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总结复习(第2课时)(课件)(共49张ppt) 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总结复习(第2课时)(课件)(共49张ppt) 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意想不到的作用
坦克为什么能驶过沼泽地?
铁路的钢轨为什么要铺在路枕上?
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既能下潜
又能上浮?
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八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第2课时)
复习内容导览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第4节
浮力
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2)
本章知识结构
阿基米德原理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改变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浮 力
浮力的大小
物体的浮沉条件
固体压强
应用
液体压强
应用
应用
气体压强
大气压及其变化
应用
应用
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压 力
压强
p=F/s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2)
称重法
压力差法
公式法
平衡法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之差.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F浮=G-F
F浮=F2-F1
F浮= G排= ρ液 gV排
F浮= G物
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2)
本节知识点
第4节 浮力
01
浮 力
02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
②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
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③数学表达式:F浮=ρ液 gV排
④适用范围: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①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F浮只和ρ液、V排有关,
与物体的形状、密度及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浮力
①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
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作浮力.
②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③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
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存在压力差.
阿基米
德原理
知识结构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一、浮力的概念
第4节 浮力
3.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1. 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作浮力.
2.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F浮
轮船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因为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一定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与重力平衡。
这个力就是浮力F浮。
G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二、用“称重法”测浮力
3. 浮力的大小
F浮=F1-F2=2.2N-1.4N=0.8N
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叫“称重法”。
F浮=F1-F2
①物体在空气
中的重力G=F1
F2=1.4N
②物体浸在水中
测力计的拉力F2
1. 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受的重力G=F1
2. 物体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
F1=2.2N
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值就是
水对物体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三、运用力的平衡法求浮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浮+F2=G 得出:
1. 铝块在空气中时,受到重力G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2. 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浮力F浮和拉力F2。
F浮=F1–F2
F1
G
F浮
F2
G
F1=G
F浮+F2=G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四、浮力产生的原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位置
深度
压强 p=ρgh
压力 p=FS
图示
前后
两面
相等
相等
左右
两面
相等
相等
上下
两面
F向后=F向前 ,是一对
平衡力,大小相等
F向右=F向左 ,是一对
平衡力,大小相等
F向上 F向下
F浮=F2 F1
上表面压强小于
下表面压强
上表面深度小于下表面深度


F浮=F2–F1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 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因为人能自然浮在死海海面上,而不能自然浮在河水水面上.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因为从井中提水时,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因为游泳时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人感觉自己越来越轻.
设计实验
在探究浮力与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固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深度这几个量其中某一个量的关系时,必须使其他量保持不变,或者确认浮力跟这些量无关。
F浮 =F1 -F2
2. 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F2
F1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体、酒精、水、盐水、铝块与铁块等。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a) (b)
①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
②如图(b)所示,将圆柱体体积一部分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③如图(c)所示,使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某一深度,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如图(d)所示,改变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⑤如图(e)所示,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与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
(c) (d) (e)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分析与论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序号
(a)
(b)
(c)
(d)
(e)
浸入的液体
空气



浓盐水
浸入液体的体积
一部分
全部
全部
全部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5.0
4.4
4.0
4.0
3.8
浮力/N
0.6
1.0
1.0
1.2
结论①:从表中(b)、(c)二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分析与论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序号
(a)
(b)
(c)
(d)
(e)
浸入的液体
空气



浓盐水
浸入液体的体积
一部分
全部
全部
全部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5.0
4.4
4.0
4.0
3.8
浮力/N
0.6
1.0
1.0
1.2
结论②:从表中(c)(d)两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结论③:从表中(c)[或(d)](e)两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分析与论证
液体的密度ρ液
决定浮力F浮大小的因素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实验
结论
1. 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数学表达式
F浮= G排= m排g= ρ液 gV排
知识点六、阿基米德原理
第4节 浮力
3. 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与单位
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
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m3
g表示9.8N/kg
F浮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单位:N
公式表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由此,也论证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4.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由公式F浮= ρ液 gV排可知:浮力F浮的大小只和 ρ液、V排有关,与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无关。
④适用范围:该定律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液体?=????浮????????排
?
????排?=????浮????????液体
?
②求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六、阿基米德原理
③“浸入”分两种情况:
“物体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 “物体体积全部浸入液体中(浸没)”.
浸没V排=V物
未浸没V排<V物
2. 测量浮力的方法
(称重法):
F浮=F1-F2
设计实验
1.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物体
(ρ物>ρ液)、溢水杯、
小桶、细线、水、盐水.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 测量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溢水法): G排=G总-G空桶
4. 比较 F1-F2 和 G总-G空桶 是否相等.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小桶的重力G空桶、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进行实验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②把物块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小桶收集物块所排开的水,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③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总.
改变体积不同的金属块再做几次实验,把以上实验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由实验序号1可以计算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 G- F=1.5N-0.5N=1N
分析与论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示数F/N
浮力
F浮/N
桶与排出水
总重G总/N
空桶重
G桶/N
排开水重
G排/N
1
1.5
0.5

