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意想不到的作用 坦克为什么能驶过沼泽地? 铁路的钢轨为什么要铺在路枕上? 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既能下潜 又能上浮? 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八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第1课时)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复习内容导览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第4节 浮力 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本章知识结构 阿基米德原理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改变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浮 力 浮力的大小 物体的浮沉条件 固体压强 应用 液体压强 应用 应用 气体压强 大气压及其变化 应用 应用 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压 力 压强 p=F/s 01 压 强 0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0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本节知识点 第1节 压强 ⑥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 . 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作压力. ①物理意义:表示压力 强弱的物理量. ②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 之比叫作压强. ③公式: 压强 = 压力 受力面积 p = F s ④压强的国际单位: 1Pa =1N/m2 ⑤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 、增大压力. 压强 压力 帕(Pa) 作用效果 受力面积 垂直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 压力 受力面积 知识结构 第1节 压强 压 强 ①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用字母 F 表示。 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③压力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 F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 ,其方向与斜面垂直,作用点在斜面上. F 1. 压力 ④压力的大小: 压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茶杯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方向 与地面垂直,作用点在地面上. 压力F=G 压力F<G G G 知识点一、压力 第1节 压强 重力G 压力F 示意图 2.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产生原因 地球吸引 推、挤、压等都能产生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重心 作用在被压物体表面 定义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 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知识点一、压力 第1节 压强 【例题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有关书对桌面的压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书上的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AD.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是由于书的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D正确; B.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桌面,作用在桌面上,故B错误; C.书对桌面的压力发生在书和桌面之间,而书受到的重力发生在地球和书之间,二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所以选D. 第1节 压强 1. 体验与猜想 ①体验 如图所示,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力大小相同,但与铅笔尖接触的指腹凹陷得深,增大两个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指腹凹陷得更深.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②猜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物体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 实验验证 现有如图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子的容器等。 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①方案一 (a)把灌满水的矿泉水瓶正立于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情况. (b)再将灌满水的瓶倒立于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情况. (c)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部分后倒立在海绵上,观察形变情况。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器材:装沙的容器、小桌和砝码. 步骤: (a)将小桌的四条腿放在沙面上,观察小桌下陷的程度; (b)再把砝码放在小桌的桌面上,观察小桌下陷的程度; (c)把小桌翻转过来后,将它的桌面放在沙面上,加上同样的砝码,观察小桌下陷的程度。 ②方案二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 ②控制变量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采用该法进行。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砝码。 实验方法: ③方案三(以该方案进行讲解) 设计并进行实验 第1节 压强 ③保持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不变,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改变压力,比较海绵两次形变的程度,如图甲、乙所示,记入表中。 ④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小桌一次桌面朝上正放,一次桌面朝下倒放),比较海绵两次形变的程度,如图乙、丙所示,记入表中。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1节 压强 实验 序号 压 力 受力面积 压力作用 效果 甲 小桌重力 4个桌脚(小) 不明显 乙 小桌+砝码重力 4个桌脚(小) 明显 丙 小桌+砝码重力 桌面(大) 极不明显 实验现象与记录 设计并进行实验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1节 压强 分析与论证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①甲、乙两次实验,受力面积相同,乙图压力大于甲,乙图海绵的凹陷程度大于甲,故可以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1节 压强 ②乙、丙两次实验,压力大小相同,但是丙图受力面积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很小,故可以得出结论: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结论: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1节 压强 【例题2】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解析见下页 ①本实验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__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 ②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E、F两图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③请在F图中画出海绵所受压力的示意图_________; ④在D、F两次实验中,_____(选填“D”、“F”或“无法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见解析 形状 DE 见上图 D 第1节 压强 ①实验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向下凹陷,改变了海绵的形状。 ②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应该通过图中的D、E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两图中,压力大小相同,E图中受力面积较小,压力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得到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图F海绵受物体施加压力,从接触面上沿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方向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④在D、F两次实验中,虽然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发生了变化, 但根据两图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可以看出,图D的凹陷程度比图F大, 由转换法可知,D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第1节 压强 ①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②定义: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 ③公式: “1帕”的含义: 1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④压强的国际单位:帕斯卡,符号为pa 1pa =1N/m2 一张纸平放时对 桌面的压强约1Pa 成年大象对地面 压强约2?3×105 Pa 中学生站立时对 地压强约1.5×104 Pa 知识点三、压强 1. 