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3.2 青春有格“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引导和约束。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总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学习导航:1.什么是“行己有耻”?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3.什么是“止于至善”?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一、行己有耻14岁的南京中学生丁锦昊出国旅游时,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此事件爆出后,引发全国热议你怎样看待这位中学生的做法?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1.行己有耻的含义?P28探究一:怎样做到“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可耻的行为,不应该去做?乱闯红灯插队随地吐痰抄袭乱丢垃圾作弊校园霸凌景区乱涂乱画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探究一:怎样做到“行己有耻”?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内心很纠结,最终我心理默念“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为什么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有时说谎、欺骗确实可以让我们免于一时的责罚,那这时我们要怎么做?如何增强自控力呢?如何增强自控力?(p29)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③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添加章节小标题二、怎样做到“行己有耻”(p28—p29)二、止 于 至 善“行己有耻”是我们青春探索的底线,但青春的探索不应该只有底线,更应该有高度。 什么是止于至善?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思考:3、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坏事修身之道问古人(1)去做。毫不关心好事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要求点滴关爱,汇聚成爱的海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榜样修身之道问古人(2)向他学习,看齐。检查自己不足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止于至善——要求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慎 独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这对我们追求止于至善有何启示?问题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4.怎样做到 “止于至善” 知识总结: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P29)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P30)④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02 止于至善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网友们那些“难以启齿”的事回顾过去,你曾做过这样的事情吗?如果做过,要怎么办?小时候偷了一次小店里5毛的辣条,虽然没被发现……现在觉得好后悔啊,这大概是我一生做过最可耻的事了。后来我总是去那家小卖部光顾他们的生意,也算是一种补偿吧。考试作弊,还被抓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了。太丢脸了。上学时欺负过班里同学,现在很后悔当初自已的不懂事,然后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影视剧,我都在想,我真的是混蛋!小时候偷家里的钱。被狠狠地打,写了保证书,当时不觉得错。后来知错了,也感谢爸妈当时的严厉,我才没走偏。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课堂笔记①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②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31③“止于至善”还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自省和慎独)P315.止于至善的要求?(重点)教师寄语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青春不可辜负思维导图行己有耻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要求: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止于至善含义: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要求:从小事做起寻找榜样自省、慎独3.2青春有格作用和要求作用课堂练习1.“慎独”的意思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这要求我们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敞开心扉,开放自我,广交朋友 ③检视自身不足,积极调整自己 ④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C拓展延伸,迁移思维2.“止于至善”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做人守则,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是①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②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待人③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④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A.①② B.②③④CC.①②④D.①②③课堂练习拓展延伸,迁移思维3.卢梭在年轻的时候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陷女仆偷窃。他将这件事记录在自传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表明,羞耻之心A.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B.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C.在行动之后,改正错误D.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D课堂练习拓展延伸,迁移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