2.2
1.2
2
1.3
0.7
1.8
1.2

3
1.3
0.4

2.1
1.2

1.0
1.0
0.6
0.6
0.9
0.9
由实验序号1,可以计算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为:
G排= G总-G桶=2.2N-1.2N=1N
结论:F浮= G排
分析实验序号2或3也可得出此结论。
第4节 浮力
知识点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例题1】取个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内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图甲)。用手指堵住瓶口,乒乓球上浮起来(图乙丙)。乒乓球不上浮的原因是:乒乓球上表面______水对它的压强,下表面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受到”或“不受”)水对它的压强。乒乓球上浮的原因:水对乒乓球上表面的压强___(选填“>”“<”或“=”)水对乒乓球下表面的压强。
受到

不受
甲与乙,乒乓球受到上面水的压强作用,而乒乓球下部没有水,不受向上的压强,故乒乓球不能上浮.
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瓶口处充满水,下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且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使乒乓球上浮.
第4节 浮力
【例题2】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盘子里,再把空易拉罐按入水中,感受到浮力的同时,会看到排开的水溢到盘子中,慢慢将易拉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的大小并观察溢出水的多少。根据活动中的感受和观察,能够提出的最具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
A.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B.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物体形状有什么关系
C.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D.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C
用手把空易拉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空易拉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第4节 浮力
【例题3】小军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实心金属块,分别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保持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军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1)乙图中金属块所受浮力为______N;
(2)比较甲、丙、丁三幅图可得结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3)设计甲、乙、丙三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见下页
0.4
液体密度
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第4节 浮力
(1)由图甲,物体重力为2.7N,图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3N,物体所受浮力为 F浮= F-G=2.7N-2.3N=0.4N
(2)比较甲、丙、丁三幅图可得,物体排开液体中体积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可得图丙中浮力为F浮= F- G=2.7N-1.7N=1.0N
图丁中浮力为F浮= F-G=2.7N-1.9N=0.8N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甲、乙、丙三次实验,液体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相同,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第4节 浮力
【例题4】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①实验的最佳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N,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可由_____(填实验序号)
两个步骤测出;
丁、甲、乙、丙
1
丙、丁?
①该实验中,应先测空桶的重力,再测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然后把物体浸在装满水的溢杯中,测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出桶和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所以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丁、甲、乙、丙。故选C。
②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5N-1.5N=1N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可由丙丁两个步骤测出 G排=1.5N-0.5N=1N 。
第4节 浮力
③由通过实验可得到初步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_____;
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口 B. 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排开水的重力
A
③由上可知,F浮= G排,即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④ A.物体放入溢水杯时,先要使水面到达溢水口才可以向外排水;若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会影响结论;故A符合题意;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排开液体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4节 浮力
⑥将图乙中的水换成浓盐水(ρ盐水=1.1
g/cm3),则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A
变大
解析见下页
第4节 浮力
⑤ A.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而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该步骤不合理,故A符合题意;
B.用原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所以该步骤合理,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所以该步骤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⑥将乙图中的水换成浓盐水,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ρ液 gV排可知,浮力会变大。
第4节 浮力
【例题5】某同学用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和食盐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下
B.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N
C.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10?4m3
D.丙图中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
?
B 
解析见下页
第4节 浮力

A.石块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对石块的拉力变小了,说明石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故A错误;
B.由图甲与乙可知,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 -F拉=2N-1N=1N;故B正确.
C.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为
所以C错误;
D.石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 -F拉= =2N-0.8N=1.2N
盐水的密度为
所以D错误.
第4节 浮力
本节知识点
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
01
物体的
浮沉条件
02
物体浮沉
条件的应用
知识结构
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
比较浮力
和重力
比较物
液密度
若F浮>G,则上浮(漂浮时F浮=G)
若ρ物<ρ液,则上浮
若F浮=G, 则悬浮
若F浮若ρ物=ρ液, 则悬浮
若ρ物>ρ液,则下沉
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轮 船
物体的浮与沉
气球和
飞艇
潜水艇
密度计是漂浮的,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且不变
密度计
浮沉条件
的应用
①轮船靠挖“空心”的方法增大浮力。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使受到
空气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而升空。
物体的
浮沉条件
1. 判断物体浮沉的两种方法
知识点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上浮
悬浮
下沉
①比较浮力
与重力
②比较物体
与液体密度
把物体(鸡蛋)浸入水中时,受到重力G与浮力F浮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F浮>G
F浮=G
F浮<G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F浮
G
知识点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漂浮时:受到重力G与浮力F浮 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 物体三种状态的受力分析
悬浮时:受到重力G与浮力F浮 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沉底时:受到重力G、浮力F浮 与支持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平衡:
F浮=G-F支
悬浮
沉底
F浮
G
F浮
G
F支
漂浮
F浮
G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物体
原 理
状 态
①轮船
②潜水艇
③气球
④密度计
轮船做成________体,排开的水更多,受到较大的浮力,能漂浮在水面上。大小用________表示。
潜水艇的沉浮靠改变_____________实现的(在水舱充入水或排出水)。
通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等),使气球受到的浮力______自身的重力而升空。
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浮力F浮等于重力G且不变。根据F浮= ρ液 gV排可知,在密度不同的液体里,它浸入液体的体积________。
漂浮
悬浮或漂浮
悬浮或上浮
漂浮
知识点二、浮力的应用
“空心”
自身重力
大于
不同
排水量
【例题1】一个空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从第一次到第二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不变,大小不变
B.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C.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改变,大小不变
D.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改变,大小改变
D
甲瓶口朝上,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向下;乙瓶口朝下,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向上;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故乙中橡皮膜所处水的深度大,由p=ρgh可知,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即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小改变,故ABC不正确,D正确。
所以选D.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例题2】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B 
当飞机飞回航母后,航母整体重力变大,航母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当飞机飞回航母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大;
由 F浮= ρ液 gV排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浮力变大,所以航母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大,航母将下沉一些,故ACD错误;B正确。
所以选B
【例题3】如图所示,小华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密度计:他选择一根长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下端塞入并用石蜡封口,使吸管在液体中漂浮时能保持在______方向,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选填“>”、“=”或“<”).把密度计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长度是8cm,再将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露出液面的长度是7cm,则此液体的密度____ρ水(选填“>”、“=”或“<”).
将铜丝从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封口,目的是
使重心降低,让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因为F浮水=F浮液=G,由F浮=ρgV排知道,
ρ水gS(h液-1cm)=ρ液gSh液 , 所以此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竖直

