮湿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②有几个变量就要设置几组对照实验。例:探究“天竺葵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应设置的对照实验有2组,即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银边(非绿色)部分和绿色部分。
③实验中设置空白组(如浓度为0的镉溶液)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设置除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目的是 。例:探究“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实验中,丙组加入一定量的10%蔗糖溶液,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必须控制单一变量,丁组应加入 。
控制单一变量
等量的10%蔗糖溶液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例2 某养鸡场探究“温度对芦花鸡种鸡产卵的影响”,研究人员饲养过程设想调控的因素如下表。表格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组别 种鸡的数量 空气 温度 每天光照时间
甲 40只 通风 28℃ 12
乙 40只 通风 10℃ 18
A.甲组应饲养在不通风环境下
B.甲、乙两组饲养的环境温度应相同 C.甲、乙两组各饲养1只种鸡
D.甲、乙两组每天光照的时间应相同
D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四)实施计划
1.重复、多次实验,收集的数据取平均值,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考点5)
采用适量实验对象,重复、多次实验(设置 )的目的是 , 收集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2.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应当实事求是,实验数据不能修改
重复组
避免(减少)偶然性
减小误差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 五 ) 得出结论
1.采用表格、图形等方式描述实验现象 (考点 6)
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同 时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 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 述结果。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考点7)
例如:右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光照强度对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分析实验结果,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折线图A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水稻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折线图CD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水稻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变化不大(注意分段分析)。
(2)通过数据分析,本实验结论是: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一定范围内的光照越强,
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注意事项】
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得出结论一定要体现 ;否则任何表达都是错误的。
②如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重新进行实验。假设能修改,但实验数据不能修改。
③考试中描述实验现象应注意如何把表格、图形等转换为文字。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或规律, 如从实验现象“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 的环境中”得出
实验结论“鼠妇怕光”。实验结论是肯定或否定假设, 一定要
紧扣变量; 如果有两个变量要得出两个结论。
变量
※课程内容及7个主要考点梳理
(六)*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根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写出探究报告,
分享实验方法、技巧,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若结论不一致,则讨论分析其原因。
例1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会出现疯长现象,科学家推测可能是赤
霉菌产生某种物质所致。 为验证这一推测,需对两组水稻植株进行
不同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甲组喷含赤霉菌的培养液,乙组喷清水
B. 甲组喷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乙组喷清水
C. 甲组喷含赤霉菌的培养液,乙组喷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
D. 甲组喷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乙组喷未培养过赤霉菌的
培养基过滤液
※难点突破
D
【解析】
本实验的变量是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 A、B、C 三个选项都错误,因为三种处理方法变量都不唯一,都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选项中甲组和乙组能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赤霉菌的培养基过
滤液,该过滤液中可能有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符合题意,故
答案选D。
例2 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不同部位的结构,选取的
实验材料及操作,错误的是( )
A.观察输导组织可以挑取叶脉
B.观察叶肉细胞可以做叶横切片
C.观察分生组织可以选取根尖
D.观察气孔最好撕取叶片上表皮
※难点突破
D
【解析】 A、B、C三个选项都正确;观察气孔最好撕取叶片下表皮,因为下表皮分布的气孔较多,故答案选D。
例3 心血管疾病每年的致死率均高于其他疾病,高胆固醇血症是该病的直接诱因,脂肪乳剂会提高胆固醇含量。某小组为研究陈皮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选取4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进行以下处理:
组 别 正常组 (A组) 模型组 (B组) 陈皮提取物高 剂量组(C组) 陈皮提取物中剂量组(D 组)
灌胃处理(每天1次) 前四周 蒸馏水 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
后四周 生理盐水 ? 5g/kg 陈皮 提取物 2.5g/kg
陈皮提取物
一段时间后, 测得各组大鼠总胆固醇含量如图, 回答问题。(1)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对照,其实验
变量是 ,表格中“?”
