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形体礼仪做完美的自己下 篇窈窕淑女 谦谦君子一、盅碗舞(顶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出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定动作。二、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三、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四、太平鼓舞“太平鼓”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鸟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多于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动作名称有“拜鼓”“跑走马”“拉大锯”“扑蝶”“弹棉花”“滚元宵”“赶鸟”“串门”“滚绣球”等。其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开放有力,富有弹性,兼有跳、转等技巧,亦有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杂技色彩。蒙古舞基本动作01一、基本手形、手位(一)手形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垂直。如图8-1所示。图8-1一、基本手形、手位图8-1(一)手形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垂直。如图8-1所示。一、基本手形、手位(二)手位1.一位手双臂平行,伸于小腹前,双肘略弯曲,手掌心向下。如图8-2所示。图8-22.二位手双臂伸直侧平举,手掌心向下。如图8-3所示。图8-3一、基本手形、手位(二)手位3.三位手双臂斜下举,手掌心向下。如图8-4所示。4.四位手双臂斜上举,手掌心向外。如图8-5所示。图8-4图8-5一、基本手形、手位(二)手位5.五位手双臂平行,双肘弯曲180°,伸于胸前,手掌心向下。如图8-6所示。图8-6二、基本脚位蒙古舞的基本脚位有踏踮步位、弓步位和单膝跪地位。分别如图8-7、图8-8、图8-9所示。图8-7图8-8图8-9三、手、臂基本动作和要求(一)硬腕(二)软手(三)上下柔臂“硬腕”是蒙古舞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动作,其要领就是只有腕部用力。要求提压腕节奏要鲜明,动作要硬朗,提、压腕时要做到快、脆。软手是手腕、指尖慢节奏、柔韧地提压,或横腕左右移动。上下柔臂要求臂部关节大幅度动作,由肩、上臂、肘、小臂、手、指尖一条波浪线形的伸展。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