=
(1)图甲,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注射器在两船之间的水面沿图示方向向前快速喷水,两船将___________(选填“静止不动”“相互分开”或“相互靠近”);
(2)图乙,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水进入试管,原来悬浮的潜水艇模型将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静止”);
(3)图丙,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容积为V,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为L),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______。
【例题4】用注射器做了以下几个物理小实验。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相互靠近
FL/V
下沉
解析见下页
甲 乙 丙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两只纸船两侧压强都相等,用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中间水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外侧压强不变,两只纸船都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相互靠近。
(2)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时,试管内气压变小,水进入试管,试管中的水增多,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潜艇模型将下沉。
(3)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因此,活塞的面积为
s=V/L
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 p=F/s= FL/V
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压强公式 可知,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
【例题5】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金属块放入水中后会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会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金属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①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
②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______;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F1-F2
金属块触底了
①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F1-F2
②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测力计的示数突然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另外一个向上的力作用,这是因为金属块接触到容器底部,受到容器底部施加的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③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
器材在题中①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
(a)选择的塑料块是______(选填“B”或“C”);
(b)增加的步骤是______(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
(c)当满足__________条件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物体上浮;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题目条件,因B与A体积相同,所以选用塑料B,其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浮力大小都是F1-F2。
(b)根据称重法可知,增加的步骤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B塑料块的重力G。
(c)根据浮沉条件,当满足F1-F2 >G条件时,物体上浮。
B
F1-F2>G
用弹簧测力计测塑料块B的重力G
④交流讨论: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同组的)小华找来了体积大约10cm3的实心铁块,也想用图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和实验①中方法测量出铁块浸没时受到浮力的大小,请评价他的方法是否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体积大约10cm3的实心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ρ水gV排= 1×103kg/m3×10N/kg×10-5m3=0.1N
根据称重法得到测力计的示数F示 =G-F浮 ,若用测力计测铁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测力计示数比物体的重力小 ,而测力计分度值为0.2N ,故他的方法不可行。
不可行,理由见解析.
反思与评价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问题
途径
相关因素
概念
公式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寻找一个能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路程和
时间
速度
v=s/t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寻找一个能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受压面材料相同)
压力和
受力面积
压强
p=F/s
1. 阅读下表,了解压强与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
想一想,还有哪些概念与速度、压强的定义方法相类似?
在定义速度和压强时,采用了“比值法”.可带领学生回顾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接触的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如:密度、功率等。
反思与评价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2. 现有下列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大烧杯、小水桶、铝块(附悬挂线)、小垫块和水。请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的步骤如下:
①在空气中称出铝块的重力G;
②称出水桶的重力G1;
③将铝块浸没在图(c)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则铝块受到的浮力F浮=G-G';
④待排出的水流到小桶中后,称出小桶和水的总重G2,则排出的水的重力G水=G2-G1;
⑤若F浮=G2-G1,则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反思与评价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3. 测定人体血液的密度时,不能使用密度计,因为那样做需要的血液量太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几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密度不等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滴入一滴待测血液;分析人员只要看到哪一支试管中的血滴处于悬浮状态,他就知道被测血液的密度了。这是为什么?
根据悬浮条件可知:血液密度等于该试管中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遵循的规律
物体体积与排开
液体体积的关系
物体密度与
液体密度的关系
悬浮
漂浮
4. 悬浮和漂浮是物体处在液体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试分析两者有什么异同,并完成下表.
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
V物=V排
V物> V排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注: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仅对实心物体成立.
反思与评价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