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3 分子动理论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的物理量符号是t,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的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到100 ℃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等分就为1摄氏度。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体温计、温度计、寒暑表的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细小的缩口35~42 ℃0.1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室用温度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无细小缩口–20~11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寒暑表–30~50℃1 ℃3.分子动理论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状态特点微观原因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气态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5.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大量分子运动规律有规律可循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律可循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运动永不停息是否肉眼可见一般肉眼可直接观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1.自然界的一些常见温度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 (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3)舒适室温约为23℃; (4)我国最低气温约为-52℃; (5)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 (6)酒精的凝固点约为-117℃。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会认。认识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若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量程,则温度计会被胀破;若被测温度过低,则温度计测不出来。 (3)会拿。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用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4)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会记。记录数值+单位,注意正负问题。 3.体温计的使用 (1)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然后再进行测量。 (2)读数时,应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 4.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模型1 物质的构成 分子间作用力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错误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答案】C【分析】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作答时一定要有“不停地”与“无规则”两个关键词);(2)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越大,其作用力越微弱;(3)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解:A、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由分子运动更剧烈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A正确;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剂中的甲醛也会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确;C、胶带揭下纸上的错字,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像胶带、便利贴都是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作用,故C错误;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D正确。名师点拨:物体不易压缩或拉伸:(1)不易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2)不易拉伸:分子间存在引力。【变式练1】(2023 无锡)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挂起重物。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答案】B【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变式练2】(2022 益阳)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A【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选:A。 【变式练3】(2023 镇江)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A.用肉眼观察海绵,发现海绵内部有许多空隙B.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用铅笔画出连续直线,用放大镜观察到碳粒间有空隙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细胞间有间隙【答案】B【分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在间隙;(2)注意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分子是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是看得见的。【解答】解:A、用肉眼观察海绵,发现海绵内部有许多空隙,是物体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A错误;B、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B正确;C、铅笔画出的线我们可以看到,它肯定是由无数个分子构成的,而分子非常小我们看不到,因此用放大镜观察到碳粒间有空隙也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C错误;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细胞间有间隙,由于分子是很微小的,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有限,不能观察到分子、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加强对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理解,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模型2 分子热运动(2023 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答案】C【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解答】解:A、柳絮飞扬,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柳絮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雾漫山野,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雾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C符合题意;D、大雪纷飞,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雪花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名师点拨: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别开来。【变式练1】(2022 淮安)如图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加注酒精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 。【答案】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加注酒精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式练2】(2023 赤峰)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答案】D【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缓慢,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温度越低,分子运动的越缓慢,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是因为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变式练3】(2023 南通)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间有空隙【答案】C【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解答】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是香味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模型3 扩散现象(2022 齐齐哈尔)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我们在使用酒精湿巾进行手部消毒的过程中,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答案】扩散;斥力。【分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在使用酒精湿巾进行手部消毒的过程中,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间隙变大时,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固态难以被拉伸,分子间间隙变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固态难以被压缩。名师点拨: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变式练1】(2023 朝阳)“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 现象,粽叶很难剥离是因为粽叶和粽米的分子间存在 力。【答案】扩散;引。【分析】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根据分子热运动,“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粽叶很难剥离是因为粽叶和粽米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变式练2】(2023 菏泽)蒸汽烤箱是将300℃以上的高温水蒸气喷洒在食物表面对食物加热的。加热过程中,烤箱排气口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大量小水珠;烤出来的食物香气四溢,从物理角度看,这是 现象。【答案】液化;扩散。【分析】(1)生活中的“白气”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解答】解:加热过程中,烤箱排气口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小水珠;食物香气四溢,是食物中的香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变式练3】(2023 宁夏)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的实践活动中,某同学正提水给瓜园浇水,远远就闻到了甜瓜的香味,这是 现象。【答案】扩散【分析】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解答】解:远远就闻到了甜瓜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模型4 温度及其估测(2022 大连)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答案】B【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体或环境温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最后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A、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中的水会结冰,说明温度不高于0℃,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在4℃左右,故B符合题意;C、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在10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在4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名师点拨: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变式练1】(2022 新疆)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A.35℃ B.36℃ C.39℃ D.49℃【答案】C【分析】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解答】解: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变化不大;发烧时,人的体温略高于正常的体温,所以39℃是发烧时的体温;而49℃远远高于了人的体温,是错误的;综上所述,C正确。【变式练2】(2022 六盘水)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A.10℃ B.20℃ C.28℃ D.40℃【答案】C【分析】对于物理量的估测,需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故选:C。【点评】在估测物理量时,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变式练3】0℃的冰与0℃的水相比( )A.0℃的冰比0℃的水冷B.0℃的水比0℃的冰冷C.0℃的冰与0℃的水一样冷D.冰和水状态不同,不可比较冷热程度【答案】C【解答】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因此温度相同物质,其冷热程度是相同的,即0℃的冰与0℃的水一样冷。故选:C。模型5 温度计的使用(2023 镇江)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分析】温度计使用时,应该: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如图,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B、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错误。名师点拨: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变式练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D.该温度计的量程是【答案】C【解答】解:、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此选项正确。、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此选项错误。【变式练2】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答案】D【解答】解: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否则会涨破温度计,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的示数和液体的温度相同再读数,不符合题意。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会造出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练3】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温度,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B.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C.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D.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答案】D【解答】解: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在图中10和20之间有10小格,故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该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上部是10,下部是20,上小下大,说明液柱上表面在以下,液柱上表面距离有4小格,故温度计读数为,故D正确,ABC错误。【变式练4】(2023 金昌)如图所示,图甲中木条的长度为 cm;图乙中温度计读数为 ℃。【答案】2.70;29。【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需要注意液面在0刻度线上面还是下面。【解答】解:由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起始刻度为0.00cm,末刻度为2.70cm,则木块的长度为2.70cm﹣0.00cm=2.70cm;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液面在0℃以上,读数为29℃。 模型6 体温计(2022 杭州)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到42.0℃,最小刻度值为 ℃。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 (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 。【答案】0.1;用力甩几下;玻璃管中有一段细管(弯管),水银遇冷收缩较快,在细管(弯管)处断开,上段水银柱不回落。【分析】(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2)体温计有缩口,水银只能在温度高的时候升高,在温度降低时不能下降,要想使水银柱下降,只能甩几下。【解答】解: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体温计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该处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该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名师点拨: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和测量范围,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变式练1】关于如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量程是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它此时的示数是D.它不能离开人体读数【答案】D【解答】解:、由图可知,此体温计的量程是,故正确;、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正确;、此体温计上分成10份,1份代表,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故其读数为,故正确;、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自行下降,故它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故错误。【变式练2】(2022 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答案】C【分析】(1)体温计的量程:35~42℃;(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3)人的正常体温约37℃;(4)常温下液体的温度约为15~25℃,根据体温计的量程分析。【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确;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因此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C。【变式练3】(2022 黑龙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1)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2)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吗? 。(3)通过观察图2中的两个温度计, 图是寒暑表,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答案】(1)1mm;3.00;(2)不会;(3)乙;甲;38.5;﹣5。【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们可以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3)体温计和寒暑表量程不同、结构也不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解答】解:(1)图1所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5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3.50cm=3.00cm;(2)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们可以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所以不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3)由图2可知,甲的分度值是0.1℃,乙的分度值是1℃,所以甲图是体温计;甲图的示数为38℃+5×0.1℃=38.5℃,乙图的示数是5×(﹣1℃)=﹣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以及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