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 课件(共42张PPT)《公共关系礼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 课件(共42张PPT)《公共关系礼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公关礼仪

第六章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概述
1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2
3
第三节 国宾礼仪
3
3
3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4
第一节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概述
一、组织涉外公关礼仪的含义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是指组织在与公众进行国际交往中应遵守的公关礼仪规范。普遍性&特殊性
二、特点
1、涉及国家尊严
2、具有时代特色
3、尊重习俗差异
4、适用对象广泛
第一节 组织涉外公关礼仪概述
三、作用
1、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2、增进交往,促进交流
3、维护尊严,协调关系
四、基本原则
1、尊重主权,人人平等
2、尊重习俗,求同存异
3、承诺慎重,遵时守信
4、维护形象,体现尊严
5、女士优先,尊卑有序
6、实事求是,不必过谦
7、注重环保,爱护环境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一、礼宾次序
1、礼宾次序的排列
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
单独接待一个国家代表闭时
同时接待多个国家代表团时
按字母顺序排列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按日期先后排列
按派遣方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按代表团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
按派遣方决定应邀派遣代表团参加活动的答复时间的先后排列
不进行明显的尊卑顺序的排列
“圆桌会议”
2、礼宾次序的要求
以右为尊
身份对等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一、涉外迎送礼仪
1、准备工作
确定邀请规格
拟定接待计划
计划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会见会谈、参观访问、文娱活动、异地浏览、新闻报道、记者招待会、安保、突发事件、礼品准备、人员配备、经费预算等
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
确定接待人员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2、迎送过程
介绍
鲜花
陪车
送至下榻酒店
设宴招待
送别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3、注意事项
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通知客人
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
不能将外宾安排到非涉外宾馆下榻
准备中外文日程,如有变动,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三、陪同参观礼仪
1、参观项目的选定
“主随客便”
2、安排布置
3、陪同
4、介绍情况
“对外宾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所准备”
5、摄影
6、用餐安排
7、做好安全工作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四、西餐礼仪
1、席位排列礼仪
女士优先
观景为佳
靠墙为好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席位排列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2、桌次排列
一字形
T字形
口字形
U字形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3、西餐菜序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4、酒菜的搭配
餐前酒(开胃酒)
鸡尾酒、味美思、比特酒和茴香酒
佐餐酒(餐酒)
葡萄酒
“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
餐后酒
利口酒、白兰地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5、餐具的摆放和使用
第二节 日常涉外接待礼仪
6、用餐礼仪
左侧入座
第三节 国宾礼仪
正式欢迎仪式
引见
献花
合影
陪车
举行欢迎仪式
宾主见面介绍
奏国歌
鸣礼炮
检阅仪仗队
双方分别致辞
国宴
第三节 国宾礼仪
送别仪式
国宴
话别
送行
告别
英拉到机场为李克强送行
第三节 国宾礼仪
2、国宴礼仪
通常在国宾抵京当晚或次日晚上6时30分或7时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第三节 国宾礼仪
俄罗斯国宴
第三节 国宾礼仪
三、会见与会谈礼仪
1、会见礼仪
礼节性会见
政治性会见
事务性会见
第三节 国宾礼仪
会见准备
提出会见
确定陪同人员
挑选工作人员
确定时间
确定地点
政治性会见和工作会见
召见
礼节性会见或回拜
接见
求见与通知
第三节 国宾礼仪
会见现场布置
第三节 国宾礼仪
会见过程
迎侯
介绍
合影
送别
整理会谈文件
第三节 国宾礼仪
2、会谈礼仪
会谈准备:
确定议题
收集和分析信息
统一口径
确定参与人员
确定时间
确定地点
会场布置
第三节 国宾礼仪
会谈过程
迎送
合影
新闻发布
会谈结束后,根据情况双方会见记者或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
整理会谈文件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一、国旗礼仪
1、国旗悬挂条件与场合
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其他重要领导人正式到访时,在其居所以及乘用的交通工具上,可以升挂该国国旗;
外国贵宾到访期间举行的一系列礼仪性活动中,应同时升挂来访国与东道国国旗;
国际组织的常设办公地点及其正式派出的办事、代表机构,准予升挂国际组织的旗帜;
各建交国的使领馆及其工作人员的居所,及其使团团长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升挂该国国旗;
外国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团、代表处的居所,及其执行公务时所乘用的交通工具上,可升挂该国国旗;
国际会议的会场,各与会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驻地,准许升挂国际组织的旗帜以及各与会国国旗;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举行重大的国际性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军事活动时,各参加国可升挂本国国旗;