压强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三、压强 2. 柱体产生的压强 ????表示密度,单位为kg/m3 ? h表示高度, 单位为m g=9.8N/kg p表示压强,单位为Pa ①公式 p=ρgh只适用于柱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不能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②柱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只与物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底面积、重力等无关。 圆柱体 高度? ? 底面积S p=ρgh 第1节 压强 压力F一定时, 减小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S一定时,增大压力F 减小受力面积S,同时增大压力F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车辆安全锤 地铁站台导盲带 知识点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力F一定时, 增大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S一定时,减小压力F 增大受力面积S, 同时减小压力F 2. 减小压强的方法 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汽车限重 第1节 压强 知识点五、估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1. 实验原理: p=F/S 3. 受力面积的测量:割补法 受力面积是指发生压力作用的面积,测量时可把方格纸铺在平整的地面上,设法使人站上去后,在方格纸上留下较明显的鞋印. 2. 压力的测量:用体重计测量出人的质量m,则人对地面的压力F=mg. 图中鞋印面积=鞋印所占的方格数×每个方格的面积. 计算方格数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图中不满一格的方格数,除以2,再加完整的方格数;二是数出图中大于半格的方格数(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4. 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与鞋印的面积两者一般不相同,S实? 第1节 压强 【例题3】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受困者伏在其背部用力即可从淤泥里成功脱离,这与压强的知识有关。图甲模拟受困者双脚站立时的场景,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图乙模拟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的场景。当受困者完全伏在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5 m2。受困者与消防员的质量分别为60kg和50kg,g取10N/kg。 ①受困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②当受困者完全伏在图乙中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强。 解析见下页 第1节 压强 ①受困者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 F1=G1=m1g=60kg×10N/kg=600N 据 p1=????1????1知,受困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1=????1????1=600N15000Pa=0.04m2 ②受困者完全伏在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力 F2=G1+G2=600N+50kg×10N/kg=1100N 此时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强 p2=????2????2=1100N0.5m2=2.2×103Pa ? 第1节 压强 【例题4】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cm2,瓶盖面积为 7cm2,并将瓶子装满600mL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 (1)本实验可初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2)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 ,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 p1_____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______g水。 解析见下页 等于 受力面积 480 第1节 压强 (1)由题意知,瓶子正放和倒放对海绵的压力相等,而海绵的受力面积不同,凹陷程度不同,可以初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2)根据p=ρ液gh可知,瓶子正放和倒放时,水的深度相同,所以p1=p2。 (3)瓶内水的质量为 m=ρ水V=1.0×103kg/m3×6×10-4m3=0.6kg 瓶子对海绵的压力 F=G =mg=0.6kg×10N/kg=6N 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p1=????????1=6N35×10?4m2=1.71×103Pa 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p2=????????2=6N7×10?4m2=8.57×103Pa 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则倒放时水的重力为 G′=F′=p1S2=1.71×103Pa×7×10-4m2≈1.2N 倒出水的重力 ΔG=G-G′=6N-1.2N=4.8N 倒出水的质量为 Δm=Δ????????=4.8N10N/kg=0.48kg=480g ? 第1节 压强 【例题5】小明学过了压强后,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首先测出自己的质量为50kg,然后站在方格纸上并描出自己站立时一只脚的鞋印,如图所示。 (1)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面积是4cm2,据此可算出这只鞋印的面积约为多少?(计数时凡大于半个格、不满一格的都按一格计算,小于半格的都忽略不计) (2)请算出双脚站立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3)已知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请估算一下小明的身高。 解析见下页 第1节 压强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鞋印的面积大约为35格小格子的面积, 因此这只鞋印的面积约为 s=4cm2×35=140cm2=0.014m2 (2)站在水平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F=G=mg=50kg×10N/kg=500?N 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s = 0.014m2 ×2= 0.028m2 小明对地面的压强 p=????????=500N0.028m2=1.8×104Pa (3)人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小明的体积约为 V=?????????=50kg1×103kg/m3=5×10?2m3 人的横截面积约等于双脚的底面积,小明的身高约为 h=????????=5×10?2m30.028m2=1.79m ? 第1节 压强 本节知识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01 液体压强 的特点 02 液体压强 的大小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 的大小 ρ表示密度,单位kg/m3 h表示深度,单位为m p表示压强,单位为Pa 计算公式 ①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②在同一深度,各点的压强大小 . 增大,液体压强也随之增大. ③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 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U形管 压强计 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作用在橡皮膜上 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 也越大。 根据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 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形状均无关. p=ρgh 密度 相等 深度 高度差 相等 知识结构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 的特点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 U形管压强计 ①U形管压强计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压强计显示的是金属盒橡皮膜所在位置受到的液体产生的压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就表示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越大。 实验前要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 检查方法是用一恒定力作用于橡皮膜上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漏气原因,加以修整。修整后,要调节两管使液面相平. ②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 H h 水 设计实验 2.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①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③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H,重复上述步骤. (1)探究液体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 (2)探究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大小 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浓盐水,重复上述步骤。