处应填入 。(2)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措施
有 。分析柱状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是 。
脂肪乳剂
等量生理盐水
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
陈皮提取物能降低动物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5)为了进一步研究陈皮对大鼠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机制,测定大鼠血清中 HMGCR(促进合成胆固醇的酶) 的活性, 推测陈皮可能是通过调控HMGCR活性(活性越高,合成胆固醇量越多)从而影响胆固醇含量。若以上推测正确,则正常组(A 组) 、模型组(B 组) 和陈皮提取物高剂量组(C 组) 大鼠的HMGCR活性大小的关系是: (用 字母表示)。 (5)为了使实验结束后的大鼠能恢复健康,可采取措施是

B 组> C 组> A 组
灌喂高剂量的陈皮提取物一段时间
【解析】(1)A组和B组作对照,一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那个条件就是变量,故变量为脂肪乳剂,为了控制单一变量,表格中“?”处应填入等量生理盐水。
(2)控制单一变量必须做到除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故采取的措施有: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
(3)分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与对照组B组相比,可得出结论是:陈皮提取物能降低动物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注意探究的问题并找出共同点,) ,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比较效果)。
(4)HMGCR活性越高,合成胆固醇量越多,从图中可以观察出大鼠的HMGCR活性大小的关系是: B 组> C 组> A 组 。
(5)为使实验结束后的大鼠恢复健康,必须降低大鼠体内的胆固醇,
可采取措施是:灌喂高剂量的陈皮提取物一段时间。
※难点突破
1.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不应认同的是( )。
A.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B.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C.探究土壤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D.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2.罐装食品标注“若真空安全钮浮起,请勿购买”。小甜猜想:安全钮浮起的原因可能是细菌和真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该猜想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 得出结论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B
C
3.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放弃探究实验 B.马上否定假设
C.更改实验数据 D.检查实验方案
4. 下列探究活动中,主要运用调查法的是( )。 A.米勒模拟生命的起源
B.珍妮·古道尔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
C.小甜训练蚯蚓走迷宫
D.了解市民对“三孩”生育政策的看法
※达标训练
D
D
5.小甜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达标训练
C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 牛奶营养液 500毫升 10℃ 2只
A.组别加清水培养形成对照
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营养液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D.草履虫的数量改为20只
※达标训练
A
6.下表所示实验中,相关实验器材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使用目的
A 观察水蚤的 心脏搏动 放大镜 观察水蚤心跳
B 金鱼藻在光 下产生氧气 带火星 的木条 用于验
证氧气
C 制作口腔上皮 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 盐水 保持细胞
正常形态
D 观察小鱼尾鳍 内血液的流动 浸湿的 棉絮 维持小鱼的
正常呼吸
※达标训练
C
7.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碘液 染色
B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解剖刀 剖开玉米种子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酒精 验证淀粉存在
D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显微镜 观察血管种类
8.下列对相关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通常用低倍镜观察B.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先水浴加热再滴碘液C.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可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D.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时,温度计的下端应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D
※达标训练
9.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有制作泡菜的专述:“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者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这说明食盐的用量非常关健。为此研究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过程中,不必密封处理
B.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亚硝酸
盐含量
C.食盐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
量的峰值越高
D.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
呈现上升趋势
C
※达标训练
10.秋冬季节,某地的刺桐落叶纷纷,同学们发现地上的落叶大多背面朝上,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作出四个假设并设计相应活动如下表,其中无法验证假设正误的是( )。
B
选项 假设 活动设计
A 落叶朝向与飘落时叶片的颜色差异有关 取同植株等量黄色和绿色落叶置于同一高度飘落,分别记录并统计结果
B 落叶朝向与叶片受到 的风力的强弱有关 模拟有风和无风的环境,从等高处飘下等量叶片,分别记录并统计结果
C 落叶朝向与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有关 显微镜下观察落叶的上、下表皮气孔数量和分布,分别记录并统计结果
D 落叶朝向与叶肉细胞 的排列和分布有关 显微镜下观察落叶横切面的叶肉细胞
排列和分布,分别记录并统计结果
1.近年来,我国有关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层出不穷。为了探究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 A 、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达标训练
二、非选择题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为 。
(2)镉浓度为0的A组的作用是 。
(3)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环境需要相同,目的是 ,每组各用8只小鼠而不是1只小鼠的目的是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5)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同学们应进行 实验。
组别 镉浓度/(mol·L-1) 溶液量( mL) 24h死亡数/只
A 0 10 0
B 0.015 10 2
C 0.030 10 3
D 0.045 10 6
控制单一变量
作对照
镉浓度
避免偶然性
不同浓度的镉溶液对小鼠都有危害,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上升
重复、多次
2.多吃糖会影响记忆吗 科研人员以幼鼠为实验对象,探究高糖饮食是否会降低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验过程加下:
①选用出生天数一样,体重相似的健康雄性幼鼠20只,平均分为两组。
②A组为高糖饮食组,饮食结构为高糖饲料(含糖量约16%,与目前市面大部分含糖饮料的含糖量相当),B组为正常饮食组,饮食结构为正常饲料(含糖量约7%)。在相同环境下连续喂养三周。
③对每只幼鼠进行相同的记忆训练:将每只幼鼠从水迷宫的四个角落面向池壁放入水池,引导幼鼠寻找到水中站台。
④记忆训练结束2小时后,将两组幼鼠分别从水迷宫的四个角落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记录每只幼鼠在每个角落从入水至找到站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两组幼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选取健康雄性幼鼠体重相似的目的是 。
饲料的含糖量
控制单一变量
(2)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科研人员对记录的两组幼鼠逃避潜伏期数据的处理方法是 。 (3)请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4)本实验对你的生活启示是:

作对照
计算平均值
