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4张PPT)第5章旅游资源与景观审美引例 :旅游资源——是诅咒还是祈福?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被称为“资源的祈福”(resource bless)。与资源祈福相反的是“资源的诅咒”(curse of resources);旅游业作为资源依赖型产业,对于目的地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反馈效应;旅游业的繁荣会提升目的地价格水平,并通过资本转移“挤出”制造业投资抑制经济增长。对于发达国家,旅游业繁荣带来的“挤出效应” 对于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绩效的负面影响会更加严重。而对于人口充裕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可以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可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崛起的一条成功途径。新疆2000—2006年旅游业发展表明,旅游资源优势区(如乌鲁木齐)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旅游资源劣势区(如阿勒泰);江苏2000-2010年旅游资源优势区(如无锡、苏州、连云港)与旅游资源中等区、劣势区(如徐州、常州、淮安)相比,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不足。12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章学习目标3旅游空间演化过程与机理4专项旅游与开发创新旅游景观质量与审美体验5.1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随着社会进化,旅游业向纵深层次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和概念不断扩大。旅游资源既包括现实性资源也包括潜在性资源, 既有物质性资源也有非物质资源,既有现存资源也包括新创造资源。旅游资源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统一体。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T18972 -2003)将5.1.1旅游资源的分类“国标”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和特征,将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和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划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总共有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地文景观地文景观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人文活动【同步思考5-1】问题:什么是旅游资源?“国标”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理解要点: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国标”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和特征,将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和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划分。5.1.2 旅游资源的调查“国标”强调旅游资源的调查要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的区别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步骤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若干个“调查小区”。调查小区一般按行政区划分。选定调查对象。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等进行重点调查。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对每一调查单体分别填写一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深度剖析5-1】问题:在旅游资源调查过程中,如收集的旅游资源资料较为齐全,还要进行实地调查吗?解析提示:旅游资源调查是摸清资源家底和进行评价与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资源调查不能光凭历史文献、资料图件等间接资料,只有身临其境地考察旅游资源,到实地充分的调研,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资源及其周围的环境,对旅游资源作出客观的评价,真正理解其综合价值和开发潜力,并激发开发利用灵感或创意,同时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旅游资源。5.1.3 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基于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价值作出科学的评判。卢云亭采用三大价值( 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考察) 、三大效益( 社会、经济、环境) 、六大条件( 区位、组合、容量、市场、投资、施工) 进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国标”则主要针对旅游资源要素和影响力进行评价。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业务链接5-1】“国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旅游资源分类问题。(2)旅游资源单体尺度问题。(3)旅游资源评分标准问题(4)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观性问题(5)旅游规划目的的资源评价更应注重资源的开发价值。5.2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是人们为了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旅游资源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而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是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其实质是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其核心是营造旅游产品的独特卖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资源为基础、以保护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为灵魂、以效益为目标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修复、改造、提升和创新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促进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训旅游人才并完善旅游服务。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旅游资源非优区,通常是指旅游资源数量或质量在特定阶段处于相对劣势的区域。因而客观上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的不足和问题。旅游资源非优区往往缺乏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而依附于优势旅游资源和成熟的旅游产品则往往更容易成功。①功能互补型:功能互补型出现的条件是优势旅游资源区存在着较明显的功能缺陷,客观上需要其他旅游区进行功能补足。②时间补足型:时间补足型的客观条件是优势旅游资源区存在着优秀旅游资源数量上的不足,在旅游者可以承受的旅游消费时间段内,还有相应的时间剩余,我们称其为旅游消费时间剩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呼唤相关旅游区为其补足。③综合补足型:综合补足型出现的条件不是单一的,往往表现出优势旅游区与依附式旅游区多方面的互补关系。背景与情境:江苏省常州市曾经是一个被“华东旅游线”遗忘的江南城市。近年来常州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转变理念走新路,主题公园大手笔建设和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为突破口,创造了令业界称奇的“常州模式”。