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深度相同 操作①:保持U形管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分别沿水平向上、水平向下、沿竖直方向,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Δh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h U形管压强计 液面的高度差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操作②:保持液体的种类不变(水)、探头在水中的方向不变(水平向下),逐渐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Δh。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高度差Δh2 Δh1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操作③:把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水、盐水中,控制深度相同、探头所对某一方向不变,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Δh。 深度h不变 高度差Δh盐水 高度差Δh水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金属盒的 深度H/cm 金属盒 的方向 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金属盒在水中时) h/cm (金属盒在浓盐水中时)h'/cm 8 上 5 6.2 下 5 6.2 左 5 6.2 右 5 6.2 14 上 8.3 9.6 下 8.3 9.6 左 8.3 9.6 右 8.3 9.6 分析与论证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由操作①可得出: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由操作②可得出:同种液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操作③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分析与论证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实验结论: 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在同一深度,各点的压强大小相等;深度增大,液体压强也随之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知识点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F=G=mg=ρVg = ρgsh p= F s = ρgsh s = ρgh m=ρV=ρsh ①这个液柱体的体积: ②这个液柱的质量: V=sh ④平面s受到的压强: 因此,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p=ρgh 设想在密度为ρ的液面下有一高度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 (1)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大小 S h ③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 知识点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h 表示液体的深度 ,单位为m ρ 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 g 物理常数,9.8N/kg (2)液体压强公式中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p 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为Pa。 根据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3)液体压强的特点 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大大提高了水的深度h,能对水桶产生很大的压强。这个压强就对桶壁在各个方向产生很大的压力,把桶压裂了。 帕斯卡 破桶实验 p=ρgh 【例题1】一个空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从第一次到第二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不变,大小不变 B.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C.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改变,大小不变 D.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改变,大小改变 D 甲瓶口朝上,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向下;乙瓶口朝下,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方向向上;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故乙中橡皮膜所处水的深度大,由p=ρgh可知,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即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小改变,故ABC不正确,D正确。 所以选D.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例题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_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______,而同学却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此时U形管左管液面上方的压强______右管液面上方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不受到压强时,管内压强和大气压相等,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由图知,左边的液面较低,说明左边液面受到的压强大于右边液面受到的大气压。此时应该将软管卸下来,使管内压强和大气压相等,然后再接上,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相平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B 大于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同学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两容器液面一样高),如图(b)和图(c)所示,他发现图(b)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b)杯子中盛的是水。小华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2)观察图b和c可知,在(b)中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由 p=ρgh可以判断出(b)中液体的密度小于c中液体密度,故(b)杯子中盛的是水。 正确 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 【例题3】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边,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会向某一侧凸起。 (1)他在容器两边各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可以判断_____(选填“左”或“右”)侧水产生的压强较大, 这个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___有关; (2)这种通过橡皮膜形状的改变来判断液体内部 压强大小的研究方法,叫________法;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在容器两边各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凹向左边,可判断右侧水的压强大,而右侧水的深度大,故这个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2)本实验利用橡皮膜形状的改变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右 转换 深度 (3)小明在学习了液体压强公式后,想用该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简要如下: ①在容器左边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橡皮膜到水面的深度,记为 _______; ②在容器右边逐渐装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橡皮膜到液面的深度,记为_______; ③写出所测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3)实验步骤:①在容器左边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记为h1;②在容器右边逐渐装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变平,用刻度尺测量橡皮膜在待测液体中的深度,记为h2. ③橡皮膜变平时,说明左右压强相等,故ρ水gh1 =ρ液体gh2 所测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 ρ液体= ρ水h1/h2 h1 ρ水h1/h2 h2 变平 本节知识点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01 体验大气压 的存在 02 测量大气 压强 03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 的存在 大气压 的测量 ①实验器材: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②实验步骤:排净空气;拉注射器筒,记录测力计示数F; 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s=V/l. ③计算:p=F/s=FL/V ①大气压: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叫作大气压. ④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金属盒气压计、自制气压计. 