A组(高糖饮食组)比B组(正常饮食组)幼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更长,说明高糖饮食会降低(减弱)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应适量摄入糖类,不能长期饮用高含糖饮料
3.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的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 。
伊蚊通过气味区别人和动物
图1
(2)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 和 两种气味分子,依据
是 。
a
c
a和c的含量在人的气味中明显高于动物
图2
(3)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 。②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

气味分子a、c对伊蚊有吸引作用,且吸引作用与人的气味相当
伊蚊在实验装置中的停留位置
用a、c两种气味分子作为引诱剂诱捕伊蚊
图3
4.“白色污染”——塑料废弃物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具有啃食塑料的现象,且能降解塑料。科研人员探究了大蜡螟幼虫对常见的两种塑料(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取食情况,以及添加蜂蜡(大蜡螟的常规食物)对幼虫取食塑料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
(1)表中“ ”应设置的食物为 。为探究大蜡螟幼虫对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取食量,可选择第一组和第 组进行实验 。

聚乙烯混合蜂蜡
(3)图2表明食用塑料对大蜡螟幼虫生存的影响是: ,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应增设一组对照组:
。(4)结合本实验,请对“白色污染”的治理提出一条合理
建议: 。
(2)由图1可知,大蜡螟幼虫对 的取食能力比较强,
观测指标为 。
存活率下降
聚乙烯
实验结果如下:
取150只大蜡螟幼虫,加等量蜂蜡,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喂21天
利用大蜡螟幼虫降解塑料
食物重量损失
5.三斑海马是一种小型海洋鱼类,人工养殖的三斑海马可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和海洋观赏鱼,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探究光照时长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如下表),饲养一个月后测得三斑海马成活率、体重变化如图。③每个处理进行5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如右图。
光照时长
减小误差
随着光照时长的增加,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变化不大,生长速度加快
(4)若要进一步探究三斑海马生长速度的每日最适光照时长,应在一定的光照时长范围内设置一系列光照时间梯度,该光照时长的范围是 。
16-24h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为 。
(2)实验中每组测得的数据应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照时长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是: 。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1.(17-23).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
的是( )
B
选项 实验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种子 的结构 放大镜 观察种子
内部结构
B 观察花的结构 镊子 纵向剖开子房
C 探究馒头在 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验证淀
粉存在
D 观察小鱼尾鳍 内血液的流动 湿棉絮 保持小鱼
正常呼吸
2.(21-22)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D
选 项 实 验 操 作
A 制作并观察洋葱内 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把洋葱表皮放在
载玻片上直接观察
B 制作并观察人口腔 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生理盐水对口腔上皮进行染色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将加入唾液的试管加热到100℃
D 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设置不同的实验温度
A
3. (22-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需要使用的材料用具是( )。 A. 放大镜 B. 酒精灯 C. 温度计 D. 生理盐水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4.(20-25)下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解析】观察曲线,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选项A错误;第2-5周,比较A和A′曲线(实验变量为大蒜芥),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比较B和B′曲线,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率几乎不影响,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小,选项D错误;故答案选B。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6.(23-25)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μg·mL-1,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得平均
血药浓度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服药4h后,
血药浓度最高
B.若需再次服药,
乙组应间隔6 h
C.服药后,片剂开始
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服药后,缓释胶囊的
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B
A.实验变量是“子叶完整程度”
B.实验设计了甲组与其他三组对照
C.实验结果是“子叶越完整植株越高”
D.实验结论是“子叶贮存营养物质”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5.(22-25)选取相同的绿豆种子40粒,清水浸泡10小时,平均分成4组。对每组种子的子叶进行不同处理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0天,测量植株的高度,每组取平均值,具体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7.(17-34,7分)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 mL-1、0.05mg 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 mL-1、0.0lmg 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 mL-1、0.03mg 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 实验,变量是 。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 。(2分)
对照
烟焦油溶液浓度
减小误差
对一定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的涡虫,置
于更低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减慢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 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5)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请根据实验谈谈其中的道理 。
A
吸烟者会对香烟产生依赖
【部分解析】
(3)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涡虫平均移动速度减慢(观察横坐标和纵坐标),原因是烟焦油溶液的浓度降低(答题要紧扣变量),为什么烟焦油溶液的浓度降低会导致涡虫平均移动速度减慢?因为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产生依赖(资料中找答案)。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A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5)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因为吸烟者会对香烟产生依赖(资料中找答案)。
8.(18-34,8分)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 、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 。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
为 ,并在第 天均达到最大值。
乳酸杆菌(乳酸菌)
设置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
先上升后下降
3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 。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 。
