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第二讲 声现象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3.2 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课标要求产生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① 振动 产生的,②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③ 声源 振动 振动 声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0年9考,2017年未考)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④ 介质 ,声音可以在⑤ 固体 、⑥ 液体 和⑦ 气体 中传播,但不能在⑧ 真空 中传播形式 声音以⑨ 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表明声波具有⑩ 能量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障碍物 会被反射回来,这个声音叫回声.在空气中人距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17 m,人耳才能分辨出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波 能量 障碍物 17 声速 大小 通常情况下,固体传声最 快 ,气体传声最 慢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 m/s影响因素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快 慢 340 传统文化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路人讲话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路人讲话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它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询问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路人讲话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C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A.甲: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丙: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丁: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A2.(2023·宜宾改编)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B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B3.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 说明 液体 能够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 快 (选填“快”或“慢”).固体 液体 快 声音的特性(10年8考,2023、2021、2020、2019、2018、2016、2015、2014年考)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概念 声音的① 高低 声音的② 大小 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 与发声体振动的③ 频率 有关,④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与发声体振动的⑤ 幅度 有关,⑥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高低 大小 频率 频率 幅度 振幅 波形图 的区别 音调的高低体现在波形的疏密,若波形密,则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体现在波形的高低,波高的声音响度大 音色体现在波的形状,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日常描述 (1)俗称声音的“粗”“细”;(2)同一音阶中的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 (1)俗称音量的“大”“小”;(2)“震耳欲聋”“引吭高歌”“声音洪亮”均指响度大 “闻其声知其人”“区分乐器”都是利用音色这一特性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 改变用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一般能把“高”换成“大”,“低”换成“小”而意义不变的指响度的大小,不能取代的就是音调的高低了.如“高声喧哗”,也可以说成“大声喧哗”;但没有听说过“他是唱大音的”,所以唱高音指的是音调高. 一题多设问下列说法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的是 ③ ;描述响度的是 ①②⑤ ;描述音色的是 ④⑥⑦⑧ .③ ①②⑤ ④⑥⑦⑧ ①低吟浅唱 ②引吭高歌 ③男高音、女低音 ④闻其声知其人⑤震耳欲聋 ⑥天籁之音 ⑦模仿别人声音 ⑧声音解锁思路点拨 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放声高歌,另一名女高音歌手轻声为他伴唱,则男歌手的音调低、响度大,而女歌手的音调高、响度小. 1.(2023·无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B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速度B2.(2023·衡阳)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C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C3.(2023·成都)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D4.在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一女高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C )C 声的利用(10年2考,2022、2016年考)声的 分类 超声波 次声波定义 频率高于① 20 000 Hz的声 频率低于② 20 Hz的声特点 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 次声波传播远、易于绕过障碍物应用 测距、B超、定位、超声探伤等 预测台风、地震、海啸等20 000 20 声的 利用 利用声传递③ 信息 :回声测距、B超检查、双耳效应等利用声传递④ 能量 :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去除体内结石等信息 能量 一题多设问以下关于声的事例中,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①③④⑤⑦⑧⑨ ,属于传递能量的是 ②⑥⑩ .①利用超声波探伤 ②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④通过声学仪器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⑤声呐探测鱼群⑥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⑦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判断它是否采了蜜 ⑧通过听声音判断热水瓶内的水是否已装满⑨通过拍西瓜听声音来辨别西瓜的生熟 ⑩利用次声波武器打击敌人 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高达150 dB的噪声引起鼓膜破裂①③④⑤⑦⑧⑨ ②⑥⑩ 思路点拨 凡是声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传递的是能量;声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声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传递的是信息.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甲: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B.乙:烛焰摆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丙:可以利用超声波确定火山爆发强度D.丁: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给汽车定位B2.(2023·株洲)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C3.某种蜜蜂在飞行时,3 s内翅膀振动了900次,则频率是 300 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10 Hz,则它每秒振动 10 次.所以人能听到 蜜蜂 (选填“蜜蜂”或“蝴蝶”)飞行的声音.300 10 蜜蜂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0年3考,2022、2016、2015年考)定义 物理学角度 指发声体① 无规则 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② 工作 、③ 学习 和④ 休息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无规则 工作 学习 休息 来源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等级 通常用⑤ 分贝 (符号⑥ dB )来划分噪声的等级,0 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噪声监测仪(注意: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周围环境噪声等级的,它不能减弱噪声.)控制 途径 (1)防止噪声的⑦ 产生 ,如在机动车辆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禁止鸣笛(2)阻断噪声的⑧ 传播 ,如加隔音设备,设立屏障,植树造林(3)防止噪声进入⑨ 人耳 ,如捂住耳朵,戴耳塞分贝 dB 产生 传播 人耳 一题多设问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控制噪声:包括 ②③④ .