气体的压强 知识结构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②实验与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与“吸”有关的现象等. 大气压 的变化 ①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②大气压随天气变化 ③标准大气压 1atm=1.0×105Pa 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②典型应用:飞机的升力。机翼上、下表面气流 速度不同,存在压强差,产生升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大气压强 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3. 估测大气压的值 2. 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覆杯实验” ……等。 ①排尽注射器筒内的空气,用橡皮帽封住小孔. ②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l,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s=V/l. ④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p=????????=???????????? ? ①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作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②金属盒气压计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4. 气压计 ③自制气压计 水 玻璃管 瓶塞 因为瓶内气压基本不变,即水对液片向上的压强 p内基本不变,所以当外界大气压强p大变化时,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水会变化,从而显示出大气压的变化情况。 5. 影响大气压值的因素 (1)大气压随高度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是不均匀的。在海拔2km的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增加12m,大气压下降133 Pa. 晴天比阴雨天的气压高,冬天比夏天的气压高。 (2)大气压随天气变化 (3)标准大气压 1atm=1.0×105Pa. 由于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称为标准大气压(1atm).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知识点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 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 ①飞机的升力 飞机飞行时,气流从机翼的前缘开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所以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使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F2 >F1 ②跑车的“气流偏导器” 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跑车在高速行驶时,“气流偏导器”上方气流的速度小于下方气流的速度,上方受到的气压大于下方受到的气压,使跑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跑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大,跑车就不易翻车. 气流偏导器 知识点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F1 >F2 【例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B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A.图甲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张向中间靠拢 B.图乙所示装有液体的玻璃管,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 C.图丙所示高铁站台边,人必须站在黄色以外的区域候车 D.图丁所示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 解析见下页 A.对着两张平行的纸吹气,两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的外部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两纸受到两边向内的压力差,所以两张纸被压到一起,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是因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B符合题意; C.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使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大于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所以人必须站在安全黄线外的区域候车,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相等的时间内,空气经过机翼上面的路程大于下面的路程,机翼上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面的流速,机翼上面的压强小于下面的压强,出现压强差,出现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向上的升力,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B.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例题2】如图,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到罐口出现白雾,将罐口堵塞。停止加热一会就会发现罐子瘪了,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实验中注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到云南旅游的北方游客在当地就餐时,常常感觉米饭夹生或不熟,这是因为当地海拔较高,气压较_____(高/低),使水的沸点_________(升高/降低)的缘故。 给易拉罐加热,水吸热汽化生成水蒸气,水蒸气把易拉罐内的空气排出,封住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罐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易拉罐压瘪,故易拉罐被压瘪可以表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中注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利用水汽化,排出罐内空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到云南旅游的北方游客在当地就餐时,由于云南海拔较高,气压较低、水的沸点降低,低于100℃,所以,米饭夹生或不熟。 大气压的存在 低 利用水蒸气排出空气?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降低 【例题3】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___________; 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使注射器密封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FL/V (1)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这时注射器中的空气被排出, 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使注射器密封。 (2)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V/L , 所以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F/s=FL/V (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摩擦较大,则测得的大气压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请设计实验消除由于摩擦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 偏小 见解析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偏大 (3)如果筒内空气没有排尽,会导致拉力的测量值偏小,根据公式p=F/s 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会偏小。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会导致拉力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公式p=F/s 可知,测得的大气压值会偏大。 将密封的注射器筒的橡皮帽去掉,然后根据针筒活塞匀速拉动,此时活塞受力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大小,将上面实验测得的拉力减去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消除摩擦力带来的影响。 (5)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选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___________。 甲 拉动乙注射器所需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第3节 气体的压强 (5)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s甲=0.5cm2 = 0.00005m2 s乙= 2cm2 =0.0002m2 当大气压约为105Pa时,若选用乙注射器,则需要的拉力约 F乙=Ps乙=105Pa×0.0002m2=20N 因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所以不能选择乙注射器. 若选用甲注射器,则需要的拉力约 F甲=Ps甲=105Pa×0.00005m2=5N 因为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此时在测力计的量程之内,所以实验时应选用甲注射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