环球恐龙城、天目湖、春秋淹城、环球动漫嬉戏谷等知名景区。常州旅游业成为国内“从无到有”到“有色有声”成功的典范。问题:常州在江苏旅游强省中何以能够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分析提示:可从其发展理念、区位条件、旅游市场、产品创新、政府支持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关分析。【同步案例5-1】常州旅游“无中生有”专项旅游是指人们以某项主题或专题作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在专项型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对于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是为了满足某一特殊的需要,如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度假、温泉度假、会展节事、老年旅游、研学旅行等。专项旅游的开发创新应突出研究该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专项旅游的市场行为特征,根据资源特征构建旅游产品谱系和营造环境景观,并根据市场行为特征开发旅游产品和完善经营对策。5.3 专项旅游与开发创新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为认识、欣赏和体验自然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体现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的的可持续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主要有如下特征:(1)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活动。(2)生态旅游是重视自然保护的负责任的旅游活动。(3)生态旅游是具有较强参与性的旅游活动。(4)生态旅游是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旅游活动。(5)生态旅游是一种专项的可持续旅游形式。5.3.1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内容生态旅游开发应根据旅游资源、市场和生态旅游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实施系统的旅游开发,其开发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生态旅游设施开发建设生态文化开发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生态技术开发应用生态旅游支持系统开发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模式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生态旅游开发运作模式【教学互动5-1】主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实践。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发展生态旅游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业务链接5-2】生态旅游的“十条戒律”(1)尊重地球的脆弱性。(2)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3)了解你参观的地方的地理、习俗、礼仪和文化。(4)尊重别人的隐私和自尊,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再拍照。(5)不要买用濒危动植物制成的产品。(6)沿划定的路线走。不打搅动物,不侵犯其自然栖息地,不破坏植物。(7)了解和支持为保护环境而努力的保护计划和组织。(8)只要可能,就步行或使用对环境无害的交通工具。(9)支持致力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企业及行为。(10)询问美国旅行商协会的会员,以找出那些署名赞同美国旅行商协会关于航空、陆地和水上旅游的环境指南的组织。5.3.2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以感知、了解和体验人类文化为主要目的和相应内容所开展的旅游活动与行为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①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依法依规保护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②加强文化研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准确把握文化主题和文化特质;③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④重视文化旅游载体建设;⑤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延伸文化旅游价值,提升旅游形象和文化软实力;⑥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宣传效果,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⑦创新旅游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⑧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同步案例5-2】山西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背景与情境:山西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以古建筑和古遗址为主的保护性开发模式。以影视、演艺和民间艺术为主的市场性开发模式。以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的多元投融资模式。以政策为依托的政府引导模式。问题:如何通过旅游与文化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分析提示:从政策与资金支持、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文化旅游产品融合、文化与旅游市场营销整合、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等方面分析。5.3.3 会展旅游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各种会展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开展的观光游览、商务旅行、文化交流及从事他相关旅游活动。会展旅游的开发必须做到会展内容休闲化、时间短期化、消费理性化、旅程便捷化和服务专业化,并需要会展商、中间销售商和旅游供应商分工配合。5.3.4 温泉旅游温泉旅游是以温泉沐浴和健康理疗为主形式,体验温泉产品、温泉养生文化和相关服务以达到休闲、疗养及度假等目的一种旅游活动。第一代温泉旅游是室内温泉,主要功能是保健;第二代度假温泉是环境温泉,除了保健功能外,突出了休闲功能,以露天环境温泉为主要特色;第三代温泉是主题游乐温泉,突出了主题游乐功能,成为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保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温泉休闲度假综合体,是目前最受欢迎和最具竞争力的度假旅游形式。温泉旅游的主要特点:温泉具有独特养生保健功能温泉具有很强的消费渗透性温泉易形成独具个性的旅游品牌温泉旅游的利用方式天然温泉:温泉水保持天然的状态,不添加其他的成分;加料温泉:在温泉中加入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原料,与温泉双效合一,可加酒、香薰油、中药等;理疗温泉:利用水的动力作用于人体不同部位,替代其它力量对人体进行按摩,包括蒸气泉浴、瀑布冲淋浴、按摩冲浪浴等;趣味温泉:如温泉冲浪、温泉漂流以及温泉水上游戏等;鱼疗温泉:在温泉池中放入许多专门啄食人体老化皮肤、细菌和毛孔排泄物的热带小鱼,从而使人体毛孔通畅,排出体内毒素,更好地吸收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加速新陈代谢,达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等。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①温泉旅游是一种高投入的旅游项目,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温泉旅游地的开发规模和消费层次;②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真正体现出对生命的人文关怀;③温泉旅游必须考虑旅游者浸泡温泉以外的多样化需要,应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和活动设计为主;④温泉旅游地作为一种公共场所,其安全卫生工作不能不认真对待, 温泉水尽管不会被重复使用, 但温泉浴池的卫生检验及温泉污水的排放,都应该按一定的标准执行,这样才能让到温泉地旅游的客人更加放心。