举行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项目的奠基、落成、开工、开业、剪彩、揭幕时,可同时升挂东道国与其他有关国家的国旗;
各国商船、军舰均可升挂本国国旗;
按照国际惯例,在战争期间升挂国旗,主要表明本国处于中立或者与他国敌对的状态。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2、我国国旗规格
第一种规格:长288厘米宽192厘米
第二种规格:长240厘米宽160厘米
第三种规格:长192厘米宽128厘米
第四种规格:长144厘米宽 96厘米
第五种规格:长 96厘米宽 64厘米
我国国旗的形状、颜色应两面相同,旗上五星两面相对。旗面应为长方 形,其长与高的比例为3:2。旗杆套应为白色。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3、尊重本国国旗
国旗及其图案至高无上,对其不得随心所欲地升挂、使用,不得将其用作商标、广告,不得将其用于私人丧葬或喜庆活动。
凡破残、污损、褪色或者不符合规格的国旗,以及变形、变色、图案错误的国旗,一律不得升挂、使用。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我国国旗,均属违法行为,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惯例,悬挂国旗通常应以国旗正面面向观众,不准随便将其交叉悬挂、竖挂或反挂,更不得倒挂。有必要竖挂国旗或使用其反而时,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在室外升挂国旗时,不宜接触地面。恶劣天气时,可不必升挂。夜间悬挂时,必须将其置于灯光照射之下。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4、升挂国旗的时间
升挂我国国旗,一般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国内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可以升挂我国国旗。
凡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和春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应当升挂国旗;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其成立纪念日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升挂国旗。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5、升旗仪式
全场肃立
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出旗
正式升挂国旗
奏国歌或唱国歌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6、升降国旗的注意点
升国旗
肃立致敬。举行升旗仪式时,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停止走动、交谈,并且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清,面向国旗立正,并向其行注目礼。
神态庄严。参加升旗仪式时,每人均应以庄重、严肃的态度与表情,来表达对国旗的敬意。
保持安静。在升旗仪式上,接待人员应自觉保持绝对安静。不许在升旗过程中交头接耳,打打闹闹,更不许接打移动电话,或者令自己的寻呼机呜叫不止。
降国旗
态度应毕恭毕敬,交给专人存放、保管,不可将其乱折、乱叠、乱揉、乱放。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下半旗
国家级正职领导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或者对人类进步事业做杰出贡献的人士逝世时。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
天安门广场为西哈努克亲王逝世降半旗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3、国旗在别国境内的升挂
单行排列时,应当使驻在国国旗居前。
并排排列时,应当使驻在国国旗居右。
圆形排列时,应当使驻在国国旗居于主席台或主入口处对面的中心位置。
弧形或从中间向两侧排列时,则应当使驻在国国旗居于中心位置。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二、国徽礼仪
中国国徽的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及农民的联盟,而五星就代表了中华人民大团结。国徽的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庆典的场所,象征着新中国的产生。两把麦稻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色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1、国徽悬挂机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中央军事委员会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外交部
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也可悬挂国徽。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2、悬挂国徽的场所
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会议厅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厅
出境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3、国徽的其他用途
用于印章,用于文书、出版物,用于火漆印,用于界碑,用于服装。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4、严禁滥用国徽
商标、广告
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
私人庆吊活动
规定不得使用的其他场合
5、统一国徽的规格
100厘米
80 厘米
60 厘米
第四节 涉外标识礼仪
三、国歌礼仪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 1935 年《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歌词提醒国人,中华民族曾经面临最危险的时候,期望中华儿女要时时居安思危,永记祖国的苦难日子,万众一心,为建设祖国而奋勇前进。
1949 年,周恩来首先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1982 年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五次会议上,该曲被修正为正式的国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