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部分解析】(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紧扣变量,抓住共同点);三组食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比较效果)。
0.5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9.(19-34,6分)重金属铬(Cr6+)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在浓度为79.30mg/L的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说明:生物硫铁投加比是生物硫铁与铬的摩尔浓度比;PC组指水体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含量与投加比为4时相同;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请回答:
(1)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 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100%。
(2)实验中设置PC组是为了证明 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生物硫铁
(3)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79.30
①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 mg/L的水体。
②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 %以上。(4)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 和 而增大。
83
生物硫铁投加比的增加
投加时间的减少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10.(20-34,6分)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每个装置内放人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
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 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黑暗和明亮
绿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 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物质A/物质A的有无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 ,为形成对照,表格中“ ”处应填入 。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 ;② 。
一定量的10%蔗糖溶液

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短/丙组的每小时总取食时间比丁组短
(1)分析图甲结果,可得出:
①四组实验中,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 。
②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 ℃条件下增长最快。
(2)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该温度范围是 (2分)。
(3)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 。
(4)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 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5)综合以上实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增加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11.(21-34,7分)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请回答:
35
25-39℃
形成对照
降低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017-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试题链接1-1
【部分解析】
(2)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所以该温度范围最高是39℃,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35℃条件下增长最快,但35℃不一定是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因为在温度范围在5℃-最适温度之间,空心菜植株就会出现随温度升高而增长越快的现象,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39℃之间,空心菜植株就会出现随温度升高而增长越慢的现象。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根据题意该温度范围是25℃-39℃。
(4)因为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降低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5)根据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根据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故答案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12.(22-34,6分)了解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某学习小组做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
I. 制备材料、装置
a.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制备直径均为0.6cm的叶圆片若干。
b.抽除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目的是使其能在溶液中下沉。
c.以智能LED射灯作为光源,使用透明玻璃板做成罩子罩住射灯。
II.具体操作
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分别放入10个已抽除气体的叶圆片,叶圆片沉底。再将烧杯置于自制实验装置上,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如图1)。记录每个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图1 图2
叶绿体
(1)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它在菠菜叶中数量较多,因此菠菜
叶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2)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一种做法: 。
取同一株菠菜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
(3)每组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取平均值,目的是 。
(4)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光照强度为1000umol·m-2·s-1时,叶圆片平均上浮的时间最短,原因是:
(2分)。
(5)光合作用受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光照强度外,还可以用本实验装置探究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图1 图2
减小误差
光照强度(最)大,叶圆片光合作用(最)强,
产生的氧气(最)多,叶圆片上浮的时间(最)短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①对照组的“?”应填 。
②对照组能去除有机物的原因是 。
13. (23-34,7分)生态治理技术已成为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多种沉水植物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还会影响水体溶氧量。某河流的中、下游污染程度不同。为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科研人员对该污染河流的下游水域开展研究。(1)实验一: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率。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25L下游水样
水样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
(2)实验二: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溶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于某日9:00~17:00监测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氧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实验组溶氧量的增加量比对照组 ,其主要原因是
_
。(2分)②综合实验--和实验二,有人认为比较适合治理该污染河流下游的沉水植物是金鱼藻,而有人认为实验二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此结论,理由是_ 。(3)若继续探究上述沉水植物对中游水域的治理效果,实验设计只需更改的一点是 。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释放氧气
_9:00~17:00溶氧量的变化不能代表全天溶氧量的变化
将下游水样改为中游水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