5.3.5 度假旅游度假旅游是指出于疗养目的或为了摆脱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的身心紧张,而去海滨、山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旅游度假区是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产品与服务的聚集区。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区位交通便捷化资源环境宜人化度假项目规模化旅游功能休闲化(康娱化)配套设施完善化管理服务优质化【同步案例5-3】 海松林度假村的环境控制背景与情境: 海松林度假村,是世界知名的海滨高尔夫度假。高尔夫球场、码头、酒店和旅游地产等人工设施与大海、松树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自然环境的规划控制措施:主入口与海岸线平行排列,与住宅相连的支路一直通往海边;不允许砍伐直径小于1.8米的树木,还划定了森林保护区;设置了田园感觉的乡间小路,路边不做边沟和任何修饰;对建筑形式有详细的限定。如在视觉范围内不能有晒衣绳和垃圾箱,鼓励使用木头和砖等建筑材料,建筑高度不能超过树木的高度;使用木质材料作为标识系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问题:度假旅游开发中如何保护优良的自然环境分析提示:其核心是对度假区内的人工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管控。5.4 旅游景观环境质量与审美体验“景观”(Landscape),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艺术学家把“景观”作为表现或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或开发商等同于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更为文学或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5.4.1 旅游景观的涵义与基本特征旅游景观是指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对特定的某一旅游时间和空间内具有旅游意义的自然(岩石、构造、大气、阳光、水分、土壤、生物) 、人文(建筑、人类和诸文化形态) 复合物象和现象的感知景象。旅游景观特征①旅游景观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对象。“旅游景观”对旅游者来说,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能使其产生愉悦和审美体验,因而应该从吸引力和审美愉悦的角度看待旅游景观。“旅游景观”为旅游者愿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而旅游资源则要从能被人们认识或利用这个角度出发,是一个前提。如果无法被认识或利用,即使旅游资源本身很美很有吸引力,也不能成为旅游活动的对象。②旅游景观是一个区域环境。旅游景观是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 以及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的区域总体环境。③旅游景观具有整体性特征。“旅游景观”作为一个系统, 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实体、一定的景象、有一定的形体、具有一定的独立的单元;另一方面,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要素组成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受“系统整体性”规律的作用。5.4.2 旅游景观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问题预测分析确定环境容量5.4.3 旅游景观美学评价与审美体验专家学派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主要依靠少数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一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风景区和园林景观规划实践的主要景观评价方法,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工程实践。认知学派将风景看作人的生存空间、认知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心理物理学派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各量表与各风景成分之间建立数学关系。经验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价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志向和情趣,一般采用直接引用文学艺术作品的某些描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四大传统的景观美学评价学派,在旅游景观资源的美学评价中有不同的用途。专家学派体现在当前旅游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主要实践运用价值,如“国标”中的旅游资源评价中的观赏价值评价方法仍然属于专家学派的工作范式;认知学派主要侧重于旅游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有时可以阐释景区内的游客行为特征;心理物理学派通过大众审美的定量化评价手段,与当前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具有方法论上的一致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可以广泛运用于风景资源评价、旅游线路选择等实践中;而经验学派对于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旅游景观审美体验游前先“问”,储备知识远望近看,适时欣赏把握特点,情景交融【深度剖析5-2】问题:为什么旅游资源评价需要引入景观美学评价?解析提示: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体验, 虽然绝大多数旅行者并不是艺术家,旅行能带给旅游者的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所无法满足的审美体验。从激发旅游者内心深处的愉悦,无论中国古代的山水审美,还是现代的异域风情体验和回归自然的需求,都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美哲学观的体现。因此,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 无论是大众旅游吸引物还是特殊旅游对象, 都需要从美学价值的角度去审视旅游资源的价值。国内众多的旅游资源开发的误区,例如旅游景区的城市化、商业化和人工化倾向,就是违背了大众的审美观,破坏了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 单元训练□ 传承型训练▲ 理论题△简答题1)简述旅游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简述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3)简述专项旅游的种类、概念与特征(或特点)。4)简述旅游景观的涵义与基本特征。△讨论题1)“国标”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说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的基础,但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游资源?3)点评景观美学评价四大学派的主要观点。▲ 实务题△ 规则复习1)简述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2)简述生态旅游开发的内容与模式。3)文化旅游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4)简述温泉旅游的利用方式与开发注意事项。5)会展旅游有哪些要求?6)简述温泉旅游的利用方式与资源开发。7)简述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本要求。8)旅游景观环境质量评价有哪些步骤?△ 业务解析1)在旅游资源调查过程中,如收集的旅游资源资料较为齐全,还要进行实地调查吗?2)“国标”应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3)为什么旅游资源评价需要引入景观美学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