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古典舞身韵八大基本动律元素 课件(共28张PPT) 《形体礼仪》(上海交大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古典舞身韵八大基本动律元素 课件(共28张PPT) 《形体礼仪》(上海交大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形体礼仪
做完美的自己
下 篇
窈窕淑女 谦谦君子
古典舞身韵
八大基本动律元素
05
一、沉
在盘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气沉丹田,以沉气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的姿态,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如图7-25所示。
图7-25
二、提
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并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注意不能憋气。如图7-26所示。
图7-26
三、冲
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八”点或“二”点方向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上身不要向前倾倒,要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右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如图7-27所示。
图7-27
【注意】
舞蹈的点位指的是舞蹈的八个方位:1—8点(呈米字型,45°一个点,舞蹈者正前为1点,顺时针方向依次点数)。这是用以规范舞蹈者面向,走向的专业术语。具体来说:场地正前为第一方位——“1点”;右前、右旁、右后为第二、三、四方位——“2、3、4点”;正后为第五方位——“5点”;左后、左旁、左前为第六、七、八方位——“6、7、8点”。
四、靠
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四”点或“六”点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则头微向左转,眼平视,头及颈部略向下梗。如图7-28所示。
图7-28
五、含
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含胸低头。“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如图7-29所示。
图7-29
六、腆
“腆”是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如图7-30所示。
图7-30
七、横移
“横移”是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移”在古典舞的实际练习中,要考虑到肩部和腰的用力。在发力时要向右或者向下的正旁移动,也需要和地面保持平衡,成横线的水平运动。先经过提,在沉的过程中,要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腰肋肌,头与身体运动方向相反。横移是横向动势,因此要有不断延伸的感觉。如图7-31所示。
图7-31
八、旁提
“旁提”是躯干的“弧线”动律,它是完成体态的线条感很重要的动律元素。
“旁提”的做法是:在“沉”往上“提”的过程中,身体由下经“移”往上的上身按弧线进行运动,形象犹如一轮弯月和满风的船帆。动作过程中注意以腰部带肋,以肋带肩,一节一节往上提,最后形成“旁提”状。如图7-32所示。
图7-32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06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33
【背景音乐】 青花瓷
[1]~4拍:体态小八字步背手站姿,双手从后背向侧旁位展开再收回。
5~8拍:下蹲跪左脚,再右脚,双手收回,双脚跪地背手坐好。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34
[2]~8拍:左手背手,头随右手到单山膀位亮相。如图7-34所示。
[3]~8拍:右手经过下弧线到胸前单按掌位亮相,眼随手走。如图7-35所示。
[4]~8拍:右手走下弧线经过单山膀位到头顶上方单托掌位亮相。如图7-36所示。
[5]~8拍:右手向内翻打开摊掌,如图7-37所示。提腕落回背手位。
图7-35
图7-36
图7-37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38
[6]~[9]动作与[2]~[5]相同,方向相反。如图7-38~7-40所示。
图7-39
图7-40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41
[10]~8拍:双手走上弧线经过山膀位到达双手托掌亮相。如图7-41所示。
[11]~8拍:双手托掌走下弧线经过山膀到胸前交叉按掌亮相。如图7-42所示。
[12]~8拍:走右边立圆路线双晃手。如图7-43所示。
[13]~8拍:双晃手接交叉手,走上弧线体旁变成右手在上顺风旗手位亮相。如 图7-44所示。
图7-42
图7-43
图7-44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45
[14]~[15]:接之前动作双手托掌,胸前端掌亮相。如图7-45所示。
[16]~[17]:接反面左双晃手,左顺风旗亮相。如图7-46所示。
[18]~8拍:双手放下,提手起范儿,收回背手。如图7-47所示。
图7-46
图7-47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48
[ 19]~4拍:小舞花斜下位。如图7-48所示。
5~8拍:小舞花胸前位。如图7-49所示。
[20]~8拍:跪起出右脚伸直,双手接小舞花到左斜上位造型亮相。脚手同步完成。如图7-50所示。
图7-49
图7-50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51
[21]~4拍:双手旁摊推开,同时上右脚正前踩地,保持左脚跪地姿势。如图7-51所示。
5~8拍:提手跪起收左脚变成小八字步站位,提手收背手。如图7-52~图7-53所示。
图7-52
图7-53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54
[22]~[23]:起右手单山膀。起右手立半掌起范儿,左手背手,左手方向走圆场一小圈回到原点,背手站位。如图7-54~图7-56所示。
图7-55
图7-56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57
[24]~8拍:起右手变单山膀亮相。如图7-57所示。
[25]~8拍:收手同时向旁出右脚蹲半蹲,变单手胸前按掌,左脚斜后蹬地。如图7-58所示。
[26]~8拍:头眼随手走,起左手变托按掌。如图7-59所示。
[27]~8拍:同时双手摊掌向两旁打开收左脚回小八字步,双手提手起范儿收背手站姿。如图7-60所示。
图7-58
图7-59
图7-60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61
[28]~[31]:动作同[24]~[27],方向相反。如图7-61~图7-64所示。
图7-62
图7-63
图7-64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65
[32]~4拍:双手从旁起的同时出右脚蹲。如图7-65所示。
5~8拍:左后斜蹬地双手变左手在上顺风旗。如图7-66所示。
[33]~8拍:双手收回胸前变交叉按掌。如图7-67所示。
[34]~8拍:保持手部造型,往下(女)交叉蹲(男)单跪半蹲。如图7-68所示。
图7-66
图7-67
图7-68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69
[35]~8拍:手拉开起范儿收左脚小八字位,然后收回呈双背手站姿。如图7-69所示。
[36]~[39]:动作同[32]~[35],方向相反。如图7-70~图7-72所示。
图7-70
图7-71
图7-72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73
[40]~[41]:立半脚掌左手顺风旗起范儿,向右手方向圆场,回到原位。如图7-73~图7-74所示。
[42]~[43]:动作同[40]~[41],方向相反。如图7-75~图7-76所示。
图7-74
图7-75
图7-76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77
[44]~8拍:出旁右脚接拧身盘腕两次。2拍一次,共4次。如图7-77~图7-78所示。
[45]~4拍:变左腿正吸腿,右手扬掌,左手背手。如图7-79所示。
5~8拍:变大掖步顺风旗亮相。如图7-80所示。
图7-78
图7-79
图7-80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81
[46]~8拍:上左脚,上划手,单脚跪地。如图7-81~图7-83所示。
图7-82
图7-83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84
[47]~4拍:上左脚,双手往前夹耳朵顶腕。如图7-84所示。
5~8拍:反方向接上下推手。如图7-85~图7-86所示。
[48]~8拍:收脚上步接上扬手。如图7-87所示。
图7-85
图7-86
图7-87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