(2)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包括 ①⑤⑦ .(3)在 人耳处 控制噪声:包括 ⑥⑧ .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①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②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③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④市区禁止燃放鞭炮 ⑤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⑥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⑦歌剧院的装饰板上做成蜂窝状 ⑧打雷时捂住耳朵声源处 ②③④ 传播过程中 ①⑤⑦ 人耳处 ⑥⑧ 1.(2023·赤峰)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A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阻断噪声传播途径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A2.(2023·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D3.(2022·随州改编)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B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掩耳盗铃”运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 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B1.如图所示,敲击鼓面,鼓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通过 空气 传入我们的耳朵.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形,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声波 .振动 空气 声波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 减弱 ,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实际实验中,罩内无法抽成真空,此实验运用了 理想实验 的研究方法.减弱 介质 理想实验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这是探究声音的 响度 与 振幅 的关系;若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探究声音的 音调 与 频率 的关系.该实验方法称为 控制变量 法.响度 振幅 音调 频率 控制变量 4.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和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观察音叉、钢琴和长笛波形的 疏密 程度可知,音叉、钢琴和长笛的音调相同;观察音叉、钢琴和长笛波形,发现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 音色 不同,观察音叉、钢琴和长笛波形的高度可知,它们的 响度 相同.疏密 音色 响度 5.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此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瓶子 (选填“空气柱”或“瓶子”)振动产生的,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低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此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空气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子”)振动产生的,瓶中的 空气柱 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 高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音调 瓶子 低 音调 空气柱 空气柱 高 高 6.如图分别是火山爆发、蝙蝠飞行、汽车倒车、B超检查时的情景,其中利用超声波的是图 乙、丙、丁 ,产生次声波的是图 甲 .蝙蝠确定前方障碍物的方法叫 回声定位 ,说明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 .乙、丙、丁 甲 回声定位 信息 7.如图甲所示在扬声器旁放一点燃的蜡烛,发现烛焰随音乐“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能量 .如图乙所示为正在清洗眼镜片的超声波清洁器,它能产生频率高于 20 000 Hz的声波,从而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这也说明了超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超声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能量 20 000 能量 不能 8.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乙图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丙图“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2023.9题]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经 空气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大 .振动 空气 大 2.[2022.4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D3.[2021.2题]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C.a瓶的音调最低D.d瓶的音调最低B4.[2020.5题]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C )A.音色 B.音调C.响度 D.速度C5.[2019.5题]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D1.下列民族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 C )C基础巩固2.(2023·滨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B )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B3.(2023·山西)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的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A4.(2023·眉山)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声音调变高B.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C.吹管子时下拉“活塞”,哨声响度变大D.悦耳的哨声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成为噪声B5.(2023·随州)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如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 024、2 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C.2 048 Hz的音属于次声波D.256 Hz的音和2 048 Hz的音比较,256 Hz的声音音调更高A6.现代音乐用七个英文字母C、D、E、F、G、A、B(或其小写)来标记音名,对应的唱名和频率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音名 C D E F G A B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CA.音名为B的音,其频率最高,音调最低B.音名为B的音,其频率最高,响度最大C.相比于D音,E音的音调更高D.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7.(2023·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响度 ,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变大 .响度 变大 8.小明在研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完成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 音叉在振动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放大音叉的振动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转换法 ;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音叉在振动 放大音叉的振动 转换法 能 (2)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不仅可以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空气 能量 不能 不能 (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逐渐减小 ,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推理法 .逐渐减小 真空 推理法 9.(2023·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 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B )BA.1.70 m B.1.65 mC.0.85 m D.0.80 m能力